寻找先人足迹 600年后沈万三后人来宁寻根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沈万三,曾经富可敌国.箍桶巷.马道街.中华门--这些地点都与沈万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600年后,他的后人来到了南京寻根.昨日,承载着贵州天龙屯堡3000多沈家后人的寄托,由11人组成的沈万三后人寻根团踏上了故土,族长沈向东难捺激动之情:"南京,家乡,我们回来看你了." 沈万三后人已有21代     据<南京晨报>报道,19日上午11点半,坐了1天2夜的火车,沈万三的11位后裔到达南京,开始了寻根之旅.昨晚7时许,白鹭宾馆,"万派回根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

    沈万三,曾经富可敌国。箍桶巷、马道街、中华门……这些地点都与沈万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600年后,他的后人来到了南京寻根。昨日,承载着贵州天龙屯堡3000多沈家后人的寄托,由11人组成的沈万三后人寻根团踏上了故土,族长沈向东难捺激动之情:“南京,家乡,我们回来看你了。

” 沈万三后人已有21代     据《南京晨报》报道,19日上午11点半,坐了1天2夜的火车,沈万三的11位后裔到达南京,开始了寻根之旅。

昨晚7时许,白鹭宾馆,“万派回根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的红色横幅下,南京各界人士举行宴会,为他们接风。“我们要让他们带着乡情来,带着亲情走。

”活动的总策划人扎西刘说。     沈向东,43岁,作为沈万三第15代子孙,被推举为此次南京寻根团的族长。沈向东很小就从太爷处听说了明朝时期祖先的发迹、没落、逃难的历程。

“听说当时是祖先风头太盛,遭遇朝廷小人陷害。”沈向东说,庆幸的是,遇难之时,沈万三的次子得到了沐春将军的庇护,一路逃到贵州,那时的贵州还属于云南。     沈向东说,当时前往贵州逃难的还有张陈郑三家,为了隐蔽,大都躲在山区,沈万三后人如今聚集的贵州山龙屯堡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整个山龙地区沈家后人已达3000多人,发展到了21代。

    “其实,我们这些后人有许多如今并不姓沈。”出于避难的目的,沈家开始隐姓埋名,甚至只敢用公相称,陈张李姓氏里,也不乏沈万三的后人。“但是祖祖辈辈都会向下一代告知,我们是南京沈富后人,我们的根在南京。

”沈向东说。 一年两次祭拜南京祖先     贵州天龙沈万三后人们,至今仍保留着一个传统:每年的鬼节和正月十五,都要烧些纸钱,以告慰祖先。

“600年了,年年如此,代代如此。”沈向东说,每逢这两个特殊的日子,他们都会画车画马,连同纸钱一同焚烧,用以祭奠祖先。     一座长2.

2米、宽1米、高1.7米的聚宝盆,是天龙屯堡的象征,更是后人们缅怀祖先的表达方式。聚宝盆上的一首诗或许代表了世人对沈万三的评价:浪里财宝水底藏,江湖英明空荡荡。平生为人不为富,舍弃红粉入蛮荒。

沈向东说,据先祖们传言,诗是张三丰所作。   来过几次,不知南京是家     60多岁的沈先生曾几次到过南京,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都游玩过,最近一次是在1997年。

忆往昔,沈先生感慨万千,“南京变化真大啊,想当年,夫子庙一带全是小房子,现在都高楼林立了。”     “来了那么多次,这次才知原来南京是根!

”沈先生说,直到1997年,扎西刘才揭开沈家家谱之谜,他才晓得祖先原来是沈万三。“这次来,感觉真的不一样,听说有个亲戚住在许府巷,但时隔多年没联系,也没留电话,具体门牌号也忘了,如果能找到的话,真是太好了!

”沈先生道出了他的心愿。 穿起600年前传统装束     “想不到南京这么美,南京人这么客气!”42岁的尚女士是族长的妻子,坐了1天2夜的火车,她依然很有精神。

    “小时候,老人常对我们念叨,祖先在南京,姓沈。”尚女士说,那时,她做梦都想来看看,这次是第一次来南京,也是第一次走出大山。为此,他们特意换上重大节日的装束。

    “听老人讲,这种装束沿袭了600多年了……”尚女士边展示装束边介绍。只见其头发用玉簪在后面挽起来,两边垂下2缕及耳根,周围再用白布包裹,绿色的长袍及膝,领口上有粉白色镶边,对襟上还绣着花和蝴蝶,黑色围腰上拖着长长的穗,耳朵上挂着对长长的银耳环,“女孩子出嫁后就是这种装扮,打理好要1个多小时,光挽个头发就要半小时;未出嫁的姑娘则是在后面扎个马尾辫,其余是一样的。

”       “这双鞋穿了40年了,传了好几代了!”记者看到,这是种常出现在古装片中的鞋子,白色的棉布及脚踝,周围是绣花的黑布,头很尖,“以前,鞋子还是妇女的防身武器,鞋头装有暗器,遇到坏人就会发射,不过现在没有了。

”尚女士说。     “男子则穿马褂,蓝色代表平时服装,白色代表祭租,这次来男士就穿了白色的马褂!

”尚女士说,他们的方言很像南京话,去旅游的南京人常回惊讶地说:“你们好像南京人!”他们则会很自豪地回答:“我们老家就是南京!” 当地沈万三后人仍最富     沈向东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头衔繁多:天龙宏伟木材厂厂长、旅游发展协会会长、龙狮庆典协会会长……沈向东的言语里透露着自豪:“我们沈家后人,在当地的经济头脑仍然是最先进的。

”沈向东说,他们的日子已经奔小康了,现在家里有3幢房子。     “虽然是从南京逃难到贵州,但是祖先的经商头脑似乎代代遗传。”沈向东说,先是从四川贩盐到贵州卖,沈家后人很快成为了贵州的大富。

但是自从1950年沈家被打为地主后,他们家族经历了第二次的没落。但现在,沈家人又重新崛起。     讲起每一代先人,沈向东的眼睛里泛着光,太爷沈陶源曾是黄埔军校15期学生,四太爷曾在贵州大学读书,祖母是贵州师范大学高才生。

轮到沈向东这一代,他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在贵阳读大学。 赠南京明朝茉莉花曲谱     会上,他们向南京献上了2份厚礼。

一份是茉莉花曲谱,族长沈向东介绍,听说南京正申报《茉莉花》为市歌,他们特意带回明朝带过去一直传唱至今的茉莉花曲谱;另一份是聚宝盆的模型。

南京也用云锦团龙和南京文化光碟作为回赠。     “这次来还有个目的,就是把族谱带走。”沈向东介绍,族谱上,沈氏族人从第一代到五代都是一片空白,皆称沈公,既然知道是沈万三后裔,他们想把自己的族谱整理完整。

    据了解,此次寻根的行程大致如下:周一上午:参观马道街、箍桶巷、中华门城堡、沈万三纪念馆;下午参观明孝陵、中山陵等。

周二自由活动,周三离南京赴周庄。 沈万三简介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由吴兴 今浙江省湖州 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 苏州 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沈万三富得连朱元漳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南京足迹     箍桶巷:位于武定桥东南,南起马道街,北至长乐路,相传为明初富商沈万三的箍桶匠居住处。

木匠营:位于长乐路东段南侧,南起马道街,北至饮虹园。箍桶匠们所用的木材、木料几乎都由住在附近的木匠来加工。     马道街:位于长乐路南侧,东起小心桥东街,西至大油坊巷。

传此地原来为富民沈万三养马的地方。     白酒坊:在市第一医院后面,信府河与军师巷之间,民间传说其为明朝首富沈万三私家酿造酒的作场。     龙泉巷:南起剪子巷,北至马道街。

此巷曾有一井,朱元璋看望沈万三,过此巷后,井从此不干涸,故名龙泉,巷以此得名。     扫帚巷:得名也与沈万三有关,“传明代沈万三充军,钱也跟他飞了,人们便用扫帚把钱扫回”。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

当时沈万三为建城大大出了血,拿出占筑城费用的三分之一银两和有名的“聚宝盆”,以镇妖筑城,所以当时城门名为聚宝门。     赛虹桥:位于集庆门西南长虹路上,跨秦淮河支流。

为了监督公公造桥的质量和防止官员在验收时找岔子,沈万三的儿媳妇就采取激将法,和公公提出“赌赛”筑桥。于是,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日夜施工,抢在沈万三承诺的完工日期之前,把桥修成,而且质量也要好于公公所造的桥。

所以老百姓都称它为“赛公桥”(后改称赛虹桥)。     六口古井:沈家在南京留有六口古井,分别位于金沙井望鹤楼一号大院内、门东马道街路旁的龙泉巷、大辉复巷3号和5号、大常巷的4号和6号。(程琼 姚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