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真白蛇传 从豫剧新星吴素真演唱的陈派《白蛇传·合钵》一折说开去

2017-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年半前,在吴素真拜牛淑贤为师的仪式上,她清唱了自己创作的<白蛇传>中<断桥>一折中"谁的是谁的非问问苍天"唱段,显示她既坚持传统,又反映她的创新理念,她把二者结合得如此完美令我赞叹,也让我看到一颗豫剧新星的冉冉升起.随即于去年5月5日,便写了题目是<拭目以待,期盼着吴素真的全本<白蛇传>早日复排成功>博文进行评论,并在文中写道:  "她在这个唱段中,说是陈派的,可能因为她拜在陈门下,已贴上陈派的标签,咱就说是陈派的吧!这未免有

一年半前,在吴素真拜牛淑贤为师的仪式上,她清唱了自己创作的《白蛇传》中《断桥》一折中"谁的是谁的非问问苍天"唱段,显示她既坚持传统,又反映她的创新理念,她把二者结合得如此完美令我赞叹,也让我看到一颗豫剧新星的冉冉升起。随即于去年5月5日,便写了题目是《拭目以待,期盼着吴素真的全本<白蛇传>早日复排成功》博文进行评论,并在文中写道:

  "她在这个唱段中,说是陈派的,可能因为她拜在陈门下,已贴上陈派的标签,咱就说是陈派的吧!这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因为陈大师70年前曾演过《白蛇传》,她没有留下这出戏的任何录音资料,就是说,没有录音作参照,谁能说是陈派唱腔呢?但从唱腔的旋律上说,的确可以列入祥符调声乐范畴。也就是说,现在说是陈派唱腔,显得还早一些。"

   豫剧全本《白蛇传》经过一年多的排演,终于在今年5月17日在郑州儿童剧院首演,并与7月19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结果一鸣惊人,好评如潮。我听录音,看断断续续的演出视频,越发感到,吴素真的唱腔中陈派韵味越发浓烈,那一腔一韵,无不流淌着"陈腔"的"大气磅礴、哀婉低迴"之美!

另外,陈素真大师唱、念、做、打字字了的,毫无偏废。吴素真在戏中,从"游湖"到"合钵"各场,秉承了唱、念、做、打四功并重,把陈派的"精致娴雅、华丽哀婉"的艺术风格,表现的充分无遗。

    吴素真的《白蛇传》继承了田汉先生的老本子,移植于张火丁的演出版本。程砚秋生前并没有留下《白蛇传》的录音,也只有剧照(并且还是扮演许仙剧照)和演出过《雷峰塔》折子的文字记载,这一点与陈素真有诸多相似。

但张火丁打磨出来的《白蛇传》,"程腔""程韵"均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观众把她的《白蛇传》也奉为"程派"之作。基于此,于是我在标题《白蛇传》前加了"陈派"二字,也与本文后面吴素真的《合钵》视频相吻合。

吴素真、杨历明等《白蛇传·合钵》演出剧照  (摄于今夏北京长安大戏院)

(一)《白蛇传》的演变过程

  《白蛇传》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据说《白蛇传》乃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但这种说法仅限于口头传说,尚未找到确凿的史料支撑。希望河南的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沿着这条线索做一些实地考察,或许会有所发现。

      最近我找到记载《白蛇传》这个故事的是《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大约产生于南宋末年至元初。到了明朝,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中收录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小说(是大家都知道的)。它原本是一篇警世的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已改变了诸多情节,让人看到的只是故事框架。

     《白蛇传》由小说、话本,最终演绎为戏曲,应该在清乾隆初年。有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年(1738年),曾任杭州府同知的黄图珌刻本《雷峰塔》问世,共二卷三十二折。

黄本虽有可取之处,但作为一部完整的戏曲来看,仍有不少欠缺。尤其是将白娘子写成了满身妖气的邪妖,伶工和观者很不喜欢。后经过戏曲艺人陈嘉言父女改编,仍不满意。清代戏曲家方成培认为黄本《雷峰塔》尚存在不少问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其创作的《雷峰塔传奇》问世,共四卷三十四出,方本比黄本有了很大的进步,已成为《白蛇传》的祖本。

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剧中人物的名字也有所变化,如许仙在现存的手抄本中叫许宣,由于许宣读起来比较拗口,又因与他结缘的白素贞是蛇仙,所以许宣便被后人(据说在民国初年)才改成了许仙。

      直到解放后,戏剧家田汉先生于1952年,根据他自己的原著《金钵记》整理改编为《白蛇传》。剧本结构紧凑合理,文词优美通俗,是相当一段时间,是戏剧舞台演出的最好版本。

上世纪50年代末,李慧芳、赵燕侠、杜近芳等名家先后排演了这出戏,我省豫剧名家吴碧波、关灵凤也先后排演了此剧。除京剧外,川剧、秦腔、豫剧、越剧、黄梅戏、婺剧等地方剧种都有各具特色的《白蛇传》演出版本,但演出多为片段,尤以《断桥》一折最为频繁。可见它是经作家、艺人反复加工的成果,才逐步形成了当今戏曲舞台上的《白蛇传》。

     《白蛇传》主要人物有白蛇、青蛇、许仙和法海。白蛇和青蛇原本是峨眉山上修行千年的两蛇仙,由于她们耐得住寂寞,经过千年潜心坐禅,虔诚修炼,最终才修成正果,隐去了蛇形,以妙龄女郎的形态来到了人间。

由于青蛇的道庚远不及白蛇长,所以只能以仆女的身份跟随在白蛇身边。她们来到人间杭州西湖游玩,邂逅了许仙,才揭开了这出人蛇恋的序幕。接下来由"端阳惊变"、"盗仙草",到"水漫金山"、"断桥",再到"合钵",把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演绎得美轮美奂。

期间法海的恶意介入,许仙听信谗言,又给故事平添了浓列的悲剧色彩。这部表现人蛇恋情的巨著,之所以至今仍被千百万戏迷所喜爱,绝不单纯它满足了异类相爱的好奇心理。

其根本原因在于,《白蛇传》诠释的人间真情,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洋洋洒洒。还在于这出戏的色彩斑斓,看点很多,戏中有缠绵悱恻的情愫,又有惊心动魄的打斗;有花前月下的喜悦,也有生死离别的辛酸,最后还有白蛇被禁锢在塔下的悲哀。

(二)《合钵》一折初探

     《白蛇传》一般从《游湖》演起,《合钵》通常是《白蛇传》的最后一场,接演《状元祭塔》者少。本小节重点说《合钵》一场。

      在戏曲《白蛇传》里,五月端午让白素贞饮雄黄酒,现了原形的是法海;最后白蛇传生下许士林满月之际,用法术把她收入钵内,压入雷峰塔的还是法海。为什么法海处处要与白素贞过不去呢?

      这需要从故事本身及"释教"的道义说起。《白蛇传》说到底是演绎的人蛇恋,而法海是金山寺(也有人说是镇江的鹤林寺)中的长老,代表了我国"儒、道、释"三教中的"释教"(也称佛教)思想。

此教信奉的是释迦摩尼,在佛教的《圣经》中,蛇被认为是恶魔的化身,它诱惑夏娃偷尝禁果,导致亚当与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是人类苦难和罪恶的肇因。上帝曾指责那邪恶之人:"毒蛇的种类!

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上帝认定蛇是罪恶的源泉,是欲望的始祖,是阴险毒辣邪恶的代名词,以至后来"凡是具有这种品性的人,也被称为‘蛇’"。这一点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总而言之,蛇在《圣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切邪恶的、虚伪的和反对基督的代表,对蛇的诅咒贯穿《圣经》始终。

    而在我国关于《白蛇传》的传说中,蛇摇身变作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居然诱惑凡人许仙,演绎出人蛇恋的传奇故事。所以,法海眼中把白素贞认定为吸噬人精血的恶魔,即便白素贞已纳入人类社会,与许仙已构建起小家庭,开始相夫教子,尽她作为许仙的丈夫,许士林母亲的义务时,法海也丝毫不容,最终施展法术,依然将白素贞收入钵内,压她于雷峰塔内,成为千古罪人。

      接着说"合钵"这个词语该如何解释?"钵",乃和尚一天也离不开的乞讨(说文雅些叫"化缘")用的饭碗,也是"佛的象征",这"钵"外加"三衣"就够了,够和尚终生受用,一天也不可舍弃的东西。你想,出家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云飘四方,有吃有穿,就可以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了。

   这"钵"除了和尚当"碗"使用外,还有另外一种神奇的作用。在《金山志》中可以找到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往有高僧呼龙曰:‘汝能现身乎?’龙即现一头如山。

僧曰:‘汝能大,却不能小,能入吾钵中乎?’龙即入钵内。僧曰:‘汝能出乎?’龙百技莫能出。僧因与之说法,开其恶毒,龙请降以听法,今封顺济龙王是也,即本山伽蓝之一。"文中描述了这么大的庞然大物,入钵内也"百技莫能出",只好"请降以听法"。这篇短文里面也有类似《白蛇传》传说中"合钵"的情节。

   在戏曲《合钵》一场,佛教护法神韦陀,手里拿的道具"钵"被神化,金光闪闪,从中射出一束光线,把白蛇遁入钵中。这里夸大"钵"的神奇作用,无非是借《白蛇传》传说的广泛影响,弘扬佛法而已。

(三)吴素真之《合钵》赏析(附参考唱词)

   《白蛇传》最精彩的有三场戏:《游湖》《断桥》和本文讨论的《合钵》。

    吴素真的《白蛇传》还在修改、加工、润色时期,还没有定型,似乎今天赏析还有点过早。不过,从排演到现在已近两年,今年5月在郑州首演后,7月又带到北京公演,已听取了各方专家的意见,我看修改也只是小修小改,大的框架也就这样啦。

     豫剧吴素真《游湖》一场没有找到整场演出视频,《断桥》一场已见诸于我的博文,本文来赏析她的《合钵》一场。当今《白蛇传》常演到这里为止,为迎合戏迷的欣赏习惯,往往再加几分钟的"尾声",演到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被救出才煞戏。

     戏曲《白蛇传》情节起伏,一波三折,利用戏曲的写意性、虚拟性和程式性,依靠诗、乐、舞三者的综合运用,把许仙与白素贞的爱情故事"取其意而弃其形",似像非像,似真非真,好似观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那样美不胜收,看后给予观众很强的感染力,让观众走出剧场,浮想联翩,引起诸多思考,这恰恰正是《白蛇传》的魅力所在。

这出戏从《游湖》开始,经过《端阳惊变》—《盗草》—《水漫金山》—《断桥》,一路风雨飘摇,至《合钵》一场,她们夫妻本应过上幸福生活时,却风云突变,白蛇被收入钵内,压入雷峰塔永世不得翻身。

     这《合钵》一场,前半场写白素贞生子,邻居前来贺喜,显得喜庆欢快。后法海带着佛门护法神上场,前来收"妖",场上气氛一下子骤然变化,由喜转悲,让观众为这对情侣无端被拆散而伤感。

京剧老本子有田汉先生为赵燕侠写的"亲儿的脸,吻儿的腮"一段唱词,影响很大,许多名家的版本还是用那一段,至少还有影子。今天再翻出来看唱词,也找不出多少毛病。张火丁的版本另起炉灶,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她这样改,可能是因为原唱词不适合程派的演唱吧!另外也顺便说及,当今与张火丁齐名的上海史依弘的《白蛇传》,也有参考价值。

     在张火丁的《合钵》一场中,与"亲儿的脸,吻儿的腮"这一段相对应的唱段,依然是核心唱段,依然是表达母子分离的那种情感。豫剧陈派与京剧程派,有某些想通是地方,比方说,其悲段子唱起来,怒而不燥,恨而不暴,总给人凄美婉转,回味无穷的感觉。

我听张火丁的这段唱腔,这种感觉相当强烈;听吴素真的这个段子,似乎这种味道还差一些,需要在细小之处继续推敲。如果对照张火丁的唱词,她已改动了些,不妨再请专家帮帮忙,使唱词一方面适合刻画人物,一方面也要适合豫剧的演唱。

因为整个《白蛇传》需要有几段唱腔作支撑,这一段当然要算其中一段。豫剧旦角唱哭段子,许多演员有过于张扬,过于外露的弊病。

我注意了吴素真的唱腔,她较好运用了陈派的风韵,尽量做到内敛含蓄,优美动听之外,同时也注意到以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用诗一样的唱段打开观众心扉,触动观众与之共鸣,这应该是一个演员演唱的最高境界。

     另外要说及一点的是,与她配戏的杨历明,发挥得不如《断桥》那场好。在《大祭桩》中最后一场,李彦贵有些像"道具"。这一场的后半场,许仙的戏不多,但他和李彦贵不同,李彦贵是双手被绑住的,本场许仙和白素贞是双双跪地,白蛇演唱诉说母子情,许仙不能抢戏,但也不能木呆呆地跪在那里,应该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表明与白蛇的夫妻情深,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这一点需要注意。

     门外人谈门内话,难免有些说不到点上,仅供参考。

视频: 陈派 白蛇传之合钵 主演:吴素真 杨历明 (长安大戏院现场演出    3个月前 上传)

 【参考唱词】 (四邻八舍来贺许仙有后,唱作全略) 许仙:(白)有劳众位乡亲了! (唱)娇儿满月心欢喜,今日亲朋试壮啼。       答谢众位好邻居,请到后堂用酒席。

(白)众位乡亲,请! (乡亲下场,转向内室)(白)娘子起来了么!待我搀扶与你! 白素贞: (唱)许郎夫掺扶我出罗帐,今日里整精神重对妆台。 (此句使用了的"三起腔",其中腔弯处理不再显示) 许仙: (唱)我的妻拥云鬓花容不改,恰好似天仙女初下瑶台。

      我这里将鲜花与妻插戴—— 白素贞:(唱)从今后夫妻们苦尽甘来。

法海:许仙,你与白素贞孽缘已满,…… 白素贞:(这一段唱词,我用了网友"素斋佛心"提供,顺便感谢!只是我做了排版而已) (唱)小娇儿啊,小娇儿啊!

      小娇儿忽一笑如三春,三春花韵,目炯炯,睫不眨;       目炯炯,睫不眨望着娘亲,望的娘泪梭梭衔悲茹恨。

      望的为娘啊,肝肠寸断啊,望的娘肝肠断五内如焚。       儿啊儿,儿似有万般委屈对娘诉,       儿似知顷刻间,顷刻间就要骨肉离分,骨肉离分。

      紧紧将儿抱,轻轻将儿吻,       难舍母子情,禁不住泪纷纷。

      辛酸泪苦又咸把儿唇浸润,润不尽舐犊情(润不尽舐犊情)母子连心,       母子连心,母子连心,我的娇儿啊,       实指望苦尽甘来享天伦,谁料想阴霾再起大祸临门。

      贼法海害为娘心毒手狠,欺微弱竟乘儿初度临盆啊!       素贞我,遗憾在心论世今。

怒火满腔怨气冲云,       恨法海做事无人性,口念阿弥藏祸心。       官人你,莫悲伤莫悲愤,含辛茹苦养儿身。

      教儿学堂把书念,教儿壮志上凌云。       教儿善良亲情理,教儿一生莫害人。

      教儿记住娘的话,莫要辜负娘的心。       进塔去千难万险何畏惧,雷峰塔怎禁的百世修来的白素贞。

(四)京剧及豫剧名家演唱的《合钵》一场

    作为附注,最后请欣赏京剧及豫剧名家主演的《合钵》一场。京剧名旦几乎无人不演《白蛇传》,我选用了当今走红的张火丁(程派)及史依弘(梅派)两位名旦演出的这一段戏,她们各有所长,难分仲伯。豫剧老一代名旦都没有演出视频,而8年前,豫剧新秀郑娟、孟振华主演的全剧视频没有找到,所以只有用南阳徐德敏、闫中强演唱的这一段了。

1、京剧《白蛇传》合钵一折   张火丁  宋小川主演

2、京剧《白蛇传》--合钵-.史依弘 金喜全主演

3、豫剧 《白蛇传》合钵一场 徐德敏、闫中强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