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与蒲松龄 蒲松龄《与诸侄书》原文与赏析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阅读提示]蒲松龄在<与诸侄书>的家书中,有一段专门讲写文章的道理,其实也是讲做人的道理.认为好文章的写作,都是"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原文]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

【阅读提示】蒲松龄在《与诸侄书》的家书中,有一段专门讲写文章的道理,其实也是讲做人的道理。认为好文章的写作,都是“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

【原文】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

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

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品读家书】这篇家书,该是蒲松龄的经验之谈,将作文比作作战,讲究认清兵势虚实,以避实就虚为百战百胜之法宝。用到文章上面,就是巧为立意,一反平实,布局新奇,讲究遣词造句的流畅顺达。并注意审题,决不让题目中隐藏蕴含的意思漏网,在写作中,虚以实之,实以虚之,虚虚实实,虚实相间,只有这样,才能“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这固然是经验之谈,可惜当年无人激赏,也算是蒲松龄的悲哀,不过,倘使蒲松龄中了科举,过上了他所梦寐以求的富贵温柔生活,能不能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聊斋志异》,似乎也很难说。

不过还有个问题应该探讨一下:既然你蒲松龄那么会写文章,为什么一辈子科考总是失败呢?科场黑暗不假,也没听说科场就和你有什么过节啊。

对这个问题,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认为蒲松龄被施闰章误导了。施闰章是个大诗人,他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做《蚤起》,也就是早起。科举考试考八股文,他的要求是你得揣摩圣贤语气,就是你得模仿这个话孔子会怎么说、孟子会怎么说,然后你代圣贤立言。

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只有对功名不感兴趣,身处深闺的女子,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

这样写非常生动,但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施闰章爱才如命,非常欣赏蒲松龄写的这个文章,他拿起笔来就写批语,他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叫做“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他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运笔如风”就是他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写得非常流畅。

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蒲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名气很大。但是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举人考试全部落榜,为什么?现在看来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而蒲松龄就以为我这样写,我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但蒲松龄还是执著地继续追求功名。

再有个原因就是蒲松龄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牵扯了大量精力。

同时还有点偶然因素。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下笔如飞,感觉很好,不过违背规矩,“越幅”了,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依次写。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不留神把第二页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是越幅,结果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蒲松龄自己也吓傻了:“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以此看来,蒲松龄的文章写法虽然不合八股取士的要求,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