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和哈桑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60

2018-0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韩礼德认为 语言 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一) 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 经验 "(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二) 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 手 段 ,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

韩礼德认为 语言 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

(一) 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 经验 ”(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

(二) 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 手 段 ,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

(三)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

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术语义分析的概念。

(韩礼德70年代以后,研究重点:语言与社会学和符号学的关系)

3. (一)原因 揭示语言是如何使用 建立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 探讨语言功能与语言本身的关系

小结: 语言作为一种媒介交流工具,其工具性的相关探讨。即语言怎么用?用的规范如何确定?

1. (二)分析

儿童掌握语言的7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问题:1、“儿童语言中,一句话就只有一种功能,不会出现多种功能。” 这个结论过于绝对。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它也是人和人沟通的媒介,因而不应该将它的功能做一种绝对的划分。如:“我要和你们一起玩。” 儿童既是用语言来支配别人的行为,同时也是用语言达到自己与他人的交际。前者是控制功能,后者是交往功能,同一句话中两种功能同时都有体现。 又如“我想飞到天上去,妈妈。”该句是一个儿童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的自己的想象世界,

儿童口中的“天”不是我们成人世界观里正常的对于“天空”、“外太空”、“摆脱地球的吸引力”的界定,而是与周围环境毫无关联的不存在的空间。但这句话不是儿童自言自语,而是与自己的母亲的交际;同时,儿童也向母亲传达了自己梦想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太空好奇的命题。

因而,该句同时具备了想象功能、交际功能和信息功能。如果说这两个例句是特殊的例子,那么只要有一种特殊情况存在,书中韩礼德的理论即是不和实际的,因而是不合适的。

“儿童语言中,一句话只突出一种功能,不会同时并重体现多种功能。”将结论改成强调突出一种功能,二其他功能也可能同时存在,只是不是该句话突出强调的某一种具体的功能。这样就避免了过于的绝对带来的分歧。

韩礼德认为成人语言具有儿童语言的特点,又有根本性的区别。最重要的区别是成人的话语具有多种功能。此结论的前提是,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一句话就只有一种躬耕,不会出现多种功能。我们对此前提提出疑问,但并未改变结论。儿童语言也具有多种功能,但每一句突出强调一种功能,这是由于儿童的语言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社会的影响。

2、仅仅研究语言的功能语法,以儿童语言为研究对象更好。儿童的语言处于学习的过程,功能性明显,由于未成年的儿童和社会没有直接的联系,语言所受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功能性更明显。)

2. 成人的话语具有多种功能。(根本性区别)

4、小结:成人的语言功能(宏观功能)都是意义潜势的组成部分。仅仅研究语言的层面,是不全面的。语言是文化传播和社会变化中的重要因素,语言必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发展、变化,社会和语言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必须联系起来分析,离开其中一个谈另外一个都是片面的,也是不能正确而全面的反映其本身的面貌的,研究所得结论也是不可信的。

以成人的语言功能与社会的关系来探讨语言的使用及使用规范,换句话说,任何语言必须在“典型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语言的功能才能实现。“典型语言环境”要求把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语篇及社会制度同时联系起来,将语言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语言必须使用才能是真正的语言,否则只是文字,若只是就语言本身进行探讨是语言学的纯理论研究,只有将语言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下,或者环境之下,才能探讨语言的功能理论。)

1. 成人掌握语言的3种功能(总称宏观功能): 概念功能:谈话的内容,即人的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

2. 交际功能: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包括讲话人进入语言情境的形式。体现在:语气和情态。

语篇功能:如何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关联。体现:A、使一个语言片段成为前后呼应、自成一体的语篇,而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句子。B、突出语篇的某一部分。

成人的话语具有多种功能。(根本性区别)

4、小结:成人的语言功能(宏观功能)都是意义潜势的组成部分。仅仅研究语言的层面,是不全面的。语言是文化传播和社会变化中的重要因素,语言必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发展、变化,社会和语言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必须联系起来分析,离开其中一个谈另外一个都是片面的,也是不能正确而全面的反映其本身的面貌的,研究所得结论也是不可信的。

以成人的语言功能与社会的关系来探讨语言的使用及使用规范,换句话说,任何语言必须在“典型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语言的功能才能实现。“典型语言环境”要求把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语篇及社会制度同时联系起来,将语言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语言必须使用才能是真正的语言,否则只是文字,若只是就语言本身进行探讨是语言学的纯理论研究,只有将语言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下,或者环境之下,才能探讨语言的功能理论。)

三、典型语言环境

(问题:典型语言环境看作语言功能语法相对应的环境符号结构的具体体现?) 3. 2.

1. (一)典型环境的内容

(环境的符号结构) (语义功能部分)

1、社会行为 → 话语范围 → 经验部分(概念功能:个人、客观经验)

2、角色结构 → 谈话方式 → 语篇部分

3、符号组织 → 谈话人关系 → 交际部分

变体。

2. (二)环境内容的关系 三者都不是语言的变体,只是语言的背景。三者决定应使用的语言三者具有无限分度的延续性,在某些分度上可以相遇,这是产生特定的语言变体,即是“语域”(实际运用中的语言)。

(相关知识: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又称语言或言语变异、语言或言语异体。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A.赫德森(Richard Hudson)把语言变体定语为“社会分布相似的一套语项”。

意指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语言变体”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大至一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小至一种方言中某一项语音、词汇或句法特征,只要有一定的社会分布的范围,就是一种语言变体。

语言的变体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制约,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的研究一般认为,讲话人的社会阶级(Class)和讲话风格(Style)是语言变体的重要基础,而讲话人的性别对语言变体也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使用者来划分的变体叫方言,根据语言使用来划分的变体叫语体或语域。

赫德森将变体定义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意指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既可指称语言、方言或语体(style),也可指称单个的语音、语法或词汇项目。它们之间可以重叠,即一种语言变体内可以含有其它的变体。变体可能被误解为某种标准语言的变种,因此又采用语言代码(简称语码)来指变体。

总的来说,变异比较概括抽象,变体比较具体形象.)

重点:方言与语域的区别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语域(register),就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环境不同而区分的变体,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有一定的语言特征的语言变体。语言使用的场合或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说话者、受话者、话题和交际方式。在实际交际中,人们所选用的语言形式往往随着这四种因素的变换而变换,这种语言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语域特征。

语言使用的领域的种类很多,例如:新闻广播、演说语言、广告语言、课堂用语、办公用语、家常谈话、与幼童谈话、与外国人谈话、口头自述等。在不同的领域使用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语体。

总之,方言是语言使用者不同造成的,语域是语言使用领域不同造成的。我们说一位大学老师和一位农民他们说同一件事,感觉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双方背景不一样,立场不同,社会阅历等等都不同。是说他们的社会方言不一样。而你在上课时和你在旅游时多说的话肯定不一样,这就是说语域的不同。我们可以说,方言和语域都是语言的变体,只是划分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重点:语域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胡壮麟等认为,语域理论的功能应用最广泛的是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目的语运用能力,语域理论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寓语域理论与实践之中。

1.语音

语域是具体化了的语境,不同情境下要使用不同的语言特征。如

语气词“啊”的几种变读和儿化韵就是比较典型的由语域影响的音变现象。“啊”在语言中常常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因素的影响,产生连音或同化等变化,使“啊”变读为“呀”、“哇”、“哪”等。如:“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因素是i,“啊”就变读为“呀ya”,这个人是谁(啊ia→)呀?儿化韵在语言里有区别词义、确定词性和表示细小可爱的感情色彩的作用。

如:想要表示可爱这样一种情景语境,就可以使用儿化韵,把小孩读成小孩儿hai→har。

2.词汇

语域理论认为一个语言词汇中的的词项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很多词可以在同一个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语义场,而且同处一个语义场中的词,它们在语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搭配使用或共现的可能性就比其它词大一些。比如在上课这个概念的支配下,教授、学生、同学、课本、课件、多媒体和课桌等等就构成了同一个语义场,运用联想更容易记忆和学习。

根据语境的三要素,在不同主题的活动中,对不同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对于“夫人”一词而言,意味着其本人或其先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连带姓或名使用并且适用于较正式的场合。

3.语法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语法的准确性是语言知识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根本前提和保障。有意识地重视语法变化等语言形态有利于语言习得。

如倒装句往往是说话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境下,把要强调的部分脱口而出,然后在追补原来应该先说的部分,因此,前置的部分是表达的重心。日常交际时,着急的情况下会把“小明来了吗?”说成“来了吗,小明?”在GRE考试中,做填空测试时,要考虑“语域—搭配原则”的优选性。各类词在相互组合搭配时应严格遵守语域规律,如不及物动词“毕业”不能带宾语,而及物动词“坐”可以带施事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