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李新国 《西路军》路线骑行:作者与亲身骑行人对话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路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博大文化的纪念碑网友:我是来自搜狐书友会的网友,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冯老师,您应该也是多次走过西路军的行军路线,您作为一个学者,可能是处于阐明历史的目的,这两个骑行者可能更多的是体验的目的,你作为作者的身份,对他们的骑行活动做一个个人的评价,另外刚才两位骑行者也谈了他们在骑行当中的感受,3569也把他的感受写下来了,冯老师是否看过他们的感受,您的感受和他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或者您怎么评价他们的感受?冯亚光:他们的感受我在网上看了,当然,他们是站在他们现在生活的年代,

西路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博大文化的纪念碑

网友:我是来自搜狐书友会的网友,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冯老师,您应该也是多次走过西路军的行军路线,您作为一个学者,可能是处于阐明历史的目的,这两个骑行者可能更多的是体验的目的,你作为作者的身份,对他们的骑行活动做一个个人的评价,另外刚才两位骑行者也谈了他们在骑行当中的感受,3569也把他的感受写下来了,冯老师是否看过他们的感受,您的感受和他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或者您怎么评价他们的感受?

冯亚光:他们的感受我在网上看了,当然,他们是站在他们现在生活的年代,以他们的年龄来感受这件事,他们沿着西路军的路线走,再看这本书,再去看西路军的历史,他会了解的比较深刻一些。 他去了,他的脑子里就有一个具像的东西,比单纯的看书理解要深刻,对于他们的感受,当然和我的感受,因为年龄不同、视角不一样,也不会完全一样,但是他们这么走了,对弘扬西路军、宣传西路军,对让更多的同志了解西路军还是有好处的,网上有一个五走长征路的人叫邓玉萍,他在网上也发表了很多作品,我这次来,她也说下去要把西路军的路走完,他原来走了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现在他也要走西路军的,也是为了更真切的感受历史,让自己尽量的感受这段历史。

当然,我对3569和蒋超的做法当然是持肯定的态度。

网友:我还有一个问题是想问蒋超和3569,您刚才说了,你们是看了这本书然后去的,因为网上很多的资料是矛盾的,我想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路线,沿途经过哪些比较有意义的点,哪些路况好一点,哪些路况差一点,这样对以后的骑行者可能会是一个提示。

蒋超:我们是6月1号到达西宁,在西宁参观了西路军纪念馆,参观了以后我们是以一个月内以个人身份参观的第一个人,几乎很少有人去参观,然后我们去了马方都,很热闹,我们一直走到宁夏,宁夏是马方都的发起地,马家军很多都是从那里发起的,然后到达白云,然后到靖远,那是西路军的第一站,我们一直顺着这条路走,我们在路上感受到很多,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儿原先是沙漠,现在是百万亩粮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工程带来很多好处,原先他们说一个寨子原来就是几十人,现在是很大的一个镇子,然后一直慢慢走,沿路上也有很多风景点,最后到达终点。

3569:我补充一下,其实除了后半程和进秦山,大家如果游骑行经验,后面那段路可以随便走,他那个路相对比较方便,大概二三十公里没有补给点,也没有大风,两三个小时骑着车就到了,就是从山丹,张掖到山丹稍微远一点儿,酒泉到嘉峪关这两个点儿比较远。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瓜州,那个地方是风口,号称能把火车推翻了,那一站大家冬季不能去,现在去连着三个月没有风,侧面来风的时候必须要斜着走,否则要么就倒要么就无法前进,其他路上倒没有什么。

网友:冯老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怎么就想起来创作《西路军》这套书,因为我们都知道西路军在中国红军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惨烈的失败,其实现在来说还是一段非常敏感的历史事实,您当时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冯亚光:1968年3月开始征兵,我就去当兵了,当兵的地方正是西路军战斗和还有一些被俘将军,就是从张掖转押到西宁,我们部队就住在东关,从东关到我们驻扎的营房,现在那个营房还在,是清朝建的,那个叫满城,马布青的75师就住在那里,从东关到75师的大门,大概有两三公里,两边全是白杨树,我们在那儿住的时候,那个白杨树大概是两人合抱,那个是五六十年前,是当年被俘红军栽种的,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西路军的故事,我们也看到最早描述西路军的回忆录,因为我去当了兵,高中也看了西路军将士写的回忆录,我在当兵的后期也开始学习写作,那个时候开始学着写一点诗,写一点散文,最后当我逐步着手写西路军,动机是因为我还好爱好写作,恰好又了解西路军这一段历史。

后来我大学毕业以后又分在报社当记者,下去完成采访任务,有这几个因素,就开始进行西路军的采访,积累西路军的资料,开始写作,通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但是对这一段历史他还有一些粗糙的地方,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还有读者读了以后觉得不满意的地方,现在要进一步收集材料,将来尽量把它改的更完整一点儿。

主持人:冯老师一番话传递了我们两个信息,第一个就是冯老师对这段历史,他从高中就一直感兴趣,对创作经历也是记忆非常深刻,第二个就是冯老师最近还在不断的收集资料,就是希望把这段历史改的更加真实,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

网友: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冯老师,您最近有没有其他的写作计划或者是出版计划?

冯亚光:我的书后面说了,因为写过西路军,长时间对西路军的渡河之争,有些人认为西路军背着东江,擅自过河,我们对这些非常尖锐的问题都要做一些认真的研究,针对这些研究,西路军为什么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想做一些研究,大概已经写了20多篇论文了,这些论文都公开发表了,但是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就是时间稍微松一点的时间再弄,其他就是针对西路军做进一步的研究,也还准备再写点儿论文。

网友:我想问两位骑行者,你们对这个事情的出发点跟冯老师有所不同,你们对这些兴趣和出发点的差异是否进行过沟通?

3569:沟通过,作为我们来说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可能因为年龄段的差异,知识背景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我们有些东西肯定不能够完全互相理解,但是我们相处得不错,求同存异。

网友:我想问冯老师一个问题,我爱人特别喜欢这个书,他说李新国不是从李彩云的一方面军过来的,他一直是四方面军的干部,想请您回答这个问题。

冯亚光:李新国就和我在一个院子里住的,李新国当时是9军的干部,79师成立以后,他是特别科的,李新国最后退休在西安、离休在西安,我们院子里一共有四个,我来的时候还给李新国的夫人送了一本书,我书上写的应该没错,因为我跟李新国谈过好几次。

网友:我刚到这儿,关于西路军一直说当时是张国焘擅自违反了中央的精神,他提出了他的一条路线,现在还有一种提法,我听说好象是执行的是中央指示,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我还想问一个,西路军的老战士他们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近几年有所改善,我想知道这些老战士现在在世的大概有多少人?

冯亚光:西路军渡河这不是张国焘擅自调动部队做的,是党中央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中央发电报给四方面军,考虑到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西北,就是因为西北靠近苏联,这是他们的一个战略。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也谈到打通路线,文件上直说是打通苏联,包括后来的瓦窑堡会议,它的主要精神就是说打通苏联,建立开创西北抗日的新局面,主要是指的战略。

党中央给张学良的信,那个信是毛泽东等在陕北到达的几个常委,通过关汉年跟张学良将军明确的提出了要打通苏联,和张学良定了个宁夏战役计划是8月份,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并不是为了结束长征,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要把长征结束或者是长征由开始到结束,主要会师的战略目的就是鼓励合力打通宁夏,和苏联结合。

在西路军成立之前,西路军不是张国焘擅自做的路线,这是党中央定的路线,我在新疆见了一些西路军的干部都有一些了解,而且现在还有电文,有的同志说还有几百份电文没有输进去,但是每一份电报都清楚的说明了这是中央的指示,从出征到失败完成是按照中央的指示做的。

主持人:刚才那个网友说您知道现在还在世的西路军老战士大概还有多少人吗?

冯亚光:前年长征70周年的时候,甘肃省电视台和甘肃省妇联拍了一个电视叫西路军女战士,把在甘肃境内活着的女战士都拍进去了,当时是19人,青海、西宁还有一点,大概现在活着的就是二三十人吧,上海电视台拍西征的红军的时候,据上海电视台统计现在活着的一共三十几个人,大概我估计他们说的是有职务的,希望通过采访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西路军的。

主持人:蒋超跟3569能不能再简单的跟网友说一下,因为你们路上也拜访了一些西路军的老战士,简单说一两句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蒋超:我们采访到最好的就是耿朝前和刘汉润,他们两个是过的条件是比较好的,刘汉润他原来是干部,所以他的家境比较好,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老红军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他们住的房子很小很小,大概不到30平方米,他们家里的电器还是电视集团捐助的,他们感觉为国家出了很大的力,为我们也做了很好的榜样,但是得到现在的待遇,觉得心里头有点不舒服。

主持人:现在因为有你们还有冯老师,还有一些媒体都在关注这个事情,可能通过大家的呼吁,他们的生活也应该是会越来越好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希望蒋超、3569不能松懈,你们俩简单的用一句话再做一个总结吧,把你们这次行程做一个总结,冯老师用一句话给我们的书做一个总结,然后结束我们今天的活动。

3569:我们的骑行比较正常,结果是自信心比较膨胀。

蒋超:我对这次骑行感觉很有意义,对自己的成长会有一个帮助。

主持人:冯老师给我们一个结束语。

冯亚光:西路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博大文化的纪念碑。

主持人:谢谢冯老师,我们今天的这场活动到此结束,《西路军》丛书在四楼就有销售,如果现场网友有兴趣可以直接购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