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导师 董斌书记教师节讲话 教师节讲话:县委书记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一起回顾我市教育改革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一起分析我市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共同谋划今后我市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市"发出动员.鼓足热情.凝聚力量.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老师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三年来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默默无闻.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三年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一起回顾我市教育改革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一起分析我市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共同谋划今后我市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市”发出动员、鼓足热情、凝聚力量。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老师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三年来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默默无闻、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三年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教师节】

三年来,在我市教育大力改革、奋力赶超的这段艰辛历程中,我们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乐陵”,经济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概括起来讲,一是城市形象极大提升。我们新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调味品产业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山东省十大品牌之都”、“山东省文明城市”、“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市”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城市品牌,成为我们发展进步的最大亮点、对外交流的最大招牌、干事创业的最好体现。

二是发展地位显著提高。我们一年一大步,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09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大突破,获得了德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经济发展一等奖,在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小城镇建设等12个方面都被德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增幅、服务业利税总额和税收增幅、国地税增幅等多项指标居德州市第一位。

可以说,我们长期被动的局面已经扭转、一直落后的状态已经改变,在德州的发展地位有了大的提升。三是民生事业极大改善。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投资3.2亿元建设了碧霞湖水库;投资4.5亿元建设了新一中;干部职工工资三年增长了75%;三年累计把2亿多元“埋”在了地下,用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三年累计投资近1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老院建设。

同时,我们加大企业养老保险金征收力度,实际征缴占征收任务的比例连续三年超过100%。这些安民为民的务实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

四是发展后劲加快积蓄。滨德高速加快建设,明年五月即可通车;乐济高速加紧筹备,即将开工建设;德龙烟铁路郑店车站已经立项,多年来制约乐陵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我们将汇入全国交通“主动脉”。更为欣喜的是,乐陵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区域,将会获得国内外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各项优惠政策大量汇集,“融入‘黄三角’、实现新崛起”已成为历史机遇和时代重任。

同时,我们骨干企业的膨胀、招商引资项目的扩张、服务业的培育以及基础财源的涵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好机遇、好势头、好基础,必将成为乐陵崛起腾飞的“推动器”。这些发展的成就,这些良好的势头,已经激起了全市人民大干事业、干大事业的无比热情,形成了追求向上、不懈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推动“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乐陵”这一宏伟目标加快实现。

三年来,在乐陵经济社会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市教育工作正经受着浴火重生的痛楚、发生着“凤凰涅槃”的巨变,取得了社会各界期盼的大发展、大进步。一是大力度改革,建起了新机制。“举全市之力,走改革之路,坚定不移地打好教育工作翻身仗”是市委、市政府2007年千人教育改革誓师大会发出的动员令。

三年来,市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遵循“借鉴先进、试点先行、局部推行、面上铺开”的原则,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拓展改革领域、丰富改革内容,取得了教育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初步胜利。

表现在用人机制上,全面推行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和末位淘汰制,每学年综合考核后三位或比上年下滑五个位次的校长(教委主任)一律免职,累计免职21人,诫勉12人。

同时,打破市直与乡镇的界限,分三次面向全市公开选拔教育干部42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机制逐步建立。表现在管理机制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和《补充规定》,对教育干部严格管理;采取外出学习、挂职锻炼、专题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对教育干部和广大教师大力培训;每学年组织一次业务技能考试,对干部教师进行细化考核。

表现在竞争机制上,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做到了上岗者和待岗者不一样,前勤教师和后勤职工不一样,业绩突出者和平庸者不一样。

表现在奖惩机制上,按照《乐陵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考核方案》要求,采取集中考核与平时督查相结合、专项督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经常性督查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真督实查、真奖真罚。

二是大力度投入,打造了新形象。为确保教师队伍的梯次性、新型化,我们先后五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585名,并把绝大部分安排到基层工作,招聘数量在德州市最多。

为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投4.5亿元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新一中,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明年暑假之后可实现招生。这一工程,必将成为乐陵打造“教育强市”的鸿篇巨著。

另外,我们的实验小学完成了搬迁、三中体育场和学生公寓完成了改造和新建、杨安镇中学实现了搬迁、成职教中心学生公寓楼完成了建设、乡镇小学校舍完成了维修改造、花园等10个乡镇(街道)的中心幼儿园完成了建设改造、花园中学和乐陵三中等5处学校实现了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学校教学设备也实现了高标准配置,等等。

细算下来,三年全市各类学校共新建楼房47栋、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维修校舍5.

8万平,累计投资近6亿元。在学校安全保障上,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健全了由教育、公安、卫生、安监、文化、工商、建设、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严防严控严管,确保了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

三是大力度锤炼,实现了新跨越。一方面,业务提升有新跨越。大力推进“干部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有4人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9人荣获省级荣誉称号,245人荣获德州市荣誉称号。其中,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同志获得全国创新校长提名奖和“齐鲁名校长”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8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人被评为省教学能手。

同时,国家级优质课比赛有3人获奖,省级有19人获奖,地级有246人获奖;省级论文评选有160篇获奖,地级有107篇获奖。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承担了3项省级实验课题,山东省“语文大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另一方面,打造品牌有新跨越。倾力打造“品牌教育工程”,我市被评为“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和“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示范县”,乐陵二中、三中、花园中学、杨安镇中学和实验小学等5处学校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乐陵三中还被评为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实验小学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再就是,阶段目标有新跨越。高考,今年全市本科录取461人,专科录取1093人,如果加上生源流失这一块,无论是本科上线率还是总录取率都已接近德州市中游水平。中考,在2009年上升三个位次的基础上,今年优秀人数再创新高,突破1000人大关,比2009年又上升三个位次;优秀率达到38.

01%,比德州市平均数高出2.4个百分点,比我市2006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平均分达到439.

7分,比我市2006年提高了92.3分,优秀率和优秀人数分别居德州市第五位和第六位。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也大有提升,已位居德州市上游。这些充分说明,我们确立的“三年进入德州中游”的奋斗目标已如期实现。目前,我市教育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关注教育、关心教育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在肯定成绩、乐观向上的同时,我们更要务实冷静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的不足。乐陵教育之所以从早期的辉煌跌入近年的低谷,根本原因就是本世纪初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新时期,教育工作没有能够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以至于发展步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频率,造成了由先进变落后,并长期被动。

具体讲,一是重视不够。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乃至教育内部,在发展经济的大环境下,没有把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地位的下降导致了工作的松散。

二是投入不足。教学科研必需的投入不能有效保证,造成了经费不够、硬件不足,同时,教师福利、奖励等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造成了部分老师外出,随之波及到学生外流。

三是监管不力。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程度不够,主管部门研究业务风气不浓,广大教职员工提升素质进步不快,再加上在职不在岗等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教研水平的提高。四是机制不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在某些学校造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优秀校长的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学骨干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五是思路不宽。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我们都处在相对落后的局面,现在仍然没有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没有市属实验幼儿园。

大家知道,教育工作是个长性活,需要细功夫,一朝的被动、一时的落后就会牵动全局、影响长远,更何况我们有很长时期处于落后局面,所以追赶甚为艰辛、崛起更为艰难。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全市上下三年的顽强拼搏、合力攻坚,我们有了大进步,具备了崛起的基础,也看到了崛起的希望,但是,某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希望我们的领导同志、教育干部和广大教师,不要为眼前的成绩沾沾自喜,而要为今后的跨越刻苦努力。

关于今后乐陵教育的发展问题,我讲五点意见:

第一,攀越赶超大目标。在2007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规范起步,两年步入正规,三年进入德州中游,五年跃入德州先进”的奋斗目标,目前,前四项目标已经实现,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五年跃入德州先进”之后,应当加上“‘十二五’打造‘教育强市’”。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前两年我们要强势进入德州市先进行列,后三年要实现“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目前看,这一目标可能有些大、调子可能有些高,但是,只有敢于高点定位、挑战自我,才有大突破、大提升。敢想、敢干,善想、善干,是超人的胆识,也是过人的睿智;是可敬的锐气,也是可贵的品质。

我们打造“教育强市”,目前至少具备四点优势。一是基础越来越优。三年来,我们的教育进步是在优秀生源外流的情况下取得的。据统计,仅高考生我市每年外流就在500人左右,他们中至少有80%以上考入本科院校。还有,德州市三处高中每年招收300名农村班学生,我市2008年被录取81人,2009年被录取87人,今年被录取98人,生源人数和质量一直在各县市遥遥领先。

匡算起来,我市每年约有1100多名各年级优秀生在乐陵以外就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进步难能可贵,也说明,我们的基础越来越好。二是硬件越来越强。前面我提到,三年来,我们投入了6亿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其倍增效应将会在今后几年大为显现。特别是我们的新一中,规模之大、投入之多、标准之高、环境之优,在德州各县市首屈一指。

另外,借助新一中的承载力和吸纳力,充分利用腾出来的老校区,可以实现除花园、朱集、黄夹、杨安镇和郑店以外的乡镇初中全部进城。三是热情越来越高。

随着我市教育的进步和提升,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更大了,社会各界的信任更多了,广大教职员工的信心更足了,打造“教育强市”的时机已经成熟。四是环境越来越好。前面我讲到,随着两条高速的畅通,随着我市进入“黄三角”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教育发展的环境照样会越来越好。

仅就这一点来说,我市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崛起腾飞的好机遇和新时代。同时,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会随之出台,这对我们打造“教育强市”也可以说是求之不得的。

打造“教育强市”,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打印在文件里,而应进行科学地论证、缜密地谋划。从现在起,有关领导同志、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坐下来、专下来,研究实施方案、制定推进政策,任务要细化到各部门、各学校、各部位、各学科等,责任要落实到局长、科长、校长等。实施方案讨论稿完成之后,发放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然后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讨论,作出决定、付诸实施。

第二,抓好改革大文章。管理是永恒的工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我们通过改革已经尝到了甜头,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实际、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新机制。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粗浅的、短效的。打造“教育强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务实、更为科学、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长效机制。

今后要通过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在三个方面务求突破。一要在激活教师队伍上务求突破。打造一流的教育,就必须培养一流的教师。不管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教师这一环节提升不上去,一切都是空话。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不是一句号召性的口号,而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我了解到,武城二中的很多教师,学历也不是很高,但在科学机制的激励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挖掘出来、激活起来,成为了骨干,挑起了大梁。

我还了解到,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德州市能力考试、业务测试中,名列前茅,很出色,但就是平时教研水平不够高、教学成绩不够好,我看,核心问题还是缺少激励机制导致热情不高、自甘平庸。

我们的聘任制和淘汰制已经推行了几年,要好好总结不足,好好提炼经验,该修正的修正,该“升级”的“升级”。这里面,关键问题是要公开、公平、公信。借机强调一下,谁失去原则、暗箱操作,一经发现,一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一定要给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安心、专心、舒心的工作环境。二要在提升管理队伍上务求突破。如果管理是一门学问,那么教育管理就是一门艺术。所以,抓好教育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特别是抓好处于各个层面的一把手,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里,我简要提一下教育干部特别是各个层面一把手的任职标准。至少有九项标准:一是道德素养高;二是业务技能精;三是群众口碑好;四是管理水平高;五是事业心强;六是年富力强;七是清正廉洁;八是勤于学习;九是善于创新。

今后,选拔主要教育干部,就要围绕这些条件进行,我们内部选不出来要打开视野,把“择优”的范围放大,从外地招聘,千万不要将就凑合。对竞争上岗的干部,要加强培训、监管和考核,对确实不适应的,随时撤换,绝不能搞“秋后算账”,确保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三要在打造品牌教育上务求突破。有品牌才有吸引力、凝聚力。有名师、名校,才有名气、名牌,才能把优秀生源留住,才能把优质资源引来。

济阳、武城就靠一所学校打造起了教育品牌,吸引了外地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形成了“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我们打造“教育强市”、创建品牌教育,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巨大投入,特别是投巨资建设了新一中。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现代化、品牌化学校。希望有关领导同志、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中领导班子,要早认识、早筹划、早部署、早见效。在名校打造上,除去新一中之外,我们将有计划地在城区和乡镇打造几处封闭式名牌初级中学。

特别是,要在城区新规划建设一处高标准、现代化、大规模封闭式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政府资金不够可以市场运作、办私立学校,只要在乐陵,同样是发展,同样是形象。目前,已有几个投资客商前来洽谈。我们争取早日运作成功。在名校长、名师打造上,要放开思路、放开胆子、放手大干,自己不具备的要果断外聘和外引,不要拘泥和僵化。

第三,强化教研大主题。教育的核心是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和最大追求。推动这一核心目标的核心手段就是教学研究。担负教学研究重任的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门机构,践行教学研究成果的是广大教师。

这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市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拿出精兵强将搞教研,付出主要精力抓教研。要通过教研,每年形成一批具有适用性、前瞻性、指导性的教研成果。这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很重要,也很关键。要知道,我们投入这么大、人力这么多、形势这么紧,如果教研这一核心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徒劳无功。希望市教育主管部门要真正抓主业、抓核心、抓关键、抓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新风正气的引领者、教研成果的践行者,非常辛劳、非常清苦。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对老师们讲几句话。一要钻研业务,提升本领。

当今时代,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大量涌现,再加之传播速度的加快、传播方式的多样,我们传授的知识发散性、延展性、社会性越来越强。作为教师,不学习就会闭塞,不探索就会僵化。要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刻苦严谨地钻业务、满怀热情地干工作,让自己的业务越来越精、本领越来越强。

二要锤炼思想,提升境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给予教师最高的荣誉。无论多么伟大的领导、杰出的人才、卓越的大师,都离不开教师的关爱和培养。

老师们从事的是神圣的职业,所以,应当具有崇高的境界,追求高尚的情操,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专心教学,潜心育人。三要勇于创新,提升层次。

创新是一种意志品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强大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呼吁、社会的期盼、发展的亟需。只有老师们具有创新的精神,进行创新的探索,贯穿创新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汲取创新知识的营养。

当前,乐陵的教育处于攻坚爬坡阶段,创新实干、创新有为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希望老师们大胆开拓、不断创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向更高层次。四要关爱学生,提升素养。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只有给学生关爱,才能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抚慰、享受慈母般的温暖,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关爱学生就要真心与他们相处,真情跟他们明理,真诚和他们交友,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照顾人、心灵上的依托人。

第四,做好投入大保障。建设“教育强市”,投入是基础和保障。三年来,我们在教育上投入的资金在德州市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可以说为打造“教育强市”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将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坚定不移地支持。

为了“举全市之力,兴百年大业”,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划拨、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资源优先倾斜,动用一切力量、倾注全部热情,5年内把乐陵打造成“教育强市”。

(一)财力支持要到位。尽管我们的收入不高、财力不强,但是,必要的教育经费要足额划拨,法定的增长数额要坚决到位。我们三年来在教育上的财力投入达到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年均接近30%,支出力度历史空前。

今后,不管我们的财力多么紧张、多么困难,这一最大保障一定要优先到位,以此带动和引领社会不断加大投入。(二)上级争取要到位。三年来,在市财政局、发改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努力下,我市争取上级教育扶持资金达到1.

5亿元,在德州市最多,可以说力度空前、数额空前。向上级争取扶持,一方面,联络了感情;另一方面,推介了工作;再就是,得到了实惠。今后,在这方面仍然要多动脑子、用足政策,力争上级扶持最大化、最优化。

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早策划和包装项目,抢时间、争主动。(三)民资利用要到位。民资潜力最大、利用最活。今年五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民间资本利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意见》中不难看出,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低。发达地区像深圳、温州、昆山等地利用民间资本发展经济、建设事业,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其中,温州在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800多亿元中,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的投资比例达到了2:1;民间资本借贷与银行贷款的比例是达到了7:3。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大的进展、好的成效。今后,在民资利用方面要开阔视野、开阔胸襟、开阔思路,紧密结合打造“教育强市”,作为一篇大文章来谋划,力争大突破。

(四)重点保障要到位。建设重点、打造亮点是今后投入保障的重中之重。目前看,我们比较大的工程有四个。一是新一中建设,要确保明年暑假之后使用,投入必须跟上,之后还要增添新仪器、新设备,还要投入,务必提前留足资金。

二是初中进城工程,要推进校舍楼房化、就餐标准化、实验现代化,既要把布局规划好,又要把建设资金筹划好。三是德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工程,一些硬性指标比如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改造,要加快规划、加紧运作,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好,各乡镇要配合好,确保如期建设完成、改造完毕。

四是成职教中心改造工程,结合“黄三角”建设,通过投入拉动,把成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黄三角’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第五,凝聚发展大合力。打造“教育强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劳心的复杂工程、持久的艰巨工程,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各行业倾力相助、各单位通力合作。一要提升发展地位。市乡两级都要把打造“教育强市”纳入工作重点、列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随时调度,解决难题、总结经验。

市里要尽快成立打造“教育强市”领导机构,专门盯上工作。各乡镇、有关部门也要拿出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要做到不管平时工作多么难、多么紧,抓打造“教育强市”工作的力量始终不撤、强度始终不减、标准始终不降。

二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打造“教育强市”的口号喊出去、目标亮出去。市各宣传媒体要列出专栏、拿出专人精心策划、大力宣传。要把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政策和力度宣传到千家万户;要把各乡镇、各部门的措施和行动宣传到千家万户;要把各行业、各系统、各阶层的关心和帮助宣传到千家万户。

教育内部也要把党委政府的大决心、大目标,社会各界的好思路、好做法宣传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

要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努力形成“党委政府为打造‘教育强市’全方位服务,教育系统为打造‘教育强市’全身心投入,社会各界为打造‘教育强市’全过程跟进”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配合联动。市政法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创造安定、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市群团部门要发挥自身和教育联系多、和社会联系广的特点,担当“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促进学校、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多跑项目、多引资金,给予更多物质层面上的支持;各企业要尽可能多地捐款捐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社会各界要对教育事业和广大教师,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多一份关心和支持,同时,广泛发动在外枣乡骄子和成功人士,回馈故里、捐资助教。

四要严格奖优罚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局重点,打造“教育强市”必须跟上严格的督促检查、严厉的奖惩考核。要提高考核权重,把打造“教育强市”纳入重点工作来考核,从分值上提高地位。

要丰富考核内容,把打造“教育强市”的目标细化、量化,使考核更具操作性、更有针对性。要突出考核重点,对承担打造“教育强市”重要任务的单位,强力督查、大力考核、全力监管。要兑现考核结果,对工作实、进展快、业绩好的部门和单位、教育干部和教师,要重奖,奖得让人心情激荡、心潮澎湃;对工作飘、进展慢、业绩差的部门和单位、教育干部和教师,要严罚,罚得让人心有余悸、心惊胆寒。

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奖罚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尽快实现“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

同志们、老师们,温家宝总理指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推进教育,已成为国之大任、民之热盼。在这个新时代下、好机遇下,我们打造“教育强市”顺大势、合民意。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倾情倾心倾力,抓紧抓实抓好,早日把枣乡乐陵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市”,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乐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