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一张大字报打倒张春桥弟弟

2018-0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张秋桥主管<解放军报>无非是为了维持军报的稳定,因为没有人敢反他.谁想到1967年6月19日肖力(李讷)贴出了第二张大字报,炮轰临时党委副书记张秋桥,把前一段的报社运动称为执行反动路线.张副书记就此下台.从此27岁的肖力正式成为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李讷一张大字报打倒张春桥弟弟1940年,李讷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48岁,老来得女,毛泽东自然很高兴,由于江青姓李(李云鹤),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也曾用名李得

核心提示:张秋桥主管《解放军报》无非是为了维持军报的稳定,因为没有人敢反他。谁想到1967年6月19日肖力(李讷)贴出了第二张大字报,炮轰临时党委副书记张秋桥,把前一段的报社运动称为执行反动路线。张副书记就此下台。从此27岁的肖力正式成为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李讷一张大字报打倒张春桥弟弟

1940年,李讷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48岁,老来得女,毛泽东自然很高兴,由于江青姓李(李云鹤),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也曾用名李得胜,便按古人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的意思,给女儿取名李讷(毛泽东与贺子珍所生女儿取名为李敏)。

生活节俭成绩优秀

新中国成立后,李讷在北京正式开始上学。为了不造成影响,毛泽东不让她在家长一栏中填写自己的名字,填写的是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李讷在学校时从来不打扮,一年到头穿一身褪色的蓝布制服,两个胳膊肘和两个膝盖处打了补丁,脚上穿的是军绿色的解放鞋,从中学到大学都如此。李讷学习很用功,成绩也很好。李讷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是五年制,李讷因病中途休学一年,所以1966年毕业。当时她还没有毕业分配就赶上了文革。

1966年11月,解放军报社来了一位名叫肖力的小姑娘,当时没人知道她便是毛泽东的女儿。《解放军报》是中央军委的机关报,直接受林彪和总政治部主任肖华领导。那时中央规定,军队里不搞四大,不成立造反组织,不许夺权。李讷来到《解放军报》形势就变了。

1967年1月13日,解放军报社贴出了肖力打头署名的大字报:解放军报向何处去,指责军报在文革开始后背离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种种罪行,号召军报群众学习上海《文汇报》,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起来闹革命!大字报宣布解放军报革命造反突击队成立,并点名揭批代总编辑胡痴等领导。

解放军报社风云突变,部分人去请示总政主任肖华。肖华指示维持军报稳定,并由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新的领导班子报总政批准。肖力听了肖华主任的指示后,冷冷地问了一句:现在阶级阵线还不明朗,根据什么来产生新的领导班子?一句话就把肖华的指示否掉了。

带头造反打倒张春桥弟弟

不久,叶群在关锋的陪同下来到报社,对肖力的行动表示支持,二人当着众人的面热烈握手。1967年1月17日林彪给解放军报社发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是关锋替林彪起草的,事先给毛泽东看过。林彪在信中坚决支持由肖力等八人组成的革命造反突击队。林彪在信中又提到,为了照顾解放军的威信不要采取上海夺权那样的公开形式,而是采取内批外帮的方针。林在信中还特别提到外单位不要进入报社机关,相信报社的同志们自己可以把革命搞好。

大家这才知道肖力就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有了副统帅林彪的支持,报社的造反派便有了底气,之后胡痴等报社领导以胡痴小集团阴谋夺权的罪名,押送北京卫戍区关了起来。胡痴倒台后的军报,阶级阵线仍待分明,权力分配还要继续。在此期间,肖华任命原副总编张秋桥为临时党委副书记,暂时主持军报日常工作。肖力进入临时党委。张秋桥是张春桥的亲弟弟,当时张春桥任中央文革副组长,如日中天,派张秋桥主管《解放军报》无非是为了维持军报的稳定,因为没有人敢反他。

谁想到1967年6月19日肖力贴出了第二张大字报,炮轰临时党委副书记张秋桥,把前一段的报社运动称为执行反动路线。张副书记就此下台。从此27岁的肖力正式成为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然而此时的她依然推着自行车进出中南海和军报的大门,并且坚持在报社食堂排队就餐。1970年,毛泽东让李讷到井冈山中央五七干校劳动,在这里李讷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并与其结婚,并育有一子徐效芝,但后来由于感情不和两人很快就离婚了。

远离政治过凡人生活

1974年至1975年间,李讷的地位不断上升,先后担任了中共平谷县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毛泽东去世后,四人帮被揪出来。李讷由于精神上有毛病,没有像毛远新那样被牵连进四人帮的阴谋之中。但北京市委书记是当不成了,之后中央办公厅分配给李讷一处北京西城区的独家小院,与儿子、保姆同住。1984年,李讷前往秦城监狱征求了母亲江青的意见后,与军人王景清再婚。现在李讷已经退休,一家人琴瑟相和,居住在北京万寿路一套四室一厅的宿舍里。儿子效芝对父母都很孝敬,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远离了政治。(摘编自《周末报》《名人传记》《盐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