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先杰名医谈 《致母亲》 谭先杰医生温情讲述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之<致母亲>是北京电视台根据我2013年6月7日的微博<我的高考作文:我与协和妇产科有个约会>改编而成.我很喜欢这部短片,因为它回答了一个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为男性,为什么当妇产科医生?每次我的回答都是:由于母亲病故,我选择了从医;由于她死于妇科肿瘤,我选择了妇产科.这是30多年前,一个少年对母亲的承诺.母亲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但只带起来两个哥哥和我.在多个小孩夭折之后,我们三兄弟按照习俗都被取了很贱的小名,我大哥叫牛.我们称父亲为伯父,

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之《致母亲》是北京电视台根据我2013年6月7日的微博《我的高考作文:我与协和妇产科有个约会》改编而成。我很喜欢这部短片,因为它回答了一个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为男性,为什么当妇产科医生?

每次我的回答都是:由于母亲病故,我选择了从医;由于她死于妇科肿瘤,我选择了妇产科。这是30多年前,一个少年对母亲的承诺。

母亲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但只带起来两个哥哥和我。在多个小孩夭折之后,我们三兄弟按照习俗都被取了很贱的小名,我大哥叫牛。我们称父亲为伯父,叫母亲为奶子(乳母的意思)。所以,在短片中,我每次说到妈妈的时候,都比较生硬,因为我一直叫母亲为奶子。

母亲生我的时候已经40岁,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乳汁,奶粉更是不可能有,只好吃米粉和糊糊,所以体质较弱,经常去赤脚医生那里打针开药。那个时候,村里有人如果得大病,就会让当时从重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带着到西南医院检查。

小时候我的恋母情节很重,整天像影子一样黏着妈妈,到小学都要毕业了,还需要在妈妈床上才能睡着。我从4岁半起就和母亲一起为生产队放牛,即使上小学后,放学后我就到沟里找她。在我10年那年,我向母亲提出想去看看山外的那条大河。

母亲和我搭乘手扶拖拉机,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到了十多公里外的大山顶。在那里,我看到了长江,远远的挂在天边。妈妈对我说,河的那边很远的地方就是重庆,那里有个很大很大的医院,什么病都能够治好。

看到长江之后的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我那时在50公里外的县城寄宿上中学,半懂事不懂事。家人怕影响我学习,更怕在母亲溺爱下有些任性的我干出傻事,于是在母亲去世两个月之后,寒假我回家的时候才告诉我。

据说当时我一声都没有哭出来就昏了过去。醒来后我哭喊着要妈妈,我要妈妈……族中的婶婶大妈、姐姐妹妹们没有办法安慰我,只好陪着我一起哭。哭到最后没有力气了,我说:我要当医生!那个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去那个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医院当医生,去帮助像母亲一样的人。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那年的寒假特别漫长。无忧无虑的童年戛然而止,我就像寒风中摇曳的枯草,无依无靠。我能思念的,就是那张已经破损的照片……

母亲去世后的第5年,1987年,我考入西南地区最好的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求学过程异常艰辛,但总归坚持了下来。

母亲去世后的第10年,1992年,我以连续三年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入北京协和医院。由于我后来知道母亲死于妇科肿瘤,毕业时我选择了妇产科——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缔造的科室。

母亲去世后的第18年,2000年,我从导师郎景和院士门下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期间既做妇科医生,也做产科医生,还到法国巴黎国立健康与医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母亲去世后的第25年,2007年,老师尊重我的意愿,让我进入了人才济济的妇科肿瘤组。老师说,我有一种解不开的妇科肿瘤情节。

母亲去世后的第30年,2012年,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斯坦福和哈佛大学交流4个月,研修妇科肿瘤。

当我被问及在22年行医过程中,有哪些事件最让我难忘的时候,我想起了两件。

第一件事就是18年前那位有严重心脏病还坚持要怀孕生孩的母亲。到急诊的时候母亲和胎儿极其危险,经过同事和我的努力,不但保住了大人,还帮助大人留住了小孩,圆了她当母亲的梦。我和这家人一直保持联系,她儿子今年高三,前几天去他家的时候,都1米91了。

另一件事是去年10月10日,我为一名直肠癌术后,盆腔巨大包块的妇女冒险进行手术。她病情很重,腹胀如鼓,无法平躺,两天两夜没有睡觉。我一直犹豫是否手术,做梦都梦见她在手术台上出问题!但是她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冒险的神经。

她说她有个10多岁的小孩,她想多活几天,以便好好和小孩说再见。我说那好,我就和她一起赌一把。手术艰难下台,腹胀问题缓解,但肿瘤无法切除,稳定后她出院回家。今年1月16日,她弟弟告诉我她平静地走了。我没能够救回她的命,但让她的孩子多见到妈妈96天,略感欣慰。

尽管家人告诉过我母亲死于妇科肿瘤,但到底是什么肿瘤并不清楚。在母亲去世30年之后的一个傍晚,我躺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草坪上,以一名妇科肿瘤专家的视角,对母亲的病进行了回顾性诊断。应该是子宫内膜癌,如果发现得早,是不太会死人的。这让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些改变。

我原来总想尽可能多看病人,做手术,搞科研,写论文。但我逐渐觉得,如果能让广大女性朋友认识妇科疾病或者肿瘤的征象,早期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比多看几个病人,多做几台手术或多写几篇论文或许更好。

于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将重心转入医学科普,先后在江苏卫视《万家灯火》和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做了6期妇女健康节目,在《人民日报》发了6篇关于子宫肌瘤的文章。还与向阳教授一起主编了《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

尽管人们对这本传统科普的评价不错,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其实我想以轻松风格,写一本给正常女性或只有轻微不适的女性阅读的通俗科普。我喜欢古体小说,于是萌生了以评书方式,围绕女性子宫,写一本章回体科普的想法。春节假期我完成了大部分写作,暂定为《子宫》,并在网上贴出了试读章节,希望在母亲节能够上架。很费心血和时间,但我愿意!

的确,由于母亲的原因,我从心底愿意为女性患者服务。因为,每一张床上的女性患者后面都是一个家庭,说不定身后就有像我当年那样的半大孩子。我提醒自己:信守承诺,记住来处,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