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爷爷 施一公百岁爷爷专访:从成功学运到受困的教育改革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施一公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所摄,首次发表于<知识分子>.编者按现年104岁的施平,1911年生于云南大姚,曾任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

施一公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所摄,首次发表于《知识分子》。

编者按

现年104岁的施平,1911年生于云南大姚,曾任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秘书长,党组副书记。

鲜为人知的是,他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爷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年前,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施平,这位百岁老人谈及平生坎坷,既有早年成功领导学运,也有后来努力教育改革,在大学首开党政分开先河,实行校内民主,教授治校,终因时代局限和贫乏的条件未能推广,但至今思之,仍然留下许多启示。

可惜的是,这篇专访中并未涉及施平当年在中国农大的拨乱反正工作。《知识分子》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农大领导乐天宇推行李森科主义,禁止教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打击现代遗传学家,导致由北大并入农大的李景均教授离国出走(后者曾为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乐天宇被周恩来撤职,施平就任农大党委书记后做了很多反左的工作,为农大知识分子松绑,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长年为农大师生传颂。《知识分子》祝愿我国教育改革前辈的未竟事业后继有人。

本文获澎湃新闻授权转载,略有修订。

王维佳 (澎湃新闻记者)沈思予(澎湃新闻实习生)

“土拨鼠,长着一双有力的前爪,匐伏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东拨土,西拨土,种鲜花,去杂芜。”在《土拨鼠的自述》里,施平这样描述自己。

现年103岁的施平1911年生于云南大姚,曾任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秘书长,党组副书记。

2014年7月的一天上午,记者拜访这位百岁老人时,他正和家人计划着周末去上海古漪园游玩,“我们早上6点钟出发。”他惦记着那里的荷花。在他的桌上,有一台索尼相机,厚厚的三本影集,还有一大摞要看的书。

晚年的施平老人俨然是一个“文艺青年”:爱摄影,爱旅游,爱看书,爱写作。2004年,他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王申酉昭雪记》。

他有数以万计的摄影作品,已经出版三本摄影集的他,表示还要再出两本。在个人文集里,除了回忆自己的一生,他还用13篇文章专门讨论知识分子问题。退休以后,他分别在76岁和83岁时,两次漫游大西北,他说那是他大学时代以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

晚年的施平老人俨然是一个“文艺青年”。

在这次愉快的聊天之后,澎湃新闻记者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个把自己比作土拨鼠的老人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比如,学生时代,他两次面对蒋介石力陈抗日主张;战争时期,他扎根土地,成长为三农专家;十年文革,他在“四人帮”的秘密监狱里险些丧命……然而,老人最关心的话题依然是教育,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是古稀之年的施平在华东师范大学试行了党政分开,是当时全国高校中仅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