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群pdf [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上下册)][推荐] 杨念群 pdf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 国史 界 向喜 以"纪念 "为 名 聚会 ,或铭 人 或怀 事 .到某 日(如诞 辰.起事 日等 )必 发起一会 .届时必是人头攒动之际,杯酒盛馔之时,老友畅叙,众声鼎沸,颇觉热闹. 可一旦成瘾,要脱此定式,似乎很难 .这次我们构思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研讨 会之初,扛的仍是近世名人梁启超这杆大旗,给人的印象似乎大有落入 "纪念 "俗套之 嫌,也许应了经济史家最近频繁使用的一个说法:一不小心就掉进了 "过密化"的陷阱

中 国史 界 向喜 以“纪念 ”为 名 聚会 ,或铭 人 或怀 事 。到某 日(如诞 辰、起事 日等 )必 发起一会 。届时必是人头攒动之际,杯酒盛馔之时,老友畅叙,众声鼎沸,颇觉热闹。 可一旦成瘾,要脱此定式,似乎很难 。

这次我们构思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研讨 会之初,扛的仍是近世名人梁启超这杆大旗,给人的印象似乎大有落入 “纪念 ”俗套之 嫌,也许应了经济史家最近频繁使用的一个说法:一不小心就掉进了 “过密化”的陷阱。

这样的误解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我们 同样会面临两个 问题:一 日 “纪念 日”到底纪念什 么 ?二 曰这种“纪念 ”是 否与歌功颂德式 的所 谓“赞词 茶话会 ”有别 ?毫 无疑 问,一般 纪 念会的模式,无论是针对事件还是个人,基本都以缅怀功绩为主,诠释意义为辅。

这套 模式固然有其特殊 的政治乃至市场效应,但对于知识累积 的推进程度而言,却常让人 有谀词过剩、意义阙失的感叹,无论人物与事件均极易成为无聊茶话的谈资与符号。

有此顾虑 ,如何 区别 以往之“纪念 ”,便顿成吾辈焦心之事 。我们发现 ,除某事件 与 人物可能会成为历史上 的焦点外,某篇文章、某部著作或某一焦点论述均有可能成为 思想的风 向标,甚至昔人 已去之后,仍如幽灵般支配着思想界的动 向。

面对这种情况, 后世 的学者多因折服或迷恋于其思想的魅力,无论是对其思想的诠释还是在具体研究 的实践中,均极易抱定理所当然 的态度贯彻其方法,尽管这样做往往会部分失去其 自 主判断的能力 。

同时亦有一部分学者抱定锲而不舍 的信念试 图摆脱其控制,超越其支 配,尽管其努力犹如堂吉诃德徒劳地与风车搏斗。当然,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