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弟子的苏州情结

2017-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因在市中山进修学院工作的关系,七月中旬我随章太炎孙子章念翔院长冒着酷暑专程飞赴山西太原,参加章太炎唯一健在的弟子姚奠中先生百岁华诞的庆祝活动,并专程去坐落在山西大学内的姚老先生寓所拜会.对太炎先生的第三代特地前来祝贺自己生日姚老先生很是高兴,当我们一踏进家门,面目清瘦.精神矍铄的姚老先生,不由小辈搀扶,握着快步上前的章念翔院长的手用浓重的山西口音连声表示欢迎.客厅北侧的一面墙上悬挂着章太炎先生的小幅肖像,大家落座后亲切交谈,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的姚老先生,虽没有年轻时代的英姿,眉宇之间却平添了平和

因在市中山进修学院工作的关系,七月中旬我随章太炎孙子章念翔院长冒着酷暑专程飞赴山西太原,参加章太炎唯一健在的弟子姚奠中先生百岁华诞的庆祝活动,并专程去坐落在山西大学内的姚老先生寓所拜会。

对太炎先生的第三代特地前来祝贺自己生日姚老先生很是高兴,当我们一踏进家门,面目清瘦、精神矍铄的姚老先生,不由小辈搀扶,握着快步上前的章念翔院长的手用浓重的山西口音连声表示欢迎。

客厅北侧的一面墙上悬挂着章太炎先生的小幅肖像,大家落座后亲切交谈,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的姚老先生,虽没有年轻时代的英姿,眉宇之间却平添了平和、慈爱,一副大学者的儒雅气度。每每谈起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时的情形,他的脸上总会流露出特有的深情。他还依稀记得讲习会所在的院落(现为章太炎故居)和附近的街巷,苏州这座粉墙黛瓦、小桥枕河的江南历史名城让当时这位来自山西的求学青年影响深刻,至今难忘。

姚老先生1913年出生在山西稷山县南阳村一户殷实人家,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安徽政治学院、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国立云南大学。解放后先后在贵州大学、山西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他兼学者、诗人、书法家于一身,其治学不拘一格,优游于文、史、哲各领域,有太炎先生遗风。

姚老先生能成为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招生的唯一一届研究生,说来有一道缘由,除了他早在中学时代对太炎先生就有了倾慕之心外,还跟我们所熟知的大学者钱仲联先生和金松岑先生的牵线搭桥分不开的。

1935年,22岁的姚奠中离开山西南下,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的老师们在上课时经常提及当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同时,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又对国学情有独钟的姚奠中,对章太炎的敬仰之情愈益加深。

有一次,姚奠中去苏州办事,无意间得知章太炎在这里办有章氏国学讲习会。在一位山西老乡的帮助下,姚奠中如愿以偿地旁听了章太炎讲学。思想的火花在这里产生了碰撞。此后,不管刮风下雨,姚奠中每周都要坐火车到苏州来旁听章太炎讲学。

那时钱仲联先生在国专教一年级国文,他十分赞成姚奠中到苏州投师章太炎门下,于是介绍其认识章太炎先生的朋友金松岑。金松岑是《孽海花》前五回的作者。经过金先生的介绍,姚奠中正式由无锡国专转到章太炎先生所办的国学讲习会,成为章太炎招收的7名研究生的其中一位,这一批研究生后来就成了章太炎的关门弟子。

姚奠中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学习虽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亲沐章太炎先生教泽,有不少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他说:先生一生骨鲠,对一切罪恶势力深恶痛绝;先生始终坚持民族、国家大义,对国家、民族前途有一种深切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文化、学术方面,先生最大的特点,应该说是面对社会不断前进。对传统文化,先生反对因循守旧,而是要发扬光大。对于传统学术的研究,先生力主和现实联系,有利社会进步。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先生罹患鼻癌病逝,就在去世的头几天,先生还在坚持为我们上课,在先生弥留之际,学生们集中守在院子里,当时先生的好友李根源等也守护在先生病榻旁。

在忆及76年前这一难忘时刻时,我们觉察到姚老先生眼神中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悲情。他说:章太炎先生辞世后,师母汤国梨带领众弟子继承先生遗志,将学会继续办了下去。因生源参差不齐,所以开设了预备班,只招收高中毕业生,挑选了三个研究生为预备班带课,我教《中国文学史》,这也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此后姚奠中虽历经磨难,但做学问矢志不移,太炎先生的立世和治学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几十年他辛勤教学、笔耕不辍,最终成了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先后著有《章太炎传》、《章太炎学术年谱》,并多次撰文作诗缅怀太炎先生,书法作品中也时有摘录太炎先生语录者。

一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始终让我们感受到姚老先生在追思他在苏州的学习和生活时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当我们将离走时,对苏州承载了太多记忆的姚老先生一再嘱我们:我正式研习国学,就是在苏州从章太炎先生这儿开始起步的,苏州是千年文化历史名城,你们要做好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并答应为我们学院正在筹划之中的国学研究与推广活动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