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轶事 吴敬梓和子贡的故事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家都知道明清是古代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也是科举考试走向僵化没落的时期.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据说其家族几辈人都曾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是到

大家都知道明清是古代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也是科举考试走向僵化没落的时期。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据说其家族几辈人都曾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吴敬梓这一代,却是时运不济,他本人自1720年初次参加科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功名”可言,屡考屡败。

不仅如此,因为只知考试不知生计,他自己所继承的小康家庭的那部分财产,也被他消耗一空,家乡人都说他不肖,十分地轻视他。所以,为了逃避家乡人指责的目光,他被迫于1733年春天举家迁居南京。当时,吴敬梓非常难过,但也开始认真反思科举考试的弊端。 

据说《儒林外传》这部巨著就是完成于1740年到1750年之间的,那正是吴敬梓弃绝科考之后的自由而艰难的一段岁月。这时的他终于放开了,不仅不再为科举考试那点事儿所羁累,而且可以以批判的眼光来思考和揭露它了。《儒林外传》嘲讽明清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儒生文人的迂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一部最辛辣的讽刺小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种种思考与寄托。 

往事越千年。春秋时代的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十分注意调查研究。他在出游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子里的蔬菜浇水,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子贡心生同情地对老人说:“老人家,我以前在别处看到有人使用一种机械浇灌菜园,又轻便又快速,如果您老人家也用上这种机械,那浇菜园子就轻松多了”。 

听罢子贡的话,老人不仅不感到高兴,反而严肃地批评道:“年轻人怎么就知道投机取巧?我师傅告诉我,只有勤奋才能成大事。一个有美德的人是不能投机取巧的。我早就知道这种方法了,也会制作这种机械,但是我一直谨记师傅的告诫,不做投机取巧的事!” 

看见老人如此态度,子贡非常难过。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运用机械浇水就是投机取巧了?稍微让自己的生活轻松点怎么就是没有美德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美德的人,是君子呢?于是他后来就问孔子:“老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呢?”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也就是“君子总是把想说的话先实行,实行了以后再说出来”。子贡听了幡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干吗要启发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去搞什么革新呢,不如我自己干起来再说!自贡成了孔子门生中最有创新意识、靠经商致富的人。(蔡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