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命题作文 高考考场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2019-03-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2017年北京卷的第一题,题目是"说纽带".如何阐述纽带的作用,将纽带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将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的递进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运用想象引申的方式,按照"人心→力量→发展传承→社会安宁和谐"这样的想象过程,表达对写作中心的理解.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什么是命题作文 高考考场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1)从友情.亲情等方面引申,突出"纽带凝聚人心"这一特点;从小善多为,举手之劳这些角度引申,表达&qu

如2017年北京卷的第一题,题目是“说纽带”。如何阐述纽带的作用,将纽带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将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的递进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运用想象引申的方式,按照“人心→力量→发展传承→社会安宁和谐”这样的想象过程,表达对写作中心的理解。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什么是命题作文 高考考场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1)从友情、亲情等方面引申,突出“纽带凝聚人心”这一特点;从小善多为,举手之劳这些角度引申,表达“纽带汇集国人力量”这一特征;从创新除旧,务实勤勉、资源共享等方面引申,表现促进社会发展,助力历史传承等中心;从反腐除弊,公平正义,与人为善等方面引申,表达成就社会安宁和谐的主题。

什么是命题作文 高考考场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2)从大国崛起进行引申,突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亚投行到“一带一路”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从中国创造到汉语蔚然成风,中国起到的纽带作用越来越广泛,话语权也越来越强。如何更好地扮演“纽带”的角色,如何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带来活力,成为值得考生思考并加以阐释的问题。

什么是命题作文 高考考场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佳作示范]

说纽带

北京一考生

纽带,是连接人或事物的桥梁。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我认为,当今社会之文化需要纽带来连接与传承。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之于社会,如脊髓之于人体,是不可或缺的要物。尤其是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文化盛行,很多人狂捧日韩,有些人将欧美什物奉为圭臬,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濒临消逝边缘。因此,我们需要纽带来传承传统文化。

纽带,可以是人或物。它起到了继承前人,启发后人的作用。

故宫的钟表修复师王津,16岁时因其祖父在故宫图书馆工作,王津有机会进入故宫。从此,他对钟表产生了兴趣,几经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代大家。若不是他,故宫有多少钟表会因无法修复而终世堆积于阴暗的地下室?他把自己的青春化作一条纽带,联结古今,使古老的钟表得以流传。

大学毕业的李寿升,白天,他的身份是舞美道具师,为一家儿童话剧院设计制作演出道具。晚上7时以后,他会安坐在一张自制的长条形榆木桌旁,一件件“老物什”就这样在他手中“复活”。虽然同龄人大都选择了高薪职业,而他却甘愿做一条纽带,做中国传统木工文化传承的铺路石。

古代也有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对文化传承也起了重要作用。屈原所作《离骚》对楚国民俗进行了分类记载,正因如此,当时的楚国风情才得以流传至今。汉朝的司马相如,因袭前人加以整理,终成汉赋佳作,既继承了战国文体,也为后来的唐诗奠定了基础。

可如今,传统文化却在消逝的边缘,社会一再追求“西化”“洋气”。约翰·邓恩说过:“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如果我们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丧失文化的丧钟终会响起。

狄德罗如是言:“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只有我们行动起来,构建文化传承的纽带,传统文化才能万古长青。

[点评] 本文以文化的纽带为切入点,第二自然段引用龙应台的话,以证明“纽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文章先后采用故宫的钟表修复师王津、木工手艺人李寿升,以及传承文化的屈原和司马相如的事例,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作者旁征博引,事例丰富,可见其平时扎实的积累。只有如此,考场方可得心应手,文章才能内容充实。

【经典练习】

1.以“前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命题作文。“前方”这个题目既有着鲜明的指向性,又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拓展空间,能够为考生提供广泛的想象余地。审题时,可以运用想象引申法,对“前方”进行全面理解。

从指向性这一角度看,“前方”是指向未来的。每个人对未来都有着很多的期待与憧憬,前方的路是什么,前方会出现什么问题,前方会让我们看到怎样的风景,前方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这一切,虽然都是未知的,但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前方就一定会充满阳光。

从象征意义这一角度看,“前方”是寄托梦想,收获成功的地方。有梦想,就有希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能遇到挫折,也可能一帆风顺;可能出现困惑与迷茫,也可能在乐观中放飞希望。

从拓展空间这一角度看,“前方”是可以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一滴水将眼光放在前方,就会形成百川入海的壮观景象;一个人将眼光放在前方,就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一个国家将眼光放在前方,就会实现繁荣富强的发展梦想。将眼光放在前方,便能走出最美丽的风景。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小松鼠正快活地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玩耍。树下一只狐狸看见了,说:“你那么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你的父亲要比你能干得多。它可以闭着眼睛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从不会掉下来。”

小松鼠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它马上闭起眼睛,往最近的一棵树上跳去。可是,它没跳在树枝上,掉了下去。狐狸一个箭步跳上去,抓住了小松鼠,就想往嘴里送。

小松鼠知道中了狐狸的诡计,便说:“呵,亲爱的狐狸,你这么做,也太不像你父亲以前的样子。从前,你父亲只要抓到吃的东西,在开始吃之前,总要先向上帝祷告一番。”

狐狸答道:“我也是能做到的。”它放开松鼠,用后脚坐着立起身来,开始赞美起上帝来了。小松鼠乘机飞也似的跳回树上。

请以“欺骗中的智慧”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分析]这是一则以寓言性的材料引出的命题作文。题目所给材料很简单,通过狐狸和松鼠之间智慧的比拼,表现出对欺骗这一行为的思辨性认识。“欺骗”,也是一个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话题,但一般认为,“欺骗”往往是被批评的对象。

可是,这一题目,却要求从“智慧”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我们在立意时,就可以围绕“欺骗”与“智慧”的关系,运用想象引申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思考。在理解“欺骗”的缺点的基础上,可以引申出其“智慧”的一面。再对“智慧”进行审美分析,从“欺骗”的目的性这一角度,表现“智慧”的丰富内涵。这样,整个立意就可以归结到一个辩证统一的出发点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