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崇智文集 邢崇智在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上的发言(1986年7月25日)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上的发言 邢崇智 (1986年7月25日) 同志们: 中宣部和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在我省保定地区召开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兄弟省.市.区的先进经验,学习解放军的先进经验,这对我省文明村镇建设必将产生很大推动作用.我代表河北省委向与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地希望大家对我省的文明村镇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把我省文明村建设的情况和几点体会作个介绍.     我省的文明村建设起源于保定地区,到现在经历了将近五年的发展过程.

——在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上的发言 

邢崇智 

(1986年7月25日) 

同志们: 

中宣部和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在我省保定地区召开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兄弟省、市、区的先进经验,学习解放军的先进经验,这对我省文明村镇建设必将产生很大推动作用。我代表河北省委向与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并衷心地希望大家对我省的文明村镇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把我省文明村建设的情况和几点体会作个介绍。     

我省的文明村建设起源于保定地区,到现在经历了将近五年的发展过程。从保定开始,有一个历史背景。大家都知道,“文化大革命"时,保定乱得闻名全国,党风、民风遭到严重破坏,军政、军民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泛滥成灾。

到了一九八0年,这个地方的不少人还在争自己正确,争一派正确,不想党的损失,不想人民的损失。可是大家又都不满意这种状况。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对这种颓败而混乱的社会环境十分腻歪。怎么扭转这种状况?当时地委经过反复酝酿,感到不能用老的一套办法来解决“左”的问题了。

“历史的灾难是由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的0"耽误了时间要由被耽误的人追回来,当年十一月份,在全区开展了“为党增光,为民谋利”的大讨论。

用唤起党员干部内在积极性的办法治疗“文革”遗留的“内伤综合症”。“两为"讨论进行了将近一年,从干部群众,从机关到农村,搞得比较扎实,见了实效。这场大讨论的内容和方法是建设性的,是文明的。它为此后文明村建设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要求,奠定了基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八一年冬,三十八军为了参与地方建设,为了密切军民关系,在新城县崔中旺村和群众搞起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时间不长就取得明显效果,营区秩序好了,军民关系改善了。

八二年一月,部队在崔中旺开了现场会。地委召开了由各县负责同志参加的电话会,请崔中旺的支部书记介绍了经验。随后,文明村活动就在全区逐步推开了。由“两为"讨论到明确提出建设文明村,逐步探索农村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标志着人们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八二年六月,总政余秋里主任来三十八军,赞扬“文明村是一个创造”。《了望》杂志发表了他的谈话,谈话对文明村作了高度的评价。八三年一月,三十八军和保定地委联合召开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现场会,交流建设文明村的经验。

会后,写了报告,四月份中央三个办公厅加了批语转发了这个报告,这就是中办[1983]28号文件。八三年二月,省委、省政府在保定召开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进一步推广保定地区的经验。

此后,建设文明村活动就在全省推开了。八三年“八一”前后,总政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保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展览。小平、叶帅、徐帅、聂帅、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展览题了词。

随后余秋里同志又来望都县赵庄乡视察文明村的建设情况。十一月,省委在邯郸召开全省文明村建设座谈会,为贯彻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文明村(镇)座谈会精神,我们提出文明村建设要进一步向横宽纵深发展。此后,文明建设活动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厂矿企业发展到学校、商店、街道;从军民共建发展到工农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等等。

这期间,各地都创造了一些新的经验。八四年五月底六月初,保定军地联合召开了第二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会后,中央三个办公厅又发了中办(1984]38号文件。在全省文明村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八四年七月,省委召开了全省文明村建设理论讨论会,对文明村建设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使人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编辑出版了《论文明村>一书。

由于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及时指导,由于全省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我省的文明村建设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多样,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

为了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去年十二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明单位表彰会,表彰了二百二十五个标准较高的文明村、文明单位和十一个做了突出贡献的驻军单位。     

文明村建设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为什么发展比较快?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应该说是时代的必然。我们中华民族,有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党风、民风四海称颂。

只是由于“十年内乱”,才使得我们的民族伤了元气,党风破坏,民风凋敝。文明村活动在保定出现和在全省的发展,说明它顺应时势,合乎民心。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精神文明这件事的提出,本身就不是从概念出发的,而是针对十年内乱的后果得出的结论。

”同时,在这期间,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开始了,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功。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有力地改变着农民的传统观念。怎样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丰富起来,也就是说,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新农村,成了农民思考的主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村的出现适应了农村改革形势的需要,它的内容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经过几年的工作,我省文明村建设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据最近的一次文明村百点调查分析,发展状况是好的。全省近五万个村镇,大约百分之八十左右开展了这项活动。到八五年底,县以上命名的文明村约占农村总数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其中标准较高有百分之十左右。

并且呈现了以大村镇为重点的新格局。文明村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特别是一些大村镇发挥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定州市李亲顾村是个五县交界的一千三百多户的大集镇,过去社会秩序乱得很,欺、打、盗、氓,内外勾结,横行不法,被人称为“老虎集”.

集越赶越小,有时一天只上几百人。开展文明村建设,使“老虎集"变成了“文明集",上集人数达到七、八万人,日成交额达一百万元之多。

这个市的社会治安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八五年发案率下降到万分之二以下。文明村建设的另一个突出成果是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由于农村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El益冲破各种陈腐观念,以农为本、安贫乐道、因循守旧等思想在农村已不再具有过去那样的束缚力。

他们开始由求生存、求温馆、求安定逐步转向求富、求文、求乐、求美。他们的道德观、是非观、荣辱观、婚姻观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近年来,蠡县辛兴村的年轻妇女为发展商品生产,走南闯北,跑遍全国各地,由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变为务工经商的女能手。现在,农村青年找对象,越来越看重致富本事和文化技术。他们说,“经济上能致富,门口有个光荣牌,才算好样的o”文明村建设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安国县一个四百多户的海市村就同十二所大专院校搞技术挂钩,庄稼人也闯进了科学的殿堂。全省涌现出一批文化专业户,从事戏剧、曲艺、杂技、武术、电影放映以及书法绘画等活动的农民达十五万人之多。

一些青年农民自发组织起一批文学社团,世界名著摆在了农民的案头上。以文化、科学、法律知识为内容的“三普及"活动已成为全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民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综合学校和各种培训班迅速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已成为文明村建设的突出部位。农村智力投资大幅度增加,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一些村已经做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教师受到社会的尊重。

武安、涿县一些地方搞起了从幼儿、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一条龙"系统教育,表现了农民的战略眼光。文明村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好环境,带来了好光景。群众中有这样的顺口溜,说过去是“住破房,拉饥荒,红薯干子当主粮,光棍汉子排成行”,现在是“住新房,吃细粮,光棍汉子娶新娘,大把票子存银行”。

在那些水平较高的文明村,已展现出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型。     

当然,对文明村的建设状况不可估计高了。目前的文明村建设在四化建设的征途上只是刚刚迈出的一小步,或者说还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就我省的情况看,大约有一半的村创建活动不经常,处于不够自觉的状态;各地都有一些死角;也有的地方违背民意搞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农村改革和商品生产的深入发展,给文明村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文明村建设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扎扎实实地继续做好工作。     

文明村建设是从医治“文革”创伤、改善军民关系开始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它的内涵日益丰富,实践证明它容量很大,确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推进文明村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有必要认识和把握它的规律。现在,对于文明村建设的规律,还不能说已经认识和把握了。这里,我谈一下从我省四年多开展文明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引出来的一些认识。     

几年来,文明村建设搞得好的,都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两个文明,忽视哪一个也不行。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搞不好,不强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事就不好办,更不要说建成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了。

拿文化建设说,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依赖性就很大。比如讲卫生,搞美化,穷得叮当响,就没钱去搞,也没那个心气,更谈不上发展文化设施。有的地方,温饱问题刚刚解决,想搞也没有力量。

经济发展了,群众“富而思文",文化建设就会相应发展起来。石家庄市获鹿县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这个县二百零六个村,七万八千户,现已兴建影剧院和舞台八十个,有电影队九十一个,电视机二万九千台,体育活动场所三百多个。

所以,我们搞文明村建设,必须努力推进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决不可自觉不自觉地把发展商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以服务为中心的双层经营的合作制,放在自己的视野之外。当然,也决不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有些村,经济条件不错,经济收入不少,但风气不好,社会秩序不好,封建迷信、偷盗、赌博、违法乱纪的事常出。这就是说,“衣食足”并不一定就“知荣辱",认钱不认人、饱暖生闲事也是有的。所以,无论穷村富村,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都必须抓紧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

由此看来,两个文明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但又不可相互替代。从概念讲,两个文明各有自己的内涵,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又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这些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的。但是要进行改革,就得首先冲破旧体制的束缚,更新观念,排除思想障碍,就得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讲求职业道德,兴办教育事业。

马克思说过: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这就是说,主观世界的改造总是伴随着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而进行的。

认识两个文明建设过程的同一性,对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很有必要的。最近,我们在全省选择调查了人均收入八百元以上的一百个较富的村,这些村的共同点,都是认真抓了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实现着旧经济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中,都结合进行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因此,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说,就要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做文章,为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鸣锣开道。

物质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什么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地充实内容,发挥作用,提高权威,有所作为。

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作用,并不意味着削弱或贬低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更不是说可以用直接的经济活动来取代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服务,就是要促进生产力发展,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认为,只要实际地而不是口头上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张皮”的问题就不难解决,文明村建设就会越搞越好。     

建设文明村是群众的事业,文明村建设的各项活动,都应按照群众的需要,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建设文明村,目的是为群众,怎么建设文明村,办法靠群众。

文明村一开始出现,就是军民百姓的共同创造。要使文明村建设之树常青,它的根子就必须扎在群众需要的沃土之中。这是文明村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文明村建设同以往那些运动群众、愚弄群众的“左"的东西的根本不同之处。

实践表明,文明村搞得好的地方,基本的一条都是尊重群众的意愿,按照需要和可能,尽力为群众办一些利在当今、功在后世的好事。离开了群众的意愿,文明村就搞不起来,即使搞起来了,也巩固不住。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有所滋长蔓延,这给刚刚走上温饱和富裕的农民造成很大负担,群众对此感到烦恼,可一家一户难以抵挡传统旧习俗的压力。

有的乡党委看到了这种情况,组织了婚丧理事会,并在各村成立婚丧领导小组,对红白事提出从简、新办的要求,作为文明村活动的内容进行落实,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在致富的道路上,广大农民渴望技术和致富门路;不少经营工、商的专业户和联合体,很希望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基层党员干部也愿意更深入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许多地方根据群众的需要,办起了包括一90—政、文、科、法的综合学校。这些学校一开课,不但中青年人踊跃参加,有些老年人也赶来听讲。相反,有那么些乡,规划做得很漂亮,还发到各村各户。

但这个东西是乡干部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群众不理这一套,有的把它当了卷烟纸。这说明民意不可违。要使文明村建设符合群众意愿,就得研究群众的心理,了解群众的需要。去年以来,保定地区普遍开展“三访"活动,各级干部深入农村,“访富问计,访贤求能,访贫帮富",倾听群众的呼声,为群众办实事,效果很好。

群众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动态性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不完全一样的。

我们在农村听到对看电视有一种说法:“老年人爱看传统戏,中年人爱看电视剧,年轻人爱看歌舞和体育"0看电视就有这么大的不同,两个文明建设中群众的不同要求就不言而喻了。需要是激起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根据群众的不同需要,以及这些需要的发展和变化,采取适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文明村建设就容易搞好。

当然,群众又有共性的需要。物质生活的丰裕,精神生活的充实是现时农民的共同追求。文明村建设应当围绕着农民需要的这两个共同点,又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层次的特殊要求开展活动。

文明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物质基础差的村,当务之急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启发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逐乡逐村逐户想办法帮助群众尽快脱贫;基础好的村,要在进一步致富的同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提高人,们思想文化素质,使农民精神生活的“囤"也象粮食囤一样丰满起来。

当然,强调尊重群众意愿,决不是要迎合群众中的落后情绪和落后意识。

需要准确了解群众的根本要求,引导他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任务,制订不同的标准,树立不同的典型,实行分类指导。     

文明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到这项活动中来。对此,干部群众中有真知灼见。有的说,文明村是个“链条”,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一个的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有的说,文明村是个“百宝箱",桩桩件件里边装;还有的说,文明村是“一盘棋”,车、马、士、卒,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场。

这些比喻都有道理。实践也证明,建设文明村,光哪一个部门,光哪一级机关,都无力独自承担,应该上下配合,左右协调,共同管理。

文明村建设既然是两个文明的建设,就没有哪个部门能够与此无关。不管是哪个部门的工作,都只有落实到村,才算真正落到实处。要落实到村,就要建设一个思想作风端正、带领群众致富本事大的村支部班子,这是“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村如果没有一个好班子,没有几个好带头人,党的政策就落实不了,就建不成文明村。因此,在农村整党中,我们要求把村支部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作为重点着力抓好。实际上,加强村支部班子的建设,是县、乡两级党委最重要的经常性任务之一。

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文明村建设的各支力量就能汇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近年来,定州市文明村建设的成效比较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不仅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抓文明村建设,而且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在他们那里,宣传部、农工部、妇联、青年团、科协、公安局、法院、民政局,以及各经济部门,都自觉地投入文明村建设活动。

有一些工作,如评“遵纪守法光荣户",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办综合学校等,都是几个部门密切配合搞的。实践表明,搞好文明村建设,一方面要求各个部门、各级机关要把自己的工作纳入文明村建设的轨道。

不要使自己成为整个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把自身具有行业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民务工、经商和从事第三产业的越来越多,他们同各部门、各行业的交往和联系也日趋一92—频繁。

如果各部门、各单位搞不好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电的到村中耍“电霸”作风,管信贷的搞以贷谋私,管税的不照章办事,那就不仅做不好本职工作,还会对整个文明村建设产生坏的影响。

至于乡以上各级党政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们的作风正不正,精神状态好不好,对文明村建设的影响就更大了,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搞好各级“大院”的文明建设。     

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渐进的、积累的发展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特别是要认真搞好基础建设,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实践证明,哪些村的工作扎实,有规划目标,干部办事认真,常抓不懈,文明村就搞得好。

相反,只是应付检查,光搞“扫扫街,念念报,挂个牌子,拍拍照”之类的事,就不但搞不好文明村,反而会败坏文明村的声誉。没有好的作风,就会搞主观主义。上边搞主观主义,就会逼出下边的形式主义。

现在,干部下乡的多了,但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的地区干部下乡到县不到乡,县里干部到乡不到村,乡里干部到村不到户。这几年,我省在抓文明村建设中特别注意解决干部作风的问题。八六年省委组织万名干部下到贫困村庄,代职锻炼,直接参加农村建设。

文明村建设既然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就要认认真真地为农民群众办一些见实效、得实惠的事。比如自来水人户,修桥补路,建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所,调解民事纠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等。

这几年粮食多了,老鼠也多起来。有一个县科协的同志就从外地弄来一批小猫,抱着小猫送到村送到户,并和村民订合同,生小猫再由科协转送其它村。群众很受感动,说,穷了党给送富来,老鼠多了送猫来,这算给我们服务到家了。

事情虽小,既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更体现了干群关系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它说明,只要一心一意扎扎实实为民谋划,群众就会拥护又欢迎。除了给群众办一些现得益的实在事以外,还得从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基础、抓细胞,这就是文明户、文明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一门科学。无论是以理想、道德为重点的思想建设,还是以科技、教育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一代“四有"新人。

现在,总的看,农民的素质还远远不适应大规模商品经济的要求。只有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他们受到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教育,摆脱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的束缚,才能适应商品经济和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因此,文明村建设,应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优化社会细胞为根基,把建设文明村的具体任务落实到各家各户,落实到每一个人。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家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细胞,更重要的是包容着生产、生活、子女教育等的综合体。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离开家庭这一层,就没有基础。

所以要从家庭人手,在这个基本层次上把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出来,把培育“四有”新人的要求体现出来。群众创造的评选“五好家庭”、“遵纪守法光荣户"、“双文明户”等,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形式,也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好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体会到,应特别注意研究确立农村的荣誉奖励制度。什么样的户,什么样的人,给予什么样的荣誉,有的树碑,有的立传,有的挂匾,有的发奖状,有的文字或口头表彰,分开层次,形成制度,造成人人争先的社会风气,激发人们为建设家乡为四化作贡献的热忱,把远大的理想融会在具体的村镇建设上。

这既是实实在在的思想建设,又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相信,只要把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扎实作风结合起来,注意总结群众的创造,长期不懈地努力,文明村建设就一定能搞得更深入、更好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