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的子孙 董必武:长征妇女工作队里的“胡子队长”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冈新视窗网消息(红安台管根稳 卞勇 刘玲莉)永远的长征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长征人物,他从一位清末的秀才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董必武董老.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此时,董必武49岁,是军队中年龄最大的几位元老之一.按照中央的决议,董必武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根据地工作,二是跟着部队长征.董必武纪念馆馆长戴新平:董老就说我愿意从军去,你看我草鞋都准

黄冈新视窗网消息(红安台管根稳 卞勇 刘玲莉)永远的长征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长征人物,他从一位清末的秀才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董必武董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此时,董必武49岁,是军队中年龄最大的几位元老之一。按照中央的决议,董必武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根据地工作,二是跟着部队长征。

董必武纪念馆馆长戴新平:董老就说我愿意从军去,你看我草鞋都准备好了。

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红安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考取过晚清的秀才,也到日本去留过学,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马列思想。五四运动后,董必武在武汉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参加过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之下,武汉、红安、麻城一大批有志青年接受进步思想,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董必武纪念馆讲解员程星:长征中有三位老战士,分别是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他们资历深、德高望重,在中央红军关键时刻,他们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紧随红军参加了长征的漫漫征程,所以就有了“长征三老”之称。

在革命的队伍里面,董必武是一个文人,他创办过武汉中学,历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苏区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长征途中,年近半百的董必武被任命为中央纵队卫生支队妇女队的队长。对此,他欣然接受,并称“长征是特殊的战斗,在这特殊的战线中,我绝对听从党的安排。”因为董必武有两撇标志性的胡须,所以大家都叫“胡子队长”。

妇女队里,有30多名妇女干部,老弱病残各种类型都有。除了一路要运载60副担架,还要照顾沿途掉队的伤病员。为了躲避敌机袭击,妇女工作队大多是夜间行军,而且不准点火把。妇女队中还有几名孕妇,在遇到紧急情况,董必武总是让别人先走,自己和医生留到最后。

董必武纪念馆馆长戴新平:这床毛毯(是父母)准备让董必武带在身边,他拿了一把剪刀把毛毯就截成两半,留一半给年迈的父母,长征途中有的妇女就在途中要生小孩,这个毛毯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考虑到董必武已经年近半百,中央分配给了他一匹马,可是他很少骑,不是用来驮粮食,就是让伤病员骑着,自己则拉着缰绳跟着马走。

长征胜利后,董必武继续担任中央党校校长。1945年还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发声。建国后,他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副主席、代主席。他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树立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