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闭气法 金丹南派开山师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修道史略

2019-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 -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 '.北宋时天台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 '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 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 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张伯端闭气法 金丹南派开山师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修道史略金丹派南宗为南宋时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 -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 '。北宋时天台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

《悟真篇.序》有: '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 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 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张伯端闭气法 金丹南派开山师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修道史略

金丹派南宗为南宋时期形成的道教内丹派别,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因地处江南,故称'南宗'。该派祖述五代至北宋间道士钟离权和吕洞宾,谓其丹法传自钟、吕。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

张伯端闭气法 金丹南派开山师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修道史略

但白玉蟾以前的四传,皆为单传,并未形成道派,只有到白玉蟾时才传了众多弟子,始形成为道派。上述传法谱系中之五人,被后世道士尊为南五祖。南宗自初祖紫阳真人张伯端创教始,至三祖薛道光,几乎是一系单传清修,未见大规模成系统的传教。此中有机缘的原因,大概也有初祖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的因素,因此,后来的传教显得极其谨慎。至四祖陈楠,在修丹法的同时,修雷法符箓。

张伯端闭气法 金丹南派开山师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修道史略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张伯端百岁仙逝,飞升前 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 。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 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曾为幕僚。据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 首'陆彦孚记',张平叔'少业进士,坐累谪岭南兵籍'。治平中, 曾随龙图公陆诜'师桂林',并'引置帐下,典机事'。陆诜' 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陆诜'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 '《悟真篇.序》有:'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 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

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 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活烧毁案上文书,因 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

熙宁二年(公元1069),张伯端在成 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曾 '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公元1075),因'患 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后,学者云集而来,晚年 '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

张伯端以禅宗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之境,白玉蟾则深究禅学,融会于内丹理论之中,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纯以禅理入道为其特色。在南宗活动方面,他除建庵立坛外,还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

彭耜曾语其徒林伯谦曰:'尔祖师(白玉蟾)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鹤林靖、尔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可见南宗初建时,其传人都曾立'靖',以为香火之地,作内月修炼、行诸、传道讲授之用。

南宗一派奉张伯端《悟真篇》为祖经,并以之为该宗内丹修炼的理论基础。该书继承钟、吕内丹思想,在'三教合一'思想影响下,以道禅结合、摄禅释性、先命后性独树一家之学,修炼则从传统命功着手。行功之前,先须'筑基炼己'为入手功夫。

即对人体已亏损的精、气、神进行修复,待精满、气足,神全之后,才进入正式炼丹阶段。 白玉蟾继承张伯端丹法思想,在内丹传统宇宙生成论基础上,糅合道禅之学,在'神为主;精气是客','丹者、心也;心者、神也'的前提下,强调心性修炼。深信修炼金液大还丹,可以,主宰死生。

修丹法常要静修,少与人接触;而修雷法符箓,其一大目的是济世度人,普济苍生,势必要与人多往来。或许,正因为此,从陈楠开始,南宗方广传。应这一需求,陈楠更是提出了修仙三等说,与其丹法修炼理论结合。

南宗从陈楠起,兼行神霄雷法(又称五雷大法)。白玉蟾承其师业并授其弟子。他还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谓修炼中气机发动,阴阳交媾时,意念与自然界风雨雷电相契合,便有面赤、耳热、汗出、眼黑等生理效应,顷刻之际,代天行法之功便成。

南宗一派禀承《悟真篇》'混俗和光'、'大隐居廛'的思想,也主张'大隐混俗',不提倡出家。陈楠'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肉成群火。'夏宗禹在《悟真篇讲义》中称:'有志之士若能精勤修炼,初无贵贱之别,在朝不妨为治国平天下之事,在市不失为士农工商之业。

'而白玉蟾也是'时又蓬头赤足以入廛市,时又青巾野服以游'的云游道士。他曾指出:'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异耳。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擒。

'由于南宗多居家道士,无意仕途,故始终未得朝廷扶持。入元以后,全真道南下,南宗与全真道接触中,逐渐产生与之合并的要求,在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在元代中后期实现了两北二宗的合并,从此金丹派南宗即成为全真道的南宗。

金丹派南宗作为一个独立的炼养道派的时间并不长,但影响较大。首先,它的内丹理论对全真道有较大影响,使全真道的内丹理论,在吸收南宗内丹成就后更加充实和完善;其次,促进了符箓派的改革,将内丹修炼引入斋醮活动中,一改旧符箓派只行符设法的传统。

新出现的神霄、清微、净明等道派,也都以'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为其宗旨;第三,南宗人留下了大批内丹专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气功学、医学,以及人体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 时期,大约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

1、《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 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2、《禅宗诗偈》(即《悟真篇后遗》)代表 中期思想,出道入禅,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

3、《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 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禅道双融,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张 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 ,他继承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 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但与全真不同,他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禅宗'明性'境 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 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

张伯端认为:'老 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他 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 「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 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 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 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 己的教团组织。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三十二首。 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辑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

其中,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 1075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为两 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全书宗承传 统内丹学说,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 及阐发丹经要点、修炼内丹的方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 与《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道臧精华录》谓:'是书辞旨畅达 ,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

该书是最重要的炼丹理论及 实践著作著作之一。与之前的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齐名。全书由诗 词歌曲等体裁写成。 其中七言律诗一十六首,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韵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又一首 )、和七言绝句五首,以及歌颂诗曲杂言三十多首。有前、后二序。历代都有大量的注疏本 ,仁智自见。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 宗实际建立者),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尤其是从四祖陈楠开始,南宗才开始广为普传。

陈楠的修仙等阶与南宗内丹修炼融为一体

陈楠的修仙三等仙说依次从高到底将仙阶分为'天仙''水仙''地仙'。名称显然是沿袭综合了前人说法。但与此前论仙品阶时不同,陈楠的修仙等阶直接与南宗内丹修炼融为一体。即上品丹法修成天仙,中品丹法修成水仙,下品丹法修成地仙。上中下三品丹法分别针对的修炼对象为上士、中士、庶士。

其修炼时间、难易程度、传道方式各不相同:分别为片响可成,十月怀胎;百日混合,三年成像;以及一年融结,九年成功。时间越长,难度越大;上品以心传,中品以口传,下品以文字传。

三种丹法所用的药材及火候、烹炼方法也各不相同。要之皆是将人身之形、之神做药,以形体或精神之动静,自然之流转做火候,以存思、抱元、清净自然等心性修炼为烹炼方法。陈楠的这一修仙三等说理论,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人按先天智慧分为上中下三等的痕迹,也可见禅宗传法的痕迹,文化融合的特点非常明显。

修仙三等说为修仙者指明修炼路径

与先前的修仙品阶说相比,陈楠的修仙三等说除了增加外教之说丰富自己的理论外,同时,更为修仙者指明了具体且简明的修炼路径,即按照自己的根器不同修炼不同的丹法。

此时的南宗自己有继承于张伯端的丹法理论,陈楠也已经以内炼为基,将雷法引入,使之与南宗丹法融合,济世度人,与世俗接触较多,此时提出修仙三等说,并附以一一对应的丹法路径,与前人的模糊理论相比,修仙一事变得更加切近和可行。无疑,陈楠这一重要教义的提出,对南宗此后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来白玉蟾的传法成就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心中有主 为我所用

另外,从修仙三品与炼丹三成之说的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南宗教义的一个特色,即:虽然融汇贯通,但皆是心中有主,为我所用。无论是引入符箓雷法,还是在修仙三等说中引入儒释思想,都是以内丹修炼为核心,把雷法符箓、修仙学说与内丹修炼结合起来,由内丹修炼而外发雷法符箓,而上达出生死成仙;由一己修炼,而到普济众生;从而达到理论虽多而不杂,学术虽丰而不乱,井然而自成一系。

这一特色对我们今天的后学来说,意义非常,虽然我们说了到一定阶段要博学,但博学之后,更要多识,尤其要以本门派自有的理念汇聚消融所学之精华。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 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 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 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薛道光、 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 '一己清修'。另据《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还有自称出于张伯端之传 的一派,主张'男女双修',该派始于两宋间的刘永年,刘曾于绍兴壬申(公元 1152年)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其序言中自谓于绍兴戊午遇至人亲授口诀,而 未言所遇者姓字。

刘永年传象川无名子翁葆光及寺簿卢公, 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 徒若一子门人某跋《金液还丹印证图》,称刘永年于绍兴戊午'遇悟真得其道' 。然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张伯端已卒五十多年,当为依附之说。《混元列仙图》亦未列 双修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