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资料

2018-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新疆.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下,他率军抵抗外敌,收复新疆,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也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此,梁启超先生说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资料这也是左宗棠至今仍享有的崇高威望,为后人缅怀的主要原因.谁能保我疆土,惟有左大将军!       同治年间,浩罕国将领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

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新疆。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下,他率军抵抗外敌,收复新疆,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也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此,梁启超先生说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资料

这也是左宗棠至今仍享有的崇高威望,为后人缅怀的主要原因。谁能保我疆土,惟有左大将军!       同治年间,浩罕国将领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

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但是当时东南沿海防务也十分紧张,清政F不像现在的美帝,拥有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在“海防”与“塞防”之间作出优先抉择,于是一场“塞防”与“海防”之争就此掀起。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资料

      极端的和平主义者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而左宗棠则不同意李鸿章的“新疆贫瘠论”,他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资料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

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面对举棋不定的清廷,左宗棠慷慨陈词,把收复新疆提到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坚决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       终于,害怕失去国土、背上历史骂名的清政F决定与俄国人赌上一把,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胜算还是大点。

1875年,朝廷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这一次,清政府是豁出去了,面对经费不足,皇帝甚至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可见什么时候都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清廷这一次不要命了,北极熊还不是乖乖服软,可见事在人为。    左宗棠是幸运的,如果说这是一场事关国运的赌博,他代表中国把宝押在了自己最拿手的事物上面,不像翁同龢,两次在关系国家命运的关口把宝押在自己一点也不擅长的赌法上,结果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和羞辱。

左宗棠不是“躺在安乐椅上的战略家”,他是一位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军事家,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左宗棠决定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战策。

其实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所谓“缓进”就是要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集军队,操练将士,作好充分的准备。

因为新疆偏远辽阔,作战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因此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好后勤保障准备,而且面对艰苦的条件,必须对部队进行整编,不愿去的可以发路费回家,以确保出塞之师的斗志和士气。    所谓“速决”,实在是因为空虚的帝国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战争,否则将为战争所累。

当然,并非你想速决就能速决的,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和正确的指挥是关键。在这些细节上,左宗棠是相当有经验的,他甚至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

然后,再以一百斤粮运输一百里,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用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

经过周密计划,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细节决定成败。从这点来看,左宗棠必定成功。    任何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军都不会忽视武器的力量,毕竟将军们的专职就是打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政治手腕还是留给政客们去发挥。

为了对付阿古柏匪徒的洋枪洋炮,左宗棠从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先进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经过一段时间扩充军备,已有了一批威力较强的轻重武器。可以说这时左宗棠的部队已经是接近近代军队了,火器占的比重相当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西域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军粮运输非常困难,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将是“拼经济”“拼后勤”的战争,左宗棠才要求精简部队,速战速决,而且对军粮运输非常关注。他开辟了三条运输军粮的线路: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从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巴里坤。

此外,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驻军哈密并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但是哈密水渠年久失修,渗水严重,而且是砂土地,需用毡毯铺底。

左宗棠得知消息后说:“开屯之要,首在水利。毡条万具,既所必需,文到之日,即交宁夏、河湟各郡并力购造。”经过努力,屯田积粮成绩巨大,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五千一百六十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

   万事俱备,只等开战。1876年4月,左宗棠从甘肃省城兰州移驻肃州。时已入新疆的张曜部屯哈密,金顺部屯巴里坤、古城一带。

根据既定方针,左宗棠令刘锦棠率所部湘军分批出嘉峪关,经哈密前往巴里坤,会合金顺所部先取北路;命张曜部固守哈密,防敌由吐鲁番东犯。阿古柏得悉清军西进,即由阿克苏赶至托克逊部署防御:以白彦虎等率部分兵力防守乌鲁木齐等北疆要地,阻击清军;以一部兵力防守胜金台、辟展一线;主力2万余人分守达坂、吐鲁番、托克逊,成犄角之势。

 1876年8月上旬,刘锦棠、金顺二部清军从阜康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虽然敌人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出敌意外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

扫清敌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17日从缺口冲入城内,一举歼敌5000余人,并乘胜于18日收复乌鲁木齐。

白彦虎、马人得等仓皇南逃。尔后,左宗棠命刘锦部驻守乌鲁木齐,防止阿古柏军北犯,并继续清剿山中残敌;命金顺挥军西进。昌吉、呼图壁及玛纳斯北城之敌闻风溃逃。9月初,金顺部开始攻玛纳斯南城,月余不克。

后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先后增援会攻,于11月6日占领该城。至此,天山北路为阿古柏军占领之地全部收复。时临冬季,大雪封山,刘锦棠等就地筹粮整军,以待来年进军南疆。    第二年他们乘胜追击!

4月,左宗棠指挥清军三路并进:刘锦棠部自乌鲁木齐南下攻达坂;张曜部自哈密西进;刘锦棠部奇袭包围达坂,19日破城,毙俘敌 3000余人。随即分兵一部助攻吐鲁番,主力直捣托克逊,迫守敌海古拉于4月下旬弃城西逃。

与此同时,张、徐二部清军连克辟展、胜金台等地,吐鲁番守敌白彦虎望风西窜,马人得率部投降。至此,南疆门户洞开。阿古柏见大势已去,5月下旬于库尔勒气急暴病而死。海古拉携其父尸西遁,由白彦虎防守库尔勒等地。

阿古柏长子伯克?胡里在库车杀其弟海古拉,后于喀什噶尔称王,企图在英俄庇护下负隅顽抗。是年秋,左宗棠决心尽复南疆,遂以刘锦棠部为 “主战”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相继长驱西进。

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纷纷拿起武器配合清军作战。10月,刘锦棠部以破竹之势,驰骋 2000余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什噶尔之敌益形孤立,内部分崩离析,已降敌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亦乘机反正。

刘锦棠闻讯,立即挥军分路前进,于12月中下旬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白彦虎等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和阗。

至此,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       然而,左宗棠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他的心思转到了如何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上面。

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左宗棠就设立善后局,重建地方秩序,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各地善后局在安置难民、招民垦荒时,一方面招抚当地流散人员,给予土地耕种,另一方面招募内地人民,收留清军中老弱士卒,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妻室者解甲归田。

务农人员的增加和内地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大规模发展生产,必须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终把 “兴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为切要之务”。

新疆各地全面整修旧有渠道灌溉系统,清理淤毁河道,同时还兴建了不少新的水利工程。荒地开垦为良田,戈壁变成了绿洲,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这些举措为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发挥了作用。

但这毕竟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成果。要在各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统治,就必须对新疆前景做出通盘筹划。正因为此,左宗棠才一再提出要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度的主张。他说:“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

”   《阿古柏伯克传》的作者包罗杰说:“中国收复新疆,毫无疑义,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

”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用屈辱写成的历史,数不尽的割地赔款和丧权辱国,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其中惟一的一个亮点,只此一点,左宗棠足以成为民族英雄,哪怕他曾经双手沾满太平天国起义战士的鲜血;   在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正式上书清廷,建议设立新疆行省,新的疆土,从名称就能看出来,但是也不新了,从乾隆朝底定新疆全土,到那时也有100多年了,然而,一个中亚小国浩罕国,侵略新疆,清朝驻军竟然全线溃退,全省沦陷,如果不是左宗棠,或许我们会永远失去她。

国家版图的巩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这个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下诏谕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      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收复新疆纪实         抗敌御辱的名将  当然左宗棠一生最得意之笔,或者说为后人所永远怀念的事业,还是他挥戈西指,收复新疆。

正是这样一个壮举,使得左宗棠名垂青史,光照后人,成为晚清抗敌御辱的名将。 当时左宗棠可以说是排除了种种险阻,毅然出兵,收复了沦陷达14年之久的新疆地区,为我们祖国保住了一片大好河山,他那种雄师亲驻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的万丈豪情,至今也让人们感叹不已。

    我们都知道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就是我们中国的土地,它同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很密切的联系。

1864年,这里爆发了反清武装斗争,新疆的局面比较混乱,这样就为中亚地区的浩罕国军官阿古博和沙皇俄国提供了入侵新疆的可乘之机,从而也就出现了当时震惊全国的边疆危机。阿古博入侵新疆之后,先占领了喀什葛尔,还有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的秋天,攻下了达坂城、吐鲁番,后来又占领了乌鲁木齐和玛拉斯,可以说已经占领了我国新疆的大部分土地;另一个方面,沙皇俄国也开始占领了我国的伊犁地区。

新疆问题之所以非常严重,还因为当时英国和俄国的插手,他们都想控制阿古博,通过阿古博之手去侵略中国的土地。 就在西北的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他说“今既有此变”,这个主要是指当时沙皇俄国占领了伊犁,“西顾正殷”,西边的情况非常的繁忙、危机四伏,“断难遽萌退之”,在这个时候,我绝不能退下去,我绝不能告老还乡,绝不能不管,“当与此虏周旋”,一定要和这个强盗周旋到底,表示了他抗俄的决心。

    对于新疆问题,当时清廷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这就是持续了几个月的所谓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是坚决反对出兵的,他的论据是,论中国目前之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他说我们现在力量顾不上,西域就是指新疆了,而且他强调现在海防重于塞防。

所以他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问题不大,“徒收数千里之旷地”,如果这仗我们打胜了,真把新疆收复了,那也不过是白白收回几千里的无用之地,不毛之地,“而增千百年之卮漏”,反而花了大量的钱,得不偿失。

    左宗棠的意见和他们是针锋相对的。他一方面强调海防、塞防二者并重,但是有一个时机问题。

现在的时机是什么呢?现在海防并没有打仗,西边我们是大片的国土沦丧,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西边的问题,首先要收复新疆。这是左宗棠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场争论的结局是清朝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让他指挥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

   左宗棠受命之后,他马上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当然首先来讲,他要整顿军队,他还要做三件大事,这就是筹粮、筹饷、筹转运,“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几万人,要采集粮食不是个容易的事,粮草还不能任意采购,你把粮食都采购了,甚至高价采购,采购到老百姓都没有口粮了,老百姓吃什么?所以他还提出来,要处理好兵食和民食的关系,最后左宗棠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然后逐步地把它运到前线。

  西北用兵,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满载军粮,你要运到前线去,要节节转运,用什么运?当然是牲口,用骆驼,用驴、马、骡,甚至于有时候用人,老百姓自己背着,包括当时出关作战的战士,每个人除了带着武器以外,还得扛一部分粮食。

左宗棠在西北地区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头的驴和骡,另外还有29000头骆驼,运送军粮和武器装备等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钱,当时中央财政危机,地方财政困难,没钱。左宗棠提出,没有钱我们就借钱。借什么钱?借外债。可是洋人的钱是那么好借的吗?人家知道你要打仗,知道你要花钱,因此把利息定得很高,利息高达一分二厘五,而当时英国和法国它们平常贷款的利息大概是三点五厘到四厘之间。

这不是高利贷吗,这就叫趁火打劫。         这个高利贷借不借?左宗棠说借,为什么?如果不借,新疆就收不回,部队就没法出关,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因此咬着牙也要借。

当时上海的《申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批评左宗棠的借外债,高利借外债,说他是剜肉补疮、饮鸩止渴,左宗棠非常难受。

他曾经给朋友写信说,夫用兵而知借饷,由于要打仗要去借钱,借饷而议及洋款,借钱还借到洋人那去了。他又说,仰鼻息于外人,依赖洋人,其不敬也,其无耻也,臣之罪也。

他说我跟洋人借钱,这是我的罪过,这是无耻的事情。无耻归无耻,钱还得借。不借怎么办?最后清朝政府批准左宗棠借了500万两的外债,同时又要求海关划拨200万两,中央的财政解决300万两,给左宗棠凑足了1000万两的军费,筹饷的问题算完成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战略叫先北后南,缓进速战。所谓先北后南指的是先打北疆,后进入南方,为什么?因为当时北方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敌人的主力在南方,所以他先打容易打的,然后集中力量往南打。

缓进速战,就是打仗的时候不要忙,不要急,一定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准备完了以后,马上打击敌人。

打起来就要快,不能慢腾腾。在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战斗是进行得非常顺利的。很快就收复了北疆乌鲁木齐,又通过达坂城之役,最后收复了南疆地区。南疆收复之后,所面对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收复伊犁,收复伊犁面对的是沙皇俄国。

    为了要收复伊犁,当时清朝政府首先派了一个谈判代表,叫崇厚,签订了一个《里瓦吉亚条约》,等于是没有打仗就割地赔款,后来又派了曾纪泽去改订条约。

当然这种外交斗争必须要有武力为后盾,所以当时左宗棠做了充分准备,分兵三路,准备去收复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经快70高龄了,身体不好,在营帐里面还吐血,于是他也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准备,舆榇出关,也就是抬着棺材出了嘉峪关,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准备战死疆场。

在左宗棠这样一种军事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通过外交斗争,终于修改了条约,争回来了一些权益。    1890年,美国人史密斯出版了《中国人的气质》,在这本书里头,他高度评价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说左宗棠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了他的使命,其伟绩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最卓越的。

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浚也曾吟诗一首歌颂收复新疆的失地,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

光绪元年(1875年),新疆局势严重恶化,此时的左宗棠已经63岁了,该是解甲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然而作为军事统帅,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毅然投入一场拯救新疆山河的伟大斗争。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汉武帝建元三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政府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汉政府又在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境)设立西域都护,并派郑吉担任首届都护。

从此以后,历届中央王朝都在这里设置官制,行使国家对地方的主权。     乾隆二十年和二十四年(1755年和1759年)乾隆帝在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支持下,先后平定了准葛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将西域改为新疆,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成为总统新疆的最高军事长官,也兼管行政,管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清政府还在新疆边境设立大量卡伦哨所,定期派兵巡视。     随着太平天国起义,晚清王朝不断衰败,中亚浩罕王国军官阿古柏乘机率军入侵,从1864年至1870年连占南疆并向北疆扩展,天山南北吐鲁番以西广大地区被侵占。

1873年陕西回民起义军首领白彦虎率部逃至新疆,投靠阿古柏,为虎作伥,阿古柏更加猖狂。

阿古柏每侵占一地就大肆屠杀群众。侵占和田后屠杀五万多人,侵占乌鲁木齐时,有20多万回族人民死于战刀之下。新疆地处在地处中亚东部,与中亚和印度接壤,也是英、俄两国窥视和侵略的重要目标,两国都试图通过控制新疆来争霸中亚。

俄国于1871年直接出兵侵占了伊犁。英国也不甘落后,1874年英国通过与阿古柏签订和约,攫取了比俄国还多的侵略特权,如英人可购买、出售或租用土地、房屋和货仓,以及领事裁判权。

    左宗棠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决不允许外国侵略者侵占祖国领土。他在对形势做了全面估计后,主张在收复伊犁问题上要采用武力,并做好长期准备。

他不顾自己年逾六旬,体弱多病,表达了要“生出玉门”,“誓与此虏周旋到底”,其坚强的抗敌爱国思想和精神是何等可贵!在具体策略上,左主张:一要整顿武装,做好准备,“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二要选择攻夺目标,采取“欲杜俄人狡某,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的战略方针;三要巩固形势,主张“兴屯政以为持久之谋,抚诸戎俾安其耕牧之旧”;四要精选出关之将,左宗棠认为清政府在边疆要员的任用上多是满族权贵,平时养尊处优,一遇打仗则惊慌失措,在严酷的军事斗争中不是合适人选。

    当时在西北塞防和东南海防上,清政府有两种不同的侧重意见。左则主张塞防和海防要二者并重。

1875年4月12日,左宗棠上奏大意是:都城北京有蒙古和新疆屏卫,新疆可保护蒙古,蒙古可捍卫京师。若新疆有失,则蒙古不安,陕、甘、晋受威胁,直隶无法安眠。京畿政治中心不稳,海防坚固有何用?从历史上看,乾隆皇帝勘定西域,满朝文武以花费钱财过多质疑,乾隆皇帝不为所动,开新疆,立军府,终竟其功,多年无烽燧之警。

我们今天受惠于前人伟举,同样要站的高一些,替子孙后代想的远一些、周全一些。

1875年5月3日,清政府发出600里加急谕旨,以左宗棠奏折所见甚是,着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授予筹兵筹饷、指挥军队的全权。     为收复新疆,左宗棠用了近一年时间从事战前准备。

首先选将,选择了一直跟随他的楚勇和老湘军中刘锦棠、张曜、金云昌、徐占彪、易开俊、董福祥等能征惯战得力之将;其次采用精兵战略、淘汰冗杂,严明纪律、严格训练;第三配备新式武器,采购德国新式后膛大炮、开花小炮、快响枪、来福枪等装备;第四准备粮饷,经清政府同意从各省借调粮饷,从外地购粮;第五在哈密修水渠屯田;第六针对进疆路途遥远,沿途广设粮运台站,官民结合、节节转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左宗棠的一些列准备工作为西征奠定了胜利基础。

    左宗棠面对的是天山以北的俄军和南疆的阿古柏叛匪两个敌人,左把沙俄侵略与收复伊犁作为战争出发点,但不直接收复伊犁,先在军事上讨伐阿古柏这个弱敌,首攻乌鲁木齐,避免一个拳头同时打两处,造成兵力分散。

通过收复乌鲁木齐在政治上打击沙俄,为下一步收复伊犁扫清障碍。刘锦棠率征西主力西进时,左宗棠叮嘱其进兵要“缓进急战”、攻取方向要先北后南。

“缓进”就是根据新疆路途遥远、地域广阔的特点,在每一战役开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要急于求战。“急战”则是当作战条件成熟后行动坚定,速战速决,避免旷日持久的打消耗战。阿古柏主力集中在南疆,乌鲁木齐相对较弱,且打下乌鲁木齐后能割断沙俄与阿古柏的联系。

1876年8月刘锦棠以疑兵走大路,以重兵走小路急进,迅速攻占乌鲁木齐外围重要据点古牧地,逼迫守乌鲁木齐的马人得弃城南逃,刘一举收复乌鲁木齐,随后攻破阿古柏在北疆的各个据点,北疆之战确立了西征军的战略主动。

左宗棠亲率西征军由北向南连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1877年8月至1878年1月西征军休整以后陆续收复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喀什、和田,阿古柏被部下在水中下毒毒死,白彦虎被俄国接纳,叛乱大小头目一千二百余人讯明正法。左宗棠率西征军仅用一年半时间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达13年的领土,取得辉煌的胜利。

1864年6月,新疆库车爆发农民起义,建立热西丁政权;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权;10月,伊犁建立苏丹政权;1865年1月,浩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带)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乌鲁木齐建立清真王政权;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国入侵台湾。

在这种 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同年5月,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4月,左宗棠坐镇甘肃酒泉,收复新疆战役打响。1876年,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坐镇,命令三路大军并进,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大片国土。

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1881年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1875年,清廷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当时清廷面临着来自东西方向的双重危机:西部新疆已经完全丢失,东面日本图谋台湾。  清廷两位主要大臣意见分歧。李鸿章重“海防”,左宗棠则主张加强西部“塞防”,收复新疆。

左公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对于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建议,慈禧太后心里没底,询之于左宗棠:需时几何? 左宗棠的答复是:“剿抚兼施,一了百了,得五年时间”。

  1.新疆残局  1851年,太平军兴,长江中下游流域从此战火不绝。不几,新疆的形势也渐趋不稳。  1864年,南疆和北疆几地分别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

  1865年1月,在叛清割据政权的邀请下,以安集延人(乌孜别克人)为主体的浩罕汗国派遣军事首领阿古柏等60余人进入新疆喀什噶尔,以帮助巩固政权为名,行篡位夺权之实。同年4月,阿古柏成立所谓“哲德沙尔(Yatta Shahar) 汗国”,以布素鲁克为傀儡,自己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哲德沙尔”即“七城”之意,指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乌什等7座大城。

其实,当时除喀什噶尔回城(今喀什市)和英吉沙外,喀什噶尔汉城(今疏勒县)及其他5城并不处於阿古柏集团控制之下。  1865年秋,浩罕汗国本土遭到俄国军队攻击,约7000余浩罕汗国败军逃来喀什噶尔投奔阿古柏,阿古柏的实力大为增强。

其时,安集延人的原有“地盘”已被扩张的俄罗斯人占去约四分之三,安集延人一面战守剩余领地,一面向中国新疆扩张,寻求出路。  在英国等支持下,1870年3月,阿古柏率部攻占吐鲁番。

1871年,阿古柏相继攻取乌鲁木齐、古牧地、木垒、玛纳斯、鄯善等地。1871年7月,俄罗斯军队趁清廷无力西顾,以“回乱未清,代为收复”的名义,也借机抢占了北疆伊犁。

至此,新疆完全脱离清廷控制。  阿古柏占领新疆大部后,积极扩充实力。1870年,英国派遣使团到达喀什噶尔,为阿古柏提供军事教官和武器。1873年,英国再次派出300人组成的使团,携英国女王的亲笔信到达喀什噶尔,于1874年2月与阿古柏集团签订通商条约。

1875年,英国仅从印度即给阿古柏运去连发枪2.2万支,山炮8门,炮弹2000发。  此外,1873年,阿古帕派外甥阿吉托拉出使土耳其,声明承认土尔其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土耳其国王则册封阿古柏为“艾米尔”(统治者)。

1875年,阿古柏又从土耳其购得新式步枪1.2万支,火炮8门。  阿古柏集团在新疆苦心经营,但其政权基础仍然十分脆弱。

2.西征政治策略  1876年4月,左宗棠先生以65岁高龄,抬棺西征。他的西征政治方针是:“剿抚兼施”,“剿”新疆外来势力,“抚”人口占新疆绝大多数的原住居民。外来势力主要包括阿古柏集团和自陕西逃来新疆的白彦虎回民集团。

左宗棠的这一策略合理地缩小了打击面,大大减小了清廷收复新疆的阻力。  3.西征军事策略  左公以“先迟后速,缓进急战”的八字方针,拉开了军事行动的帷幕。

“缓进急战”的策略主要着眼于解决长距离作战条件下的后勤保障问题,“迟”为后勤,“速”为决战。他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部署,拟首先攻占北疆,收复乌鲁木齐这一全疆要津,作为日后进军南疆和向西收复伊犁的基地。

  清军先打驻守乌鲁木齐的白氏集团,既可依托哈密、巴里坤等后方基地,又可阻止俄军继续东侵。加之白彦虎率部逃来新疆后,无心恋战,对阿古柏只是敷衍了事,其战斗力也低于阿部  1876年8月,左宗棠指挥清军发起了北疆战役。

清军顺利占领乌鲁木齐,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地区。白彦虎部逃往南疆。1877年4月,清军攻取达坂城,接着攻克吐鲁番城,打开了进军南疆的门户。

  此后,清军“缓进”,以备粮草军需。期间,阿古柏死亡,其集团内部爆发内乱。1877年9月,清军发起南疆战役,刘锦棠率步骑一个月驰驱3000里,一举收复东、西四城,南疆全复。阿古柏部属中除小部投奔俄军外,其余全部被歼。白彦虎率部属等逃出新疆边境。

清军收复新疆大部以后,俄军拒绝撤出伊犁,因之左宗棠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左宗棠坐镇新疆哈密,命令3路大军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为曾纪泽的对俄外交活动壮声撑腰。最终,曾纪泽推翻已由清使崇厚与俄拟下的约章,俄罗斯同意撤出伊犁。

  1881年初,中俄正式签定《伊犁条约》。据此,中国收回了对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的主权,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则仍被俄国强行割去。至此,新疆全境基本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