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远评论:诗人张春桥

2018-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个诗人叫黄日华.你一定以为我搞错了.<射雕英雄传>里傻乎乎的"郭靖"?非也,此黄日华非彼黄日华.蒲风,生于1911年,原名黄日华,学名黄飘霞,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1927年开始诗歌创作.后参加左联,与杨骚等组织中国诗歌会,出版<新诗歌>.1934年去日本,与雷石榆等创办<诗歌生活>.抗战开始后,曾一度在广州主编<中国诗坛>,由于贫病交迫,1942年病逝于皖南天长县.诗人之一生,仅活了三十一个年头,但给我们留下的诗文却硕果

有个诗人叫黄日华。你一定以为我搞错了。《射雕英雄传》里傻乎乎的“郭靖”?非也,此黄日华非彼黄日华。
蒲风,生于1911年,原名黄日华,学名黄飘霞,广东梅县人。
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1927年开始诗歌创作。

后参加左联,与杨骚等组织中国诗歌会,出版《新诗歌》。1934年去日本,与雷石榆等创办《诗歌生活》。抗战开始后,曾一度在广州主编《中国诗坛》,由于贫病交迫,1942年病逝于皖南天长县。

诗人之一生,仅活了三十一个年头,但给我们留下的诗文却硕果累累。终其短短的一生,就有15部诗集、4部论文集、2部译诗。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凡24章,1800多行,诗中热烈而豪迈地讴歌了当年的农村革命,勇敢地发出了“旧的世界即将粉碎了”的预言。

其诗语言简练、节律明快、朗朗上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是谁作的?
田汉。
有个诗人叫田间,你知道吗?
擂鼓诗人——田间 。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现代诗人。

1916年出生于农村。安徽无为县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1935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6年出版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短诗集《中国牧歌》和以红军长征为背景、描写农民反抗斗争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

这两部书都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作者险遭逮捕。“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抗战诗歌。是年秋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该诗表达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鼓舞了人民的战斗意志,是当时公认的优秀政治抒情诗。年底,到八路军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战地记者。

1938年春夏,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日(8月7日)。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是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底到敌后晋察冀边区当战地记者。参加过百团大战。
杨骚在1928年1月25日,他与鲁迅相识。
此后不久,杨骚成为鲁迅主编的《语丝》和《奔流》杂志的主要撰搞人之一。
1937年夏,杨骚应郁达夫之邀到福州,与许钦文、楼适夷等人一同组织福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

.....
60年代电影《青春之歌》,卢嘉川送给林道静一叠进步书籍,《铁流》也在其中,它的封面上就赫然印着“杨骚译”的字样。
“执笔的战士”——郁达夫这样评价杨骚。
说了这么多,回到正题,看看张春桥在17岁的时候,发在《新诗歌》上的诗歌.

.....
《失业的人》
——刊于1934年7月6日《新诗歌》
“娘,娘,别哭啦,你还能哭回爹爹吗?”
“那么以后怎么过:一家几口喊着饿!

” “我的年纪虽然小,还混不够吃的:就凭我这条硬胳膊!

” “多少出去的男子汉,怎么都是饿回来?”
“哭也哭不饱啊,还是叫妹妹去拾麦,弟弟叫他去做活,
我到外面补个名,怎不撑上几个月?”
“说得都比办得好,你爹死后你怎者:到这家来不收留,到那家来嫌人稠,
张家小五也回来啦,你再出去谁肯收?
再说南北成天开战争,老娘怎肯放你走?”
“娘,娘,不要紧,我能找到些金银,
家里不是还有枪?
今天晚上就入伙:
杀的杀,砍的砍,到处都是咱的饭!


这是张春桥在16岁的时候的作品。
《俺们的春天》
——刊于1934年12月16日《文学季刊》
先走的便是俺们,
半睡的,滑过了柏油路:
像几个尸首般没有力气。
大家刚扔下破席棚,
不住地打开记忆的窗,
上面记着孩子苍白的脸,
和又要鼓肚的妻
也有昨夜的温存,
也有模糊的悲痛。


还有年青的伙计们:
“猫还叫春呢,
咱们是活灵灵的人!”
这是张春桥在17岁的时候的诗歌。随便介绍一下《文學季刊》。
《文學季刊》,民國時期文學類雜誌,1934年1月1日創刊於北平,1935年12月16日停刊。

該雜誌共出2卷8期。
在該雜誌上發表的知名作品有曹禺的話劇《雷雨》、老舍小說《黑白李》、巴金(歐陽鏡蓉)小說《龍眼花開的時候》、張天翼小說《兒女們》、葉紫(陳芳)小說《星》等。——《维基百科》
现代文学期刊。1934年1月1日于北平创刊,至1935年12月16日停刊,共出2卷8期。每期约40万字。北平立达书局发行。主编为郑振铎、章靳以。

巴金等参与编务。逾半年,在上海改名为《文季月刊》出版。1936年 6月1 日创刊号上载有文学季刊社的《复刊词》。至同年12月1日第2卷第1号即遭当局查禁,仅出7期。巴金、靳以合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


《文学季刊》“以忠实恳挚的态度为新文学的建设而努力”为宗旨(《发刊词》),努力发扬“五四”文学传统。作者以当时集中在北方的进步作家为主体,加上一部分上海的左翼作家。其中,清华等校出身的作家曹禺、吴组缃等,在这里崭露头角,发表了《雷雨》和《一千八百担》、《樊家铺》。

所发表的重要小说作品有老舍的《黑白李》、巴金(欧阳镜蓉)的《龙眼花开的时候》(即《电》)、张天翼的《儿女们》、叶紫(陈芳)的《星》。

其他的小说作者还有靳以、冰心、蹇先艾、凌叔华、芦焚、杜衡、万迪鹤、王任叔、鲁彦、荒煤、欧阳山、蒋牧良、陈白尘、艾芜、吴奚如、周文(何谷天)、萧军、萧乾、姚雪垠等。鲁迅在此发表过若干杂文。此外,散文作者何其芳、丽尼、李广田、丰子恺、沈从文,艺术风格各异,写出了《画梦录》等代表作品。

诗歌作者有卞之琳、孙毓棠、臧克家、废名(冯文炳)、林庚。李健吾写有剧本《这不过是春天》等。他们的作品能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与民族苦难。

在艺术风格上,一般具有清丽、哀婉、笃实、精微、优美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该刊还注重文艺批评和文艺研究,将它们与创作混合编排。胡风(胡丰)的《张天翼论》,朱自清(朱佩弦)的《子夜》,李健吾(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论福楼拜》,还有季羡林、王淑明的书评,朱光潜的外国美学评介,李长之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研讨,郑振铎、吴晗对旧文学的重新估价与整理,都显示出刊物的创作与理论并重的特色。


这么多著名文人,《文学季刊》好像都把他们囊括在其间了。
这里也有张春桥,17岁的孩子。
张春桥是山东人。
他曾经是个文学青年。
他最初也是个诗人。
无论你对诗歌评论多么具有权威,中国新诗歌的代表人物,哪怕是那么著名的,也就是这个水平罢了。
郭沫若:“天上的星现了,地上的街灯亮了......”搁现在,泡个女朋友都难..

....
如果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经典,你再读一读他的其它诗作,一定会感叹,经典是难能可贵......
姚文元的爹——姚蓬子也是当年的“快乐男声”......
难得的是张春桥还用家乡话来进行创作。


他在那么多文人中胜出了。
可以说“升华”了。1958年凭借《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成为毛泽东钦点的“秀才”。
1975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


这是哪个文人可以比肩的呢?
但是命运啊.......
股票总是在天价时——跌停;
大势总是在高位时——逆转。
毛主席也许点的张春桥是文秀才,文攻武卫,还是缺了“力挽狂澜”的气概.

.....
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菏泽巨野家乡人。
柯庆施可谓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许景贤也是两袖清风。
他们应该是上海——那个到处都充斥着拜金铜臭的险恶江湖的另类吧。
借用张春桥自己常说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目送那段历史。
诗人总是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