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声梁实秋闻一多 【读史忆人·段子】梁实秋与闻一多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初年,梁实秋与闻一多同是文学社团新月社的骨干成员,两人也是相交多年的挚友.1930年,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青岛大学,由杨振声负责具体筹备.为

民国初年,梁实秋与闻一多同是文学社团新月社的骨干成员,两人也是相交多年的挚友。1930年,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青岛大学,由杨振声负责具体筹备。为了招揽大牌学者,杨振声专门前往上海,找到旧交闻一多,请他推荐。

在闻一多的引荐下,杨振声结识了梁实秋,并将他视为至宝,力邀梁实秋与闻一多共同加盟青岛大学。杨振声对闻一多和梁实秋说:“上海不是居住的地方,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

这种“先尝后买”的办法让闻、梁两人都动了心。当时,沪上尘嚣,居大不易,他们都有换换地方的心思。1930年夏天,闻一多和梁实秋联袂到达青岛进行考察。在青岛,他们所进行的总共就是“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结果是立即“接受了青岛大学的聘书”。闻一多被任命为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梁实秋被任命为外国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两人成为创办青岛大学的骨干力量。

酒中八仙

来到青岛大学任教后,闻一多、梁实秋经常和杨振声、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方令孺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在一起,或饮酒作诗,或论道谈艺、或仗策漫游,狂言要“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人称“酒中八仙”。特别是闻一多与梁实秋,虽然气质禀赋各异,但总是结伴同游,更有趣味。闻激烈,梁沉静;闻好古,梁趋今;闻倾心于人文,梁更接近自然。

一次他们同游青岛崂山,只见清流汩汩、山岩叠翠。闻一多说风景虽美,却没有古人留下流风遗韵的痕迹,不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梁实秋却指点山上的岩石,说那就是千千万万年前大自然亲手创造的作品,还不算是“古迹”吗?又一次他们同游济南大明湖,闻一多看到历下亭的“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欣然色喜,“仿佛依稀想见杜少陵李北海的游踪”,而粱实秋则淡然视之,不以为意。

乌龟和兔子

九?一八事变后,国事日非,社会动荡,青岛大学也受到影响,学生运动空前高涨。面对这种情况,闻一多、梁实秋都认为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以便真正有效地开展抗日救国活动,而不是盲目地停课请愿,并主张惩罚破坏校园学习秩序的学生。两人因此遭到了激烈攻击。在青岛大学里,学生贴出标语“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梁实秋对此大感不解:“不学无术”四字竟可以加在闻一多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有一天,闻一多和梁实秋从冷清的教室前面走过,无意中看见黑板上有一首新诗,写道:

闻一多,闻一多,

你一个月拿四百多,

一堂课五十分钟,

禁得住你呵几呵?

这是针对闻一多平常讲课时喜欢夹杂“呵呵”的声音而写的。不仅如此,学生们还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旁边写着“闻一多与梁实秋”。见状,闻一多很严肃地问梁实秋:“哪一个是我?”梁实秋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了一声“任你选择!”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浙江,生于北京。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1915年夏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8月赴美留学,专攻英语和欧美文学。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后改为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49年5月移居台湾,先后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长。1987年病逝于台北。主要作品有《文艺批评论》《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等,并翻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西方油画,同时继续新诗的创作和研究。

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后改为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执委。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