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的危害是什么 当心这几种疾病

2018-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瘦肉精一直是很多人惧怕的,据说食用瘦肉精的猪肉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那么瘦肉精真的像传言中的那么可怕吗?瘦肉精的危害是什么呢?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

【导读】瘦肉精一直是很多人惧怕的,据说食用瘦肉精的猪肉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那么瘦肉精真的像传言中的那么可怕吗?瘦肉精的危害是什么呢?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这次在广东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一种名叫“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物。最初,它被用以治疗哮喘,但因为它副作用大而逐渐被医生弃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意外发现它竟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猪瘦肉比率。考虑到人们大都喜欢吃瘦肉,讨厌油腻的肥肉。这一情况让盐酸克伦特罗有机会在禽畜身上大展拳脚。不过,猪饲料中的盐酸克伦特罗通常是人正常用药剂量的10倍。长时间饲养下,它们很容易在猪内脏器官里蓄积残留。这是人出现瘦肉精中毒症状的原因。换言之,中毒其实是人体内药物过量。

(资料图)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已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因为它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不过,瘦肉精并非只有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莱克多巴胺也是一种常见的瘦肉精,在年人均消费猪肉30千克的美国,餐桌上的猪肉里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些这种物质。

1999年底,美国食药局(FDA)批准将莱克多巴胺添加于猪饲料中。它毒性低、代谢快、较少蓄积,更安全高效。如今,在美洲和亚洲的24个国家,比如美国、泰国等等,均允许使用培林(莱克多巴胺的商品名)提高猪的瘦肉率。不过,这有一个硬性前提:猪肉上市前,培林残余量须低于50ppb,以免造成人体中毒。这个标准相当于允许每千克猪肉中含有50微克培林。还有国家或者机构都允许使用培林,其残余量允许范围在10ppb到40ppb之间。

在中国,任何类型的瘦肉精均被禁止使用。猪的理想生长状态是身体健康,先长骨架、再长肉,最后养膘。养猪人的理想是,多长些瘦肉卖个好价钱。其实,培林并不是坏东西,关键是用量把握。有数据表明,每吨饲料添加18.5克培林,就可以使一头200千克的猪蛋白质产量提高24%,脂肪减少34%之多。

有时,运动员会莫名其妙地被瘦肉精陷害。北京奥运会前,欧阳鲲鹏和美国泳将哈迪均因瘦肉精尿检阳性,而被禁止参赛。瘦肉精属蛋白同化制剂,能减少酮体脂肪合成,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止。运动员很少服用这种“低端产品”,尿检阳性者多数是吃路边摊烧烤造成,十分无辜。

“瘦肉精”是一种药物

所谓的“瘦肉精”其实是一类能够促进瘦肉生长、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的药物。常见的“瘦肉精”包括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在我国,“瘦肉精”主要是指克伦特罗(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属于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该药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161℃,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克伦特罗添加到饲料中,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其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据研究,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直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震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检测并不难

目前,国际上普遍食用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E)和免疫分析技术(IA)。2001年,我国农业部首先组织制定了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标准,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而在日常检测中,用试剂条检测生猪猪尿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检测方法,其结果准确且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可以出结果,成本约为20元,但是该方法只能针对活猪。

两种办法可识别

为了避免购买到“瘦肉精”猪肉,消费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识别:一是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二是看猪肉的颜色,“瘦肉精”猪肉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另外,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