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潜规则曝光【组图】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念贻 "双汇"瘦肉精丑闻的升级,已经迅速由对"双汇"的讨伐转向对瘦肉精的调查,由对"双汇"的质疑转向对于整个肉制品行业的质疑.这个过程,可以说与"三鹿"三聚氰胺丑闻的升级毫无二致,眼看着中国肉制品行业即将重蹈奶制品行业的覆辙,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何止是惊心,又何止是心痛? 如果仅仅只是讨伐是没有用的,技术性的分析尤为必要.就拿瘦肉精来说,且不说国家相关部委,早在2002年已经明令禁止添加,即便是普通消费者,对于瘦肉精也已家

■张念贻

“双汇”瘦肉精丑闻的升级,已经迅速由对“双汇”的讨伐转向对瘦肉精的调查,由对“双汇”的质疑转向对于整个肉制品行业的质疑。这个过程,可以说与“三鹿”三聚氰胺丑闻的升级毫无二致,眼看着中国肉制品行业即将重蹈奶制品行业的覆辙,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何止是惊心,又何止是心痛?

如果仅仅只是讨伐是没有用的,技术性的分析尤为必要。就拿瘦肉精来说,且不说国家相关部委,早在2002年已经明令禁止添加,即便是普通消费者,对于瘦肉精也已家喻户晓,那么作为以双汇为“龙头”的肉制品行业为何对此置若罔闻?据报道,作为行业潜规则早已盛行,“绝不仅止于双汇”,其产销链遍布各地。

生产过程已经被潜规则了,再看检疫过程,且不说双汇自诩的“十八道检疫、十八道放心”,从“免检”到“抽检”,似乎更自律了,更科学了,但是从“自然难免有漏洞”再次为失职与渎职找到了用以搪塞的理由。

明令禁止形同虚设,盛行的“潜规则”人所共知,即便是像“双汇”这样的著名品牌,也被规则所“潜”,这对于关乎生命健康的食品行业来讲,无疑随时带来灭顶之灾。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从三鹿到双汇,从河北到河南,从生产到检疫,前前后后的“潜规则”,剧痛终于取代了侥幸,行业潜规则的毒瘤,如果不被彻底净化,很难说还有哪些著名品牌不会倒下。

■ 观察家

除了要调查那些被媒体曝光吃了“瘦肉精”的“问题猪”,还要将目光投向那些给这些企业供货、生产“瘦肉精”的化工厂,要彻查那些“瘦肉精”到底流向了哪些省市,流向了哪些企业,顺藤摸瓜对整个行业进行清查。

双汇“瘦肉精”事件让舆论哗然,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等部委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赶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并启动了问责制,这种速度体现了政府在回应舆论监督上越来越快的反应机制。不过,公众更期待的是,这种对“瘦肉精”的治理可别像以往那样停留于个案,期待来一次突破个案治理思维、治标更治本的深度治理。

问题曝光在河南,出现在河南企业双汇,但其实“瘦肉精”问题,恐怕不只双汇有,不仅仅出现在河南,也不只在南京市场上出现,而公众更担心这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据《新世纪周刊》调查显示:添加“瘦肉精”早已是肉制品行业的潜规则,其流向绝不仅止于双汇集团一家。

媒体通过调查发现,网上很容易就能买到“瘦肉精”,还有化工厂直接供应盐酸克伦特罗。一位兽医告诉记者,盐酸克伦特罗的生产工艺十分简单,只要有一个化学反应谱,连家庭作坊也可以制造。而化工厂的准入门槛非常低,只要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的批文,要想生产也非常容易。化工厂以化工产品生产的“瘦肉精”,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流入市场。

如果这真是行业整体性的问题,问题出在哪个地方,就只治理哪个地方,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只是治理一个双汇、整治河南市场、处理几个官员,还必须从源头进行治理。除了要调查那些被媒体曝光吃了“瘦肉精”的“健美猪”,还要将目光投向那些给这些企业供货、生产“瘦肉精”的化工厂,要彻查那些“瘦肉精”到底流向了哪些省市,流向了哪些企业,顺藤摸瓜对整个行业进行清查。规范生产“瘦肉精”的化工厂,有利于堵住源头。

这次“瘦肉精”事件本身,不仅暴露一些企业的缺德,置国家法律、部门禁令和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更暴露出监管部门的失职,层层的监管形同虚设,让“瘦肉精”这一早就禁止的添加物从未真正被有效禁止过。此前,媒体报道就称有的地方“瘦肉精尿检”如同走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花2 元钱就能买到三个“合格”证明。

因此,这种监管体制有待理顺,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追究刑责”的问责也需落实,联合调查组在查清一时一地的问题后,更要着眼于如何保证行业长远的安全。

□曹林(媒体人)

悲喜皆因双汇起。

对于一直属于基金青睐的重仓股双汇发展(000895,股吧)而言,其种种过往的故事一直牵扯着基金们的神经。

而这份敏感,似乎一直难以停歇。

去年底双汇复牌的暴涨,重仓的基金7天浮盈近百亿元。彼时,基金经理们因此喜笑颜开。而3·15晚会爆出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在震动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同时,亦毒害到了重仓基金们。3月15日当日的跌停,使得基金当日浮亏接近20亿。因为这样,中国基金业史上首次采用市价法和指数收益法以外的方法进行估值。

在事件开始进入逐步核查背后,记者发现围绕着双汇发展的各方都开始在酝酿和发酵。至于事件最终演变的更深入影响情况,目前只能等待官方公布的结果。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此番出事,使得双汇顶着多重压力实施的集团整体方案的实施再度增加变数。

基金集体“中毒”

去年11月29日,停牌达8个月的双汇复牌,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以及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双汇集团相关肉类资产约340亿注入上市公司,资产预估值约340亿元。

而在停牌的8个月中,记者当时就从多方获悉,众基金和公司层面有过多次的博弈,有基金公司多次站出来公开表态、提出质疑给公司施加压力。

而年过七旬的集团董事长万隆也曾经亲自前往几大一线城市,拜会机构投资者,以期获得资产注入方案的通过。

数据显示,在那时候停牌前,基金、保险、社保等117个机构投资者共计持有双汇发展67.33%的流通股。

艰难的博弈和冗长的沟通之后,复牌的双汇发展股价一路飙升,股价最高达96.44元,与停牌前49.48元的价格相比接近翻倍。而提前埋伏的众多机构获利丰厚。

作为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龙头,双汇发展一直是基金青睐的对象,甚至有业内人士笑言,双汇发展是基金必配股。早在2001年,国内基金就已经开始扎堆双汇发展,其后每年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基金的数量都没有少于5只。

正所谓:成也双汇,败也双汇。

在去年复牌后重仓大赚的基金们,在遭遇“瘦肉精”事件后,不可避免受到牵连。

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三季报显示,7只基金跻身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其中,兴业全球(340006,基金吧)趋势是其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同期持股量高达1294.63万股,而嘉实稳健、兴业全球视野(340006,基金吧)的同期持股量也在1000万股以上。此外,诺安股票(320003,基金吧)、博时主题(160505,基金吧)、上投摩根中国优势(375010,基金吧)、长 盛同德四只基金的持股量亦在700万股到900万股之间。

根据2010年基金年报披露,共有56只基金持双汇发展1.46亿股,占该股流通盘24%。

从3月15日成交量看,不少基金依然没有很大动作。有媒体测算称,基金们在3月15日双汇发展跌停当日的浮亏就超过18亿元。

而3月19日,五家基金公司公告对双汇发展采用特殊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调整,其中两家估值价格比停牌前价格低10%。而按照停牌前价格下调10%的“跌停”估值方法来调整估值,在中国基金业内尚属首次。

不少机构依然力挺双汇

在遭遇“瘦肉精”事件之后,股价的跌停和随后的停牌都直接体现了市场的反应。不过在历经几日之后,各方的态度都出乎意料地开始有所转暖。

对于该事件,自然让人联想到“三聚氰胺”事件。在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胡春霞看来,与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大量患儿出现结石症状所不同的是,目前报道中并未涉及食用含有“瘦肉精”猪肉出现具体临床表现的内容,事件的实际影响应该弱于“三聚氰胺”对乳品行业的打击。此外,与之前原 奶 采 购环节中企业为主导所不同,对“瘦肉精”的 检 验 存在大量的外部 监 管 环节,因此对单一公司的处罚力度应该也会明显弱于“三聚氰胺”事件下对三鹿的处罚。因此,其预计此次事件对行业和公司的冲击也将弱于“三聚氰胺”事件对伊利、蒙牛的影响。资料显示,胡春霞曾经先后两次获得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五名。

除此以外,兴业、华泰联合、银河等券商的报告都有各自看好的逻辑。

对此,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暂时很难全面判断具体影响,但是对公司品牌的伤害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个别券商研究员的逻辑并不完整,已经开始受到市场质疑背后是否多少有一些利益驱动了。”

据一位与双汇公司有过多次接触的人士判断,“瘦肉精”公司内应该是有人知道的。“在这个行业待了这么多年,他们难道连猪和瘦肉精猪的区别都看不出来?”其反问称。

据其透露,公司目前的重点在政府那边。在此前的“信披门”、“基金门”等过往事件中,和基金之间的感情已经一般了。基金驻扎也是因为的确看重公司基本面和行业的发展,何况这些中毒的基金大多数在去年底的复牌中已经赚了不少了。该人士还透露一个细节称,3月15日,对于股价的跌停,有负责公司重组的机构人士得知情况后,表现得颇为轻描淡写,而公司内部依然信心比较足。

更深影响等待官方结果

一家重仓双汇发展的基金公司人士回复记者称,双汇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远不如“三聚氰胺”事件那么严重。对于赎回的情况,其表示现在不披露申赎情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部分机构投资人大额赎回,这些基金持有双汇发展占据基金净值的比例可能更高。公司停牌期间,如果基金被大量赎回,基金公司只能卖出其他的股票,造成双汇所占比例的被动提高。一旦双汇复牌,相关损失则大部分由信息了解不全面、不及时的散户买单。

“目前以一个跌停做出的计价,在公司复牌前不会调整,复牌以后再看具体的情况是否需要继续调整。”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

“出事的目前看还是子公司,一线城市目前检查尚未出现什么问题。雨润之前也出过类似问题,但是后续影响不大,整体判断伤害应该没有"三聚氰胺" 事情大。”深圳一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分析认为,其还是看好其基本面的,公司营销和渠道都不错,这次对品牌的伤害还是很深的,就看公司的危机公关如何做了。

对于最终结果的预测,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只能等到官方结果最终出来后才能更明确剖析确定。如果使用“瘦肉精”饲养生猪是行业潜规则,那么短期负面影响还将延续。如果只是双汇自身问题,并且只是在子公司上出现,那么基金们肯定会力扛股价。

此外,出事公司原本是拟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此番出事,无疑为经历“投票门”事件后,顶着多重压力实施的集团整体方案的实施再度增加变数。

南都记者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