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概况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宜宾市,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1990年人口66.44万,汉族为主.始建于汉高后六年(前182),古名僰道.戎州.叙州城,几经改变,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宜宾县.1951年从宜宾县析出建宜宾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有丘陵.河谷阶地.低山3种类型,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164.8毫米,年均温17.8℃.为川南交通枢纽,商贸发达.土地肥沃,利于种植和养殖业;水电.陶土.建筑用砂石资源极为丰富,沙金.煤炭具有一定的开采量.工业生产门类齐全,工业产品中新闻纸.化工产品在中国

宜宾市,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1990年人口66.44万,汉族为主。始建于汉高后六年(前182),古名僰道、戎州、叙州城,几经改变,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宜宾县。1951年从宜宾县析出建宜宾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有丘陵、河谷阶地、低山3种类型,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164.8毫米,年均温17.8℃。为川南交通枢纽,商贸发达。

土地肥沃,利于种植和养殖业;水电、陶土、建筑用砂石资源极为丰富,沙金、煤炭具有一定的开采量。工业生产门类齐全,工业产品中新闻纸、化工产品在中国均占重要地位。特产有糟蛋、五粮液酒、叙府大曲和功夫红茶,其中五粮液酒和功夫红花茶驰名中外。名胜古迹有真武庙群、大观楼、流杯池、旧州塔、白塔等。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靠***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因金沙江、岷江在宜宾交汇始称长江,故宜宾市又称***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还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宜宾位于川滇黔结合部,是着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

古称僰道,为刺人聚居之地,战国后期属秦蜀郡,自西汉建县已有2180多年的建城史,北宋政和四年(1114),僰道县始改名宜宾县。1951年设市。全市辖1区9县,现有人口515万,区域面积1328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2万,面积1123平方公里。

宜宾市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西部为大小凉山余绪,中有市境最高点,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南部为四川盆地盆舷带,即云贵高原北坡,中有海拔1795.1米的兴文县仙峰山,海拔1777.2米的筠连县大雪山等;东北部为华莹山余脉所在,宜宾城附近之七星山、龙头山、观斗山分别分布于此区域。

东南侧属四川盆地东岭谷区,市境最低点,海拔236.3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长江河床在此区内;西北侧属盆中方山丘陵区,其大部皆为宜宾县属地。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市境内海拔500米~2000米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仅占8.1%。

金沙江、岷江、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宋江河、古宋河等9条中等河流流域面积均在500平方千米以上。

另有21条河流流域面积为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有23条小河流域面积为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三江的支流、溪河或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作不对称的南多北少状河网分布,南部支流多发源于崇山峻岭,故滩多水急;北部支流多发源流经丘陵,故水势平缓,岸势开阔。

2005年属中等偏差的农业气候年景。其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偏高,夏冬气温偏低,秋季接近常年。年平均气温17.7~18.7℃,比常年偏高0.1~0.6℃,总积温6377~6688℃。从2004年12月21日到2005年2月1日,全市平均气温在多年平均值以下;1月2日全市普遍出现霜冻,兴文、筠连和南部山区降了雨夹雪。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2月24日,比2004年推迟11天,比正常年份提早9天。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0℃的初日出现在10月13日,比正常年份推迟34天,比2004年推迟13天。秋季气温有利于晚秋生产。降雨:全市总降雨量1049毫米~1371毫米。

除筠连降雨正常,宜宾县偏多60%外,其余区县比常年偏多10%~30%。全市共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4次,并集中出现在7月份。日照时数711~1050小时。宜宾县、筠连略偏多,翠屏区、南溪、高县、长宁比常年偏少10%~30%,其余县区接近常年。

全市在2005年出现的极端天气。4月8日,出现多年少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雨,并伴有5~6级阵性大风,其中南溪、珙县雨量达到暴雨,局部地方风力达到10级;除翠屏区、南溪县外,8个县下了冰雹,灾害涉及到153个乡镇,受灾人口118.36万人。连阴雨开始于5月中旬后期,特别是7月18~25日连续8天,气温一直维持在22℃以下,5月下旬各区县的阴雨日9~11天。

市境原始植被现存很少,仅屏山老君山、兴文仙峰山、筠连大雪山等地残存,绝大部分为原始植被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与人工植被。境内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针叶林植被分布较广,竹林为一大特色。200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8%。

市境可分三大植被区:(1)屏山黄茅埂东侧植被区。主要包括屏山县新市、中都、龙华及宜宾县商州等区域,此区山体高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种类丰富。(2)娄山关北侧西端植被区。主要包括筠连、珙县、兴文等县全部和高县大部及屏山、宜宾、长宁、江安等县部分地域。

此区以山地、深丘地貌为主,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则以低山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为多;在低矮河谷区,常见喜温湿的亚热带南部植被群落。(3)长江上游低山丘陵植被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南溪县及江安、长宁、宜宾、高县等县部分地域,植被类型以竹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及亚热带灌丛、草丛为主。

全市每平方千米年自产水61.45万立方米,加上境内各河流水量,全市年拥有总水量2428.4亿立方米,人平年占有水量为4.68万立方米。但市境地下水总量仅9.67亿立方米,年平每平方千米仅3.1万立方米至15.8万立方米,属较贫乏区。

2000年勘查,宜宾南岸由于部分单位未合理使用地下水,已出现某些问题。全市水能以三江流域境内段为主。金沙江水能理论储量为157.2万千瓦,岷江91.7万千瓦,长江214.4万千瓦。其余积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中小河流102条,水能储量62.9万千瓦。

2005年全市有脊椎动物资源近700种。其中,兽类8目、23科、70种;鸟类16目、46科、306种;爬行类2目、9科、34种;两栖类2目、7科、29种;鱼类16科、89属、151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2种。

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四川山鹧鸪、黑颈鹤、豹、云豹、林麝、中华鲟、白鲟、达氏鲟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藏酋猴、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岩羊、斑羚、红腹角雉、苍鹰、红脚隼、白腹锦鸡、血雉、大鲵、胭脂鱼等4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