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副校长高敬东少将:军民融合 军队院校要当“排头兵”

2017-09-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海军工程大学在军民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近日,湖北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海军工程大学副校长高敬东少将.记者:近年来,中国海军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已成为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请您结合海军实际,谈谈军民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高敬东:国防建设体现国家的科技水平,需要集中国家最精锐的科研生产制造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一艘军舰就是一个国家工业的缩影,是一个国家先进工业与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海军工程大学在军民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近日,湖北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海军工程大学副校长高敬东少将。

记者:近年来,中国海军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已成为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请您结合海军实际,谈谈军民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

高敬东:国防建设体现国家的科技水平,需要集中国家最精锐的科研生产制造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一艘军舰就是一个国家工业的缩影,是一个国家先进工业与制造业的集成。这些高精尖的技术集合了国内甚至是世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时高新军用技术的研发也会带动民用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记者:驻鄂军队院校在军民融合中有哪些优势?

高敬东:军队院校既是部队,也是大学,尤其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的学历教育院校,很多成果都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湖北是科教大省、军工大省,知名高校云集,军工企业众多,将这些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信息共享,军队院校完全有理由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排头兵”。

记者:由马伟明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是我国军民融合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贵校在军民融合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高敬东:军队首个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落户武汉,是马院士团队长期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矢志创新的结果,也是我校长期实行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协作攻关新路的成果。一是加强建章立制和顶层规划,出台了科技成果与专利转化办法,在学校“十二五”规划和“2025年前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专门对军民融合做出规划部署;二是注重对外交流和创新联合。

近年来,我校联合地方力量,先后完成了数十项科研课题,研制的新型电机和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解决了我国造船空心化的问题,宽温域降噪材料、内舱防腐涂料、新型电焊条等10多项科技成果在湖北省获得推广应用。

记者:你们在军民深度融合中遇到哪些难题?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

高敬东:如果真正实现融合,我校90%以上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民用,但目前还无法达到。首先是法规问题,国家尚未出台《军民融合法》;其次是在地方政府和军队各种顶层规划、建设计划上还存在相互脱节“两张皮”的问题;再者是军队和地方之间还有无形的屏障,沟通、信息渠道不畅,军地对对方的需求了解不够。

要想实现深度融合,一是在政府主导下完善机制,建议设立“军民深度融合试点单位”,畅通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大对军队院校的扶持力度,为成果孵化提供政策平台,解决发展空间受限、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三是实现政策共享,如湖北出台被誉为“科技十条”的《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建议把军队院校纳入进来,从法制、投资、产权等多方面促进成果转化,为军民深度融合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