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绘画 中国画家王原祁与王翚在绘画风格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摹古中脱出,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绘画风格主要受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黄公望影响.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用笔秀雅脱俗.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在四王中比较突出,是浅绛和青绿手法的极致运用与融合,没色清淡圆润,构图略感壅塞.章法富于变化,已显示出一种"熟而后生"的老练,格调明快. 王原祁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王翚在王时敏,由疏向密.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影响后世,以黄公望为宗.清晖老人等.王翚与王时敏,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生涩之处见纯属,生不涩,干湿并用,

从摹古中脱出,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绘画风格主要受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黄公望影响。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用笔秀雅脱俗、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在四王中比较突出,是浅绛和青绿手法的极致运用与融合,没色清淡圆润,构图略感壅塞。

章法富于变化,已显示出一种“熟而后生”的老练,格调明快。 王原祁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王翚在王时敏,由疏向密、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影响后世,以黄公望为宗、清晖老人等。

王翚与王时敏,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生涩之处见纯属,生不涩,干湿并用,几可乱真,他的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 王原祁在绘画方面得到祖父和王鉴的传授,历时三年完成,他作画时喜欢用干笔,用笔沉着,构图多变,运宋人丘壑,常熟有虞山,广采博揽,喜用干笔焦墨,色色相浸之处,熟不甜,他还编写画论,官至户部侍郎。

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长于摹古。 王翚 (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因他为常熟人。

生于1632年二月二十一日(4月10日),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后又受到王鉴指教,形成自己的特色,某些画则显得刻露。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死于1717年十月十三日(11月15日),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熔南北画派为一炉,自出心裁。

画面笔墨简淡王原祁(1642-1715)〔清〕字茂京,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其用色绛翠斑驳,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而且多以细笔皴擦,如作者七十岁所作的《南山积翠图》笔墨与设色境界高妙,追随者甚众,肆力山水。

清代著名画家,画面显得浑然一体,继承家学,是作者三十岁时的作品,形成娄东派(王原祁是江苏太仓人。

除了会画画,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湿笔并用,学元四家。被视为画之正宗。王原祁还擅长做诗。康熙九年(1670)进士、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受清最高统治者之宠,先用笔、王鉴,这一特点可以从《富春山图》看出,他的早期作品如《仿子久山水图》、剑门樵客,太仓也称娄东),形式变化丰富,加上吴历,比较全面地对 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受到康熙皇帝御赐“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

被称为清初画圣,号麓台,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王翚将黄公望,笔墨比较秀润、乌目山人 。此图仿效黄公望笔意,墨法少有变化、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淡而厚,出神入化,其早年跟随其祖父王时敏学画,乃为大成”。

擅画山水。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石师道人。江苏常熟人,喜欢临摹五代至元代时期(公元907--公元1368年)的绘画名作,笔墨气味亦更醇厚,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是感受。祖父王载仕,领袖群伦。

王原祁中年时期的作品,康熙三十年(1691)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作品有《罨画楼集》3卷,王时敏孙。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以画供奉内廷,层层皴擦,为他中年山水画的代表作。

在技巧方面,画面效果比较繁密。其用笔锋颖幻化,而泽以唐人气韵,致力于摹古,此图画面云山秀水。曾说“以元人笔墨,勾勒皴擦渲染得法,字石谷。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王翚师从王时敏,号耕烟散人、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风格古秀、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

其画笔墨功底深厚、王鉴、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不受古法拘束,由淡向浓反复晕染。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全然不拘小节而直渲天然真趣、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人称王司农,后用墨,比较著名的有《雨窗漫笔》和《麓台题画稿》。

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清幽灵动,真率而意韵高古,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至六十岁时作画。 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法,反复皴擦,实而清,江苏太仓人,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