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小人书 30载收藏两万余册小人书 小人书控实至名归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一定记忆犹新:揣着一毛钱,到书店买上一本小人书或从小巷间的租书人那里租上一册,拿回来细细品读,对当时的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今,已经很难在市面上.书店中寻觅到"小人书"的踪迹了.昨天,笔者获悉,在海曙一户人家,至今收藏着2万余册"小人书".儿时记忆让他收藏"小人书"收藏者是家住海曙区的罗俊,他是市公安局江东分局的一位民警.上世纪80年代初,他无意间翻出几本连环画,勾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一定记忆犹新:揣着一毛钱,到书店买上一本小人书或从小巷间的租书人那里租上一册,拿回来细细品读,对当时的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今,已经很难在市面上、书店中寻觅到“小人书”的踪迹了。昨天,笔者获悉,在海曙一户人家,至今收藏着2万余册“小人书”。

儿时记忆让他收藏“小人书”

收藏者是家住海曙区的罗俊,他是市公安局江东分局的一位民警。上世纪80年代初,他无意间翻出几本连环画,勾起他对儿时的美好记忆,并走上收藏“小人书”之路。

如今,在罗俊家的书柜中,整齐叠放了他过去30年来收集的2万余册小人书。题材涵盖了中外历史、革命斗争、戏曲电影、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每本书、每套书都在电脑中编上了号,并用塑料膜封套上。“从前的连环画大多以订装为主,时间久了,书页容易被铁锈腐蚀,这样套起来易于保存。”此外,罗俊还通过线装和清洗书皮的方法,来保护连环画的品相。

在他眼里,小人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收藏的每一本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心血。

无法阻挡的收藏兴趣

罗俊说,既然搞收藏,不论大小,总要不辞辛苦地到处奔波、寻找,才能有所斩获。他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只有100多元,我经常是一拿到钱就都用来买连环画,这也许就是兴趣使然吧。”

1997年的冬天,罗俊获悉嘉兴有户人家欲整体出让一批上世纪60年代的连环画,大约有1000册。他二话不说,连夜乘火车赶到了嘉兴,结果一看,书的品相不行。失望之时,那家人又拿出了200册崭新的同时代“小人书”。罗俊一看,如获至宝,以2000元的价格全数收入囊中。

有一回,罗俊已经买好了从上海回宁波的火车票。临上车前一朋友告知其福州路上有家书店正处理一批“五四”题材的连环画,他立马从火车站赶过去,用较少的钱买了一套9本装的上海版《五四文学》连环画,兴奋之余竟误了返程时间,结果他又在上海多住了一晚。

收藏中有三“最”

罗俊介绍,收藏“大套书”也就是所谓的系列丛书是最难的。因其出版数量大,跨越时间长,收齐还要看缘分的。“像广东人民出版社和新世纪出版的《少年连环画库》是从1981年开始出版,直到1990年才出齐,总数达到100册,我现在还差几本,收齐难度最大了。”

而说起“三国演义”系列,罗俊认为这是目前为止自己收集到最全、品相最好的一套书。其出版年份涵盖了1979年至2003年的8个版本,其中1984年版的“三国”是他花了1000元从买家手中淘来的,“品相就像刚从印刷厂出来的一样。”

“最意外的一次收获发生在江西。”有一次,罗俊在江西旅游途中,从地摊低价收来一本《支左爱民模范李文忠的故事》的连环画,是“1969年9月1版1印”,印数只有6万册。

他回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本“文革”时出版的连环画,如今存世不多,收藏价格不菲。如此意外的收获让他三天三夜没睡好觉。

藏书是精神的寄托

2005年,有位山西老板得知了罗俊家中的万册藏书,希望以50万元的高价全数收购,但被其婉言拒绝了。因为在罗俊眼中,收藏只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而非为了盈利。这些藏书是一段历史的回眸,它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文化。

“收藏就是我缓解工作压力的最好办法。”对罗俊来说,小人书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他每每下班回家徜徉于满屋的书海之中时,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富足精神上的富足。

如今,已经上小学的女儿经常来书房翻看父亲收藏的小人书,并乐此不疲。而罗俊也总是给女儿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和收藏的故事,他认为,在“小人书”中获得的知识,比在学校里获取的知识更直观、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