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89辽宁科技大学张志强教授事迹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志强,辽宁科技大学教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第七届青联委员会委员.鞍山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会常委和鞍山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专家咨询顾问团顾问,入选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被评为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冶金系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志强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忘我工作,用勤劳诚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认真履行着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职责.由于业绩突出,他多次获校优秀***员.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标兵.鞍山市优秀***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优

张志强,辽宁科技大学教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第七届青联委员会委员、鞍山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会常委和鞍山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专家咨询顾问团顾问,入选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被评为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冶金系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志强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忘我工作,用勤劳诚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认真履行着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职责。由于业绩突出,他多次获校优秀***员、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标兵、鞍山市优秀***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员。

立足岗位,投身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张志强教授立足教师岗位,注重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的统一,在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同时,坚持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近三年,他先后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其中,研究生课程"科技论文写作"为双语教学。在教学中,他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精心准备每一节授课内容,注重授课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新颖性,并能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将自己和其他教师的科研工作融入授课内容中。他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经常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重点突出,语言精炼,他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由他牵头的"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校首批精品课程。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寓教书育人于各教学环节之中,寓培养能力于知识的传送之中。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他都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开拓思路,提倡学生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由他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多人次获校级、院级优秀毕业论文,他本人也曾多次获得校教书育人质量优秀奖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他指导的多名研究生已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其中一人现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年均教学工作量大于400学时。由于其出色的工作业绩,2004年,他获得了"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张志强教授十分关注专业建设工作,并将其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强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两个新办专业建设,他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人才,并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新办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刻苦钻研,争当科学研究的排头兵

高校教师既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使命。张志强教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身体力行。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在液晶高分子单体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原冶金部199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辽宁省1999年度科学进步三等奖。目前,他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他还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OEL材料性能评价及进口设备对比"(课题编号:2003AA303270-05)的研究工作。

由他和留日博士胡知之教授负责的功能材料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进行新型功能性荧光材料及具有新颖结构的杂环类化合物的研发与应用,承担着教育部、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和鞍山市科技局等多项资助项目,所研制的新型功能性荧光材料在化工、通讯、自动控制、军工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且在新型功能性荧光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系列中间产品又可形成化工、制药、农药等产业。实验室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全彩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的研制,目前,采用自行合成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经制成了全彩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张志强教授先后在《Tetrahedron Letters》、《化学学报》等化学、材料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EI收录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2项(其中1项为第一发明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难与机遇,张志强教授作为化工学院院长不畏艰难,和同事们一道,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开创学科建设的新局面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他不断地探讨学院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新思路。他积极组织申报材料,调整"化学工艺"学科的研究方向,使原冶金部重点学科"化学工艺"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并制定了该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学科发展勾划了美好前景。2003年,学校申报博士点和硕士点,他亲自组织"化学工艺"博士点和"工业催化"硕士点的申报材料工作,为学校最终获得博士点授权单位、"化学工艺"学科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于2004年起招收博士生、"工业催化"硕士点获批等硕果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他组织学院学术科研骨干对已有的学科研究方向进行整合,加强了学术梯队建设,使得"功能材料实验室"获批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5年,他再次主持"化学工艺"博士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工作,积极整合学术梯队和组织申报材料,经过艰苦的努力,使"化学工艺"学科获得博士点授权,实现了学校博士点零的突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也获得了授权。

近三年,张志强教授还主持完成了辽宁省教育厅对"化学工艺"重点学科、"功能材料实验室"的评估工作。通过组织论证和设备的选型,完成了日本政府贷款子课题"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共计800余万元)的材料申报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基金项目",经费达200万元,已为学校购进美国PE公司生产的LAMBDA 9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加强了实验室建设。他注重与国际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与日本冈山大学理学部和崎玉工业大学就联合培养学生、师资交流和科研合作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已进行两国研究生的互派和联合培养。他每年都邀请多名国际、国内学术权威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校的学术气氛。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政策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短期进修或深造,仅2005年就在重点发展领域引进博士5人,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多年来,化工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始终名列全校前茅。

甘于奉献,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

张志强教授一直致力于有机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仍然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在2000年底由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获得MBA归国之后,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他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复习,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在职博士生。他边工作边学习,每周都要往返于大连和鞍山之间,繁忙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使他牺牲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通宵达旦、超负荷地工作。他夫妻双方父母均在外地,孩子年幼,家庭负担较重,但他从未因孩子得病、住院等事耽搁正常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即使在岳父病危和病逝期间,他仍然忙于本职工作,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师生们的赞许与敬重。他还积极参加鞍山市"送科技下乡"活动,甘于奉献,不求索取,为企业在技术方面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为鞍山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