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痛风的饮食指南 4大饮食注意事项需知道

2019-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型. 1.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型。

1.原发性痛风

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2.继发性痛风

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瘤、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痛风患者饮食烹饪注意事项:“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也有很多的禁忌,如果瞎吃、乱吃,往往会加重痛风患者病情。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泻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那么,痛风患者饮食烹饪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鱼肉类:嘌呤为水溶性物质,在高温状态下更易溶于水。所以,痛风患者在食用鱼肉类食物时先用沸水氽1—5分钟后,再烹饪,就能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同时也减少了热能的摄入。

(2)蔬菜类:痛风患者所食用的蔬菜,如豆腐、菠菜、空心莱等含嘌呤比一般菜要高,因此在烹饪前,用沸水焯1~3分钟(豆腐可用沸水多煮5~10分钟),捞出再烹饪,能减少很多的嘌呤物质。

(3)厨具:用烤箱、微波炉、不粘锅制作肉类膳食时,在盘底铺上铝箔纸,可以吸去溶出的嘌呤和油,还可避免使用过多的油致热能过多,同时也减少了维生素的丢失,口味独特。主要是能降低肉类中的嘌呤和油脂。

(4)痛风者饮食烹调的注意事项包括调味品:痛风患者的菜肴多要清淡,其中主要是控制盐。食盐摄入过多(人均每日不超过5克)既可引起血压升高,同时还可使水钠在体内潴留,造成肾功能损害等。

预防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痛风发作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戒酒,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9mg/dl时,可用降尿酸药。对于已发生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间歇期患者,应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关键是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此外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控制体重,多饮水,长期碱化尿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