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汝城籍开国上将李涛:并非一人当道就可鸡犬升天

2017-06-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汝城县延寿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与许多重要战役的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1952年任军委技术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起任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李涛是我军历史上参谋.情报工作的杰出组织者,曾被誉为中央军委首长的"活字典"

汝城县延寿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与许多重要战役的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1952年任军委技术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起任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李涛是我军历史上参谋、情报工作的杰出组织者,曾被誉为中央军委首长的“活字典”和“活地图”。李涛一生为人清廉、勤俭节约、老实诚恳,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后辈子孙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家风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推敲、去学习。

△李涛(左)在军委技术部工作

成长受良好家风熏陶

李涛的父亲是晚清秀才,知书博学,教子甚严。李涛自幼聪颖,喜好新鲜事儿,接受能力极强。1917年,李涛因天资聪颖从延寿乡达德小学破格到县立模范小学,又因成绩优秀,直接升入县立濂溪高小。在读高小的六个学期里,李涛连续五个学期考取第一名。

正当李涛发奋读书时,父亲因病逝世,祖母为不中断其学业,让他的几个叔叔凑钱供他继续上学。父亲的早逝,使李涛很早就懂事了。每逢假日,他回到家中就帮母亲做家务。在学校,他牢记家里的嘱咐,省吃俭用,除交学费外,常把节余的钱给弟弟妹妹买书本,给母亲买针线等物。

△李涛与夫人李焕月及子女

对自己和亲人很“抠门”

李涛为人清廉、勤俭节约。他的衣服总是让妻子和工作人员补了又补,舍不得换新的,生活用品也是能不丢就不丢。一床棉被缝缝补补多次,哪怕后来都是补丁堆补丁,他都一直舍不得换,还苦口婆心地嘱咐后代要牢记历史,把前辈们不怕牺牲、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李涛去世后,家人遵从将军的遗愿,把这床棉被细心珍藏,变成了李氏朴素家风的“传家宝”。

在日常生活中,李涛总是以“生活标准向低看,工作标准向高看”来教育和影响身边人,他从不会浪费一粒米饭,哪怕是老家的亲戚大老远地跑来北京看他,也从不轻易“上馆子”请客吃饭。李涛总说家里的饭菜经济实惠,外面吃饭只是讲究排场。

△1962年,李涛在寓所

没有官架也不搞特权

李涛为人谦虚、尊老敬贤、和蔼可亲,即使功成名就之后也没有“官架子”。有一次回老家,李涛离别时,很多父老乡亲特意出来为他送行,他用拐杖沿着帽子的内圈摇动。堂侄问他什么意思,李涛说,送别的人太多我又不好一一告别,就用摇动帽子的形式向各位告别,并以示感谢。

1955年,李涛被授予上将军衔,是行政5级干部,算是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和将领,老百姓眼中的大官。但是,李涛从没把自己当大官,也一直教育儿子李新民不要把自己当高干子弟。以李涛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给儿子安排一份“像样”的工作,但他却鼓励李新民去参加农业生产。后来,李新民报名加入了北京青年农场,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业工人,并凭自己的能力在农业岗位上屡获荣誉。

李涛经常教育后代们不要以为一人当道就可鸡犬升天,不要总想着依靠别人,人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事实上,李涛也没有利用手中职权为老家的亲人安排过什么或给过什么特殊照顾,他老家的几个侄子都是自食其力,当农民的精于农作,当乡村教师的教书育人……后代们也渐渐养成了靠自己本事谋生的好习惯。(汝城县纪委邓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