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上将后代 红运会火把湖南汝城传递 开国上将后代任火把手

2018-0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红色运动会火把今日在湖南汝城县传递两名开国上将的后代担任火把手"天马岛杯"中国首届红色运动会火把传递仪式已于8月5日在井冈山市启动.8月7日上午,在湖南省汝城县

红色运动会火把今日在湖南汝城县传递

两名开国上将的后代担任火把手

“天马岛杯”中国首届红色运动会火把传递仪式已于8月5日在井冈山市启动。8月7日上午,在湖南省汝城县开始了首届红运会火把的接力跑动传递。

8月6日晚,在汝城县第一中学体育艺术馆召开了盛大的红色运会火把传递欢迎晚会暨全民健身项目展示会。在欢迎晚会上,进行了腰鼓、擒敌拳、柔力球、街舞、军鼓、武术和太极拳等表演,既饱含了浓郁的湘南地域艺术文化特色和时代感,又具有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广泛性。

8月7日上午九点,在汝城县濂溪广场开始了“天马岛杯”首届红色运动会的火把传递起跑仪式。在现场3000名群众的欢呼声中,首先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展示出汝城县人民高昂的全民健身热情。表演结束后,全体起立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激昂的国歌停止最后一个音符后,中共汝城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曹忠致辞,欢迎红运会火把传递来到“湘南起义”策源地——汝城,并表示将把汝城县悠久的红色历史文化与群众体育的开展交织辉映。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部主任刑小泉高度评价了红运会火把传递活动的现实意义及历史价值,并表示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将大力支持红运会的开展,同时预祝红运会火把传递汝城站圆满成功。

接下来的仪式中,来自省重点中学汝城县一中的学生从火种灯中取出火种,点燃了中共汝城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廖桂生手中高举的火把。在进行火把展示后,廖桂生将火把传递给第一棒火把手——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孙朱十弟,开始了全程2KM的火把传递活动。

经过400M的跑动后,朱十弟将火把传递至第二棒火把手清华大学学生王攸华,随着第三棒火把手民营企业家——邓海平和第四棒火把手汝城县体育局副局长——李惠飞完成火把传递,最后的400M火把传递路程由开国上将李涛之侄子——李清贱完成,并最终到达此次红运会火把传递的终点站——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

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李清贱将最后一棒火把交给汝城县副处级干部谭纯明,来自县六中的中学生代表用点火器引出火种点燃火种灯,成功地将圣火保存于火种灯中,首届红色运动会火把传递在汝城县的传递圆满结束。

此次红运会火把传递在汝城县的五名火把手,有学生,有农民,有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有民营企业家,有干部,各个阶层积极参与其中,是对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最好诠释。在红运会火把传递过程中,每名火把手都不愿意匆匆的传递完自己手中的火把,他们不断地向周围的群众展示火把,都希望红运会火种能在自己手里多停留一会儿。

红运会火把传递汝城站的起点是位于濂溪书院前的濂溪广场,终点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整个传递过程体现了对个人修身立行的尊重,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寄望,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

汝城县是宋、元、明、清统治思想——理学的策源地,理学鼻祖周敦颐曾任汝城县令,并赋《爱莲说》,至今仍成为人们修身立行、从善如流的至理名篇。《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当今仕途达人的警世之言。濂溪书院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汝城兴建濂溪书院。濂溪书院在屹立了700多年后,经沧桑变迁,然薪火相传。

汝城是中国近代早期红色革命的发祥地、是湘南暴动策划地、朱范谈判合作地、南昌起义部队振军地、朱德革命征程发迹地和工农武装割据探索地。1927年11月26日,朱德、陈毅率部队来到汝城,召集湘南粤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策划了湘南起义,利用汝城革命斗争坚实的基础,余后重生,振军再起。此次红运会火把传递的终点站设在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使汝城的优良革命传统通过红运会火把传递仪式播撒出去。

8月7日结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红运会火把传递后,下一站将前往湖北省长阳县。

红色运动会的火把传递,将把红色文化的精髓传递到各个革命老区和红色城市,促进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在传递的过程中普及红色理念,推广群众体育运动,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红色圣地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天马岛杯”中国首届红色运动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北京体育大学、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山东省临沂市体育局和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承办,比赛将于8月27日-28日在山东省莒南县天马岛举行。

背景材料:

汝城: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与粤、赣两省交界,东邻江西省崇义县,南连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西接湖南省宜章县,北靠湖南省资兴市、桂东县,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美誉。汝城县拥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遍布城乡的人文古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光辉闪耀的红色文化,文化底蕴雄厚。

汝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据《衡湘稽古录》记载,公元前26世纪“神农制耒耜教耕于耒山” 。北宋年间,周敦颐在桂阳(今汝城)任县令,写下《太极图说》,奠定了理学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作《拙赋》、《爱莲说》名赋,成为千古名篇。

汝城县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文化,是湘南暴动策划地、朱范谈判合作地、南昌起义部队振军地、朱德革命征程发迹地、工农武装割据探索地。湘南起义以汝城朱德和范石生谈判合作、汝城会议为策划,以宜章年头暴动为序幕,以郴州设立总指挥部,周边10多个县(市、区)群起响应为高潮,以资兴、桂东、安仁成功撤退,以毛泽东在炎陵接应朱德胜利会师为结束。

汝城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拥有众多文物古迹。汝城县拥有距今1万多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遗址有10多处,对研究岭南历史文化个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融理学文化、商贸古街、红色古村为一体的县城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七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香火龙、扛故事,还有瑶畲民俗文艺活动等,颇具特色,其中“汝城香火龙”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长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总人口42万,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县内重峦叠嶂,溪河纵横,秀丽的清江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之说,有“夷水名疆”之誉。

1930年4月25日,贺龙率红四军经五峰首入长阳,次日于茅坪召开会议,迅速建立武装,任命李步云为长阳县游击指挥;10月,贺龙率红四军2次入长阳,走枝柘坪、资丘,至都镇湾召开军事会议,组建红六军第一师,任黄超群为师长,李步云为党代表。

1931年3月,贺龙率红四军出邬阳关由枝柘坪3入长阳,建立县农民协会、县总工会;8月在横山、水竹园、下坪等乡相继建立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贺龙率红二军团4入长阳,在清江以南区乡遍建苏维埃政权;3月,贺龙率红二军团5入长阳,于枝柘坪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将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将红四军、红五十师之一部改编为教导第一师留守湘鄂边,师长王炳南。

1933年10月,洪湖苏区反“围剿”失败,贺龙率红三军转战巴东,经枝柘坪开往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