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元相声 相声《纠纷》背后的故事:我就叫“丁文元”!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就叫'丁文元'!"当一位72岁老者日前站在大金台茶社的舞台上,面对他44年未见的津门观众,用地道的乡音说出这句久违了的开场白时,台下百余名相声迷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笑声,这笑声不仅仅代表天津观众对这位相声老艺人的尊敬,更多的则是对"丁文元"这个名字特有的偏爱,因为本市相声名家马志明创作表演的<纠纷>在天津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丁文元近日登门拜访马志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叔,这次回天津我才知道,您当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现在家乡的人没有

“我就叫‘丁文元’!”当一位72岁老者日前站在大金台茶社的舞台上,面对他44年未见的津门观众,用地道的乡音说出这句久违了的开场白时,台下百余名相声迷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笑声,这笑声不仅仅代表天津观众对这位相声老艺人的尊敬,更多的则是对“丁文元”这个名字特有的偏爱,因为本市相声名家马志明创作表演的《纠纷》在天津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丁文元近日登门拜访马志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叔,这次回天津我才知道,您当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现在家乡的人没有不知道我的!”马志明也真为丁文元的到来兴奋不已,忙招呼老伴包羊肉饺子,并下令中午谁都不许走。

谈到相声《纠纷》,丁文元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我是在1988年从一位张家口老观众口中得知,说半导体里有段相声用的是你的名字,还挺逗哏,就是有点拿你打镲!我听到这段相声后,自己也乐了。相声界有一不成文的规定‘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志明老师在相声界里是我的长辈。

这个段子虽然用了我的名字,其实这个人物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我太高兴了,后来志明和黄族民二位老师在1990年前后到张家口演出,问我听到这段相声了吗?怎么样?我说好啊,您这是在天津抬我的蔓儿!感谢您还来不及呢!”

马志明说,当时也没想到《纠纷》的影响会这么大,创作的初衷只是想提倡“容人之美”,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和谅解。缘起是一次在南市口一个派出所看见两个人,因其中一个人将痰吐到了另一个人的袖子上而互相揪着进来,找警察评理。后来《纠纷》就是根据这个情节创作的,当时用了一夜的时间将这个段子轮廓搭起来,又经半年的时间修改,于1986年完成。

在设计人物时,马志明介绍道:“‘丁文元’应该是二十岁出头,我设计他是1962年生人,还没结婚,比较幼稚,在‘文革’中长大,受一些坏风气影响,所以当被轧了脚后不依不饶,出言不逊,他认为归派出所是出风头。这个人物并不是说有多坏,而是缺乏教育。

在表演时我注重将‘丁文元’和‘王德成’这两个青年工人刻画成俗气但不丑恶,使观众似曾相识,生活气息很浓,声音上‘丁文元’因为年轻而让他的嗓音稍窄一点,小细嗓儿,满口齿音字,但声音很有股冲劲。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天津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市井人物,后来我在《听曲艺》、《雇车》等相声作品中也延续使用了这两个人物形象。”

生活中真实的丁文元接过话茬儿:“这次在阔别了44年之后回到家乡,无形中我的知名度又提高了一步,其实我都72岁了,名利对我已然不再重要,但当我重登津门舞台表演《报菜名》、《灯谜》和《窦公训女》时,主持人一报我的名字,台下的掌声和笑声便响成一片,我感受到我真是沾了‘丁文元’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