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故居 合肥“李鸿章故居” 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

2018-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合肥"李鸿章故居",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世人钟爱旅游,我也不例外,我想走遍世界各个角落,不知不觉我已踏入安徽合肥这片境地,走遍合肥这个念头就萌生了,奔波期间路过李府多次从没有进去,因为我听人说,里面没有什么好看的,也就没有观赏的想法了.可是要走遍合肥,缺少一个地方怎么叫走遍呢?于是我便踏入寻找历史的脚印走进了李府.李鸿章故居 合肥"李鸿章故居" 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既然我们观赏的是李鸿章故居,那我们也要了解其生平.李鸿章,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位极其具有争议

合肥“李鸿章故居”,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

世人钟爱旅游,我也不例外,我想走遍世界各个角落,不知不觉我已踏入安徽合肥这片境地,走遍合肥这个念头就萌生了,奔波期间路过李府多次从没有进去,因为我听人说,里面没有什么好看的,也就没有观赏的想法了。可是要走遍合肥,缺少一个地方怎么叫走遍呢?于是我便踏入寻找历史的脚印走进了李府。

李鸿章故居 合肥“李鸿章故居” 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

既然我们观赏的是李鸿章故居,那我们也要了解其生平。李鸿章,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位极其具有争议的晚清重臣。由于当时国家面临的局面,被迫代表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一说起这些,可能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的争议更多,但历史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一下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 合肥“李鸿章故居” 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

李鸿章故居当年规模很大,深宅大院就可以覆盖合肥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当时被称为“李府半条街”,现如今只有当时的十二分之一,但是李鸿章故居依旧很高大,很宽广,壮阔,走到门口,高悬的横匾和柱形红灯笼上全部都有"李府"两字,还有两只石狮雄放置在台阶两侧,更显森严威武。

李鸿章故居 合肥“李鸿章故居” 文人气息笼罩的古韵老宅

但大门处最值得关注的,一是大面积的墙面,均为磨制后的大方砖镶嵌而成的清水砖墙,这是相当罕见的。李府那高门大宅的气势依然还在,门禁森严的味道依然很浓,朱漆的大门和高高的门槛当年应该不是一般人可以跨进去的,如今只要花上点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去观赏个够了,只是古今的差别绝对是很大的,那个时候的李府可是完完全全的占据着淮河路,如今只是当时的十二分之一罢了,可以想像当年的气魄与恢宏。

再次看着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像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大门都这么气派,那大门内照壁后昏暗不明的静谧气氛也让人浮想万千……只是这一切与外面的喧闹与浮躁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我仿佛已经感受到时光的倒流,那旗袍、马褂、高靴,饱经蹂躏的人和事,也纷至沓来,眼前已经不单单是李府了,而化作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我明白这不是真正的历史,只是又一次把影视剧中的镜头搬到了这里。

我仿佛走进了另一个时空里,转过照壁,这块黑色的照壁,毅然挺立着,刚好挡住了向里张望的视线,增加了里面的神秘感,无不激起了古往今来经过此处的人的好奇心,想要探究一下的心理不光光我才有的。

平常人家是没有这种照壁的,也许平常人家简简单单,一览无遗,没有什么可以遮挡、可以讲究的吧,诸如李府这样的官宦、世族人家,家资殷实,故事也一定不少,怎么可以时时示人呢,再说,那一道照壁,不仅仅是遮挡物,也是权势、地位的象征吧!

接着我就来到雕梁画栋的过厅,早已换了天地——就是个小型的李家博物馆。里面参观的人很多,导游津津有味向人们解说着关于李鸿章、李府的历史与趣闻,听总比看来的轻松,于是我也乐得跟在导游的后面,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走。

过厅里,最醒目的要数“钧衡笃祜”四个字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虽然清王朝当时已如危楼,摇摇欲坠,但是光绪皇帝依然在李鸿章七十大寿时,亲笔题写,赏赐他,赞美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一生飘摇的李鸿章,毁誉各半,在古稀之年,李鸿章得到这样的肯定是,是欣喜,是心痛,还是别的什么,也许只有他心里最清楚。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二十四岁时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一段颇具争议,历经坎坷,苦难悲剧的路程,不仅是他自己的,也是中国的,因为他带给中国的太多,太多……对于历史人物,自古难以定论,只能留于后人评说。

中厅也是一个很大的看点。中庭又称福寿堂,类似于我们现在家庭里的客厅。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一枚钉子都用不着。大梁两头都雕成大象的头的形状,寓意吉祥(象)如意。另外梁上还雕刻有惟妙惟肖的喜鹊登枝图案,正上方的横梁上还刻有"佘太君祝寿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更有形态各异的八仙过海图。

中梁与地面相距大概9米,这是非常有讲究的,据说是当时根据官职高的才可以有此殊荣。过厅在那个时候,应该只是来客稍微歇息的地方,如今也成了李鸿章风雅的驻地。

四壁遍布他的墨宝,家书、友人之间的书信、临摹的《兰亭序》、对联……应有尽有,对于李鸿章,人们多关注的是他政治上的事情,很少有人关注他在书法上的造诣,观此,李鸿章应该也算是一个地道的书法家了,因为耳边的赞叹声就是很好的证明。

特别是那令人驻足的“寿”字图,那是他的母亲大寿时,李鸿章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多心思8写成的“百寿图”,欣赏着这煞费苦心的百寿图,不得不为李鸿章的孝心所感动,一个个跳跃在眼前的“寿”字,让人仿佛看见了躬身曲背、聚精会神的儒者在挥笔的情景,有壮志在胸的镇定,也有前途未卜的神伤,有功成名就的成就感,也有世事沧桑的凄凉感,想起梁启超说过:我敬李鸿章的知识,我惜李鸿章的才能,我悲李鸿章的遭遇,话中无不透露出惋惜的意味,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决定了他的这样的一辈子。

看着那陈列的物品,如今成了古董,成了欣赏的对象,是历史的进步,也是时光飞逝的见证;看着那李鸿章亲笔书写的奏疏与皇帝的御批地满汉文字,感受着君臣之别的封建地位;看着正在播放的硝烟弥漫的战场,不禁感慨历史的变迁,世事的难料;看着……这能够进入眼底的一切,都能够引起我心中无尽的起伏。快来合肥感受一番李鸿章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