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名人 从节度使的职能变化 看五代十国历史

2018-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节度使这个职位起源于唐朝,它曾经主导了中国历史发展两百年,为那个时代的历史留下了抹不掉的时代烙印,这个时代就是五代十国.它的兴起与衰落与节度使这个职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节度使是我们了解"五代十国"历史的一把钥匙.五代十国时期的名人 从节度使的职能变化 看五代十国历史唐高宗永徽年间首次设置节度使一职,它的意思是都督带使持节者.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 711 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为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藩镇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唐玄宗时开始置有大量的藩镇.五代

节度使这个职位起源于唐朝,它曾经主导了中国历史发展两百年,为那个时代的历史留下了抹不掉的时代烙印,这个时代就是五代十国。它的兴起与衰落与节度使这个职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节度使是我们了解“五代十国”历史的一把钥匙。

五代十国时期的名人 从节度使的职能变化 看五代十国历史

唐高宗永徽年间首次设置节度使一职,它的意思是都督带使持节者。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 711 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为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藩镇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唐玄宗时开始置有大量的藩镇。

五代十国时期的名人 从节度使的职能变化 看五代十国历史

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已增至 10 个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伴随着边地藩镇的设立,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边地开始出现大量的精兵。

节度使这个职位建立之初主要掌管军事,据《新唐书·兵制》的表述是:“掌军旅,专诛杀。”历代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始终紧张。因此,备边在历朝历代都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在政治制度史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规律,那就是一些政治措施在刚刚实施时,都属于临时安排的范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有一些临时制度也会变成常态。节度使的职能和地位也同样经过了这样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以“安史之乱”作为分水岭。

安禄山是平民出身,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后来其母改嫁一位名叫安延偃的胡人将领。安禄山从小孤苦伶仃,早早就体会到了人情冷暖,逐渐形成了狡黠且坚毅的性格,他善于揣摩人意城府很深。他通过攀附权贵,打通上升的政治通道,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巩固在朝中的政治地位。最终骗取了唐玄宗的信任,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还可以自己铸造钱币,这就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大唐帝国坐享太平太长时间,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叛军起初势如破竹,下洛阳,破潼关,陷长安,唐玄宗仓慌逃亡蜀地。结果,整场叛乱历时八年之久才被中央扑灭。

安史之乱对大唐帝国的重要意义是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

后来又扩充到全国。节度使本是军事官职﹐但又常兼任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从单一的军职变成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一方诸侯。唐帝国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在此之后,唐帝国已经无法对地方藩镇进行有效控制。

藩镇割据的兴起和府兵制的衰落是相伴而行的。从制度层面上说,藩镇割据的出现是唐初府兵制运转失效的结果,正是因为府兵制已无法满足唐朝政府的军事需要,才会被募兵制代替。安史之乱就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催化剂。

府兵制将全国划分成600多个折冲府,将年龄在二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成年男子编入折冲府,成为闲则耕种、战则上阵的兵民合一的军士。这些军士需要自备军粮、器械等物资,还要根据距离远近,轮番参与首都戍卫,负担是比较沉重的。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土地兼并的加剧,能够自己承担军役制的农民越来越少,府兵制也就难以为继。

从此,节度使们就占据了五代十国的中央位置长达两百年之久,直接造就了这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