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的经文 《织女》一篇中用来超度的经文大有深意

2018-08-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追网红剧,原本只是看个乐子,没想到和豆友扯出一堆<法华经>相关.节前被豆友X安利了<灵魂摆渡>,断断续续也刷到第三部<织女>,被片中赵吏一句"南无妙法莲华经"逗乐了--听说过"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没听说过"南无<妙法莲华经>"的.超度的经文 <织女>一篇中用来超度的经文大有深意戳了豆友R一起乐.这位不愿具名的R先生却说日本有一派确实就是这样,不选择神佛

追网红剧,原本只是看个乐子,没想到和豆友扯出一堆《法华经》相关。

节前被豆友X安利了《灵魂摆渡》,断断续续也刷到第三部《织女》,被片中赵吏一句“南无妙法莲华经”逗乐了——听说过“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没听说过“南无《妙法莲华经》”的。

超度的经文 《织女》一篇中用来超度的经文大有深意

戳了豆友R一起乐。这位不愿具名的R先生却说日本有一派确实就是这样,不选择神佛诸相皈依,而是选择皈依《法华经》中的佛理。这一派叫做日莲宗,持号就是“南无妙法莲华经”。

我惊了:这也可以?

R:按国内的承传来讲他们就是异端。佛教东传到日本,自唐代以后,发展得比较自我,方向就有些失控。但这种方向的选择也是人家多少代人研究优胜劣汰下来的成果,不是简单拍脑袋想出来的。喜欢较真的会唠叨两句,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一种“你高兴就好”的态度。

超度的经文 《织女》一篇中用来超度的经文大有深意

话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R也好奇哪里会用到这样的超度,于是也看了这一集。我正好扯着他把肚子里的牢骚问了个遍。

其实理论上是可以的。《法华经》不但可以超度,还很有讲究。

《法华经》是汉传佛教体系中被重点强调、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的一部经典。说到《法华经》,则不得不提及最推崇《法华经》的天台宗。根据汉传佛教史料记载,佛教在隋唐时代发展到鼎盛时期,迫切需要新的秩序——一方面不断有经典从西方流入,原始资料越来越庞杂、丰富;另一方面,本土的义理研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有总结、梳理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一些比较严密的判教体系。

超度的经文 《织女》一篇中用来超度的经文大有深意

(所谓所谓“判教”,也就是将几乎全部所见的经典,根据各宗派所宗的义理,进行归纳与排序。)其中,以天台宗和华严宗的影响力最大。

天台宗的判教有“五时八教”之说,其中的“五时”,即是 华严时 —— 阿含时 —— 方等时 —— 般若时 —— 法华涅槃时。天台宗认为,佛陀最初为大乘菩萨宣讲《华严经》,如日出高山,小乘学者,莫能理解;其后,为了接引二乘(即小乘)人,宣讲了《阿含经》;此后宣讲方等经典,为了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其后宣讲《般若经》,为了遣尽执情。

而最后的最后,宣讲的就是《法华经》、《涅槃经》这样的经典。这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天台宗认为,佛陀在那个时候看见钝根众生,经过此前的“训练”,他们的根机渐渐成熟了,有必要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

所以才宣讲了这样的经典。所以,后世佛教,一直有“成佛的法华”这样的美谈。

天台宗的“开权显实”,即放下此前的权宜,直接显示真实之道;“会三归一”,即会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同归于一乘 —— 佛乘。《法华经》中处处彰显这种“究极之道”的意味。比如争议很大的《提婆达多品》,提婆达多在佛教中是一个非常反面的人物,经常与僧团作对,甚至试图杀伤释迦牟尼,教中记载是犯五逆罪,很重的罪。

所以这样的人能不能成佛呢?这个问题一直是佛教内部争论的一个重点。《法华经》中的答案是,可以成佛,没有一点遮掩。经中宣说:“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密,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

所以,《法华经》中的精神,推演出去就是,没有人不能够成佛。

(我问:这个意思是不是就像基督教中常说的,只要诚心忏悔,神就会原谅一切罪恶一样?

R:……你也可以这样去理解。)

因此,法华经当然能够超度怨灵。不但能够超度,力量还十分强大。于是随着一句“南无妙法莲华经”,那让神鬼为之变色的迷宫的咒怨居然就真的解开了。如果不去细究,这里仿佛就是单纯的爽文开启了主角光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般。

现实中常见的超度,一般的也就是念念《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如果死者生前怨气很重,就要用到《大悲咒》、《往生咒》。而《法华经》平日里之所以少见,主要还是因为用不起。《法华经》并不是普通僧人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经典妙法,不可能说用一部自己都不懂的经书去超度别人。

《法华经》中适合用来超度的经文,首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但是剧情中赵吏念出的所有内容,都出自经中《如来寿量品》,而且其实是两段,原本在不同的位置,剧中将两部分拼在了一起。剧中“诸善男子,今刚分明宣语汝得”原文为,“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得”。作者这里这样使用,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这要从赵吏的身世说起。

鬼差赵吏是灵魂摆渡故事中的灵魂人物。观众在第一部看到的,是一个失去了灵魂和记忆,冷血、纵情声色的鬼差赵吏。这个情况一直到第二部《逃犯》里才有所变化。鬼差里出了叛徒,私自猎杀恶鬼炼丹,冥王令赵吏捉拿叛徒。而剧情最后揭示,负责捉拿叛徒的赵吏才是背后的主使。他的目的,就是能让麻木的躯壳重新生出灵魂的鬼丹。

在剧场版《灵魂摆渡·黄泉》中,通过孟婆三七的回忆,得知赵吏生前是无名和尚,为了求见冥王,和尚放弃毕生修为,以阿罗汉血杀孟婆,肉身渡黄泉,从此失去了灵魂和记忆,成为鬼差赵吏,在生死界不知所谓地徘徊了上千年。

冥王与和尚之间的恩怨、和尚来到冥界之后遭遇了什么,现在还无从得知。但是已经可以知道,赵吏的生前的佛学修为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也就是说,他已经领悟了《妙法莲华经》,才带着经中所著曼陀罗花的种子来到地狱冥府。

看起来,设定中赵吏的前世修炼的就是《法华经》专精。于是他在恢复灵魂记忆的时候,下意识地用《法华经》来超度迷宫中的怨灵。之后药力精力双双耗尽,保住一条命,却完全不记得自己念的是什么。

至此,色鬼赵吏已经完全洗白,并且完成了炼狱佛陀的伟光正人设。从整部剧的结构来看,天人、冥界数千年恩怨纠结点就集中在另一个主角夏冬青的身上,恐怕最后还是要用到赵吏空门的力量才能化解了。

不知道。

《灵魂摆渡》一下子补到了第三部,可以明显看出三部着重点各有不同。第一部围绕着“444号便利店”,写的是人性的小故事,内核用的是偏西化的神话哲学经典,无疑是目前为止最精彩的一部。第二部就比较偏向历史故事性,有一些十分典型的近代史题材。

可作为主线的日本娃娃最后无疾而终,虽然也许会有后续,但这一部就显得虎头蛇尾。第三部开始展开主线人物间的业力纠缠,开始大量引用神话题材。这样写故事并不会比第一部更好看,但主线却因此骨肉丰满,有趣了起来。这个精彩,就随着在《织女的诅咒》中赵吏灵魂的觉醒,以一部《法华经》超度怨灵往生,而达到高峰。

天下文章原本无非就是一些普世价值人性故事的演绎,以期得到读者共鸣。而本剧中的元素,看起来也都不陌生。譬如《长生》一篇中太岁肉的诅咒,看起来就与日本高桥留美子的《人鱼之森》系列十分相似;而赵吏前身无名和尚闯入地府寻琴,似乎暗含俄耳甫斯以琴声向冥王求还妻子的故事。

所以,根据“南无妙法莲华经”一文出自日本佛教宗派的缘故,并不排除作者这里一开始是选取了现成的日式题材,再根据后来学习阅读增加的知识,自己一点点圆回来的。

我自己倾向于认为是先取材后圆回来的。因为这样更符合年轻人”先有写作动机,在写作过程中情节肌理自然成长,暗合契机倒推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题材,那也太厉害了。

不学无术,不知是砖是玉,先就抛出来了。成文之后给R改过,基本是重写。再出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