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代豆瓣 《创业时代》豆瓣评分3.5 拿什么拯救现实题材剧?
《创业时代》题材新颖,开播后却评分极低,原因何在?
搜狐娱乐讯(四月天/文)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电视剧秋季交易会上,现实题材电视剧凭借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了绝对的主角,不但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在参展的电视剧中,数量也是最多。作为中国电视剧的主流创作题材和中心写作内容,现实题材剧一直以来以体现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变化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创作者的青睐,今年因为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受到政策的鼓励和影响,现实题材剧更是迎来了大年。

但是跟现实题材剧庞大的产量形成对比的却是2018年现实题材剧在口碑上的不尽人意。截止目前为止,2018年现实题材剧收视最高的是上半年播出的《恋爱先生》,平均收视率只有1.561%。以正在播出和刚刚完结的几部现实题材剧为例,也都面临收视和口碑较为惨淡的状况,陈伟霆和马思纯主演的《橙红年代》豆瓣评分6.

5分,曾卖出国产电视剧最高价格的剧王《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不但收视不佳,从日播变成周播,豆瓣评分也只有6.0分,《创业时代》的口碑更是不忍直视,收视一度跌出了卫视前五,豆瓣评分也只有可怜的3.5分。

一边是源源不断的剧集,一边是业已下滑的口碑,国产现实题材剧正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故事虚假、表演浮夸、剧情注水已经成为现实题材剧普遍存在的问题。
电视荧屏迎来现实题材剧大潮但爆款缺乏成为常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恰逢重大节点,诸如《你迟到的许多年》《创业时代》《大江大河》《面向大海》等一大批反映时代变革的现实题材剧应运而生。电视荧屏上放眼望去也皆是现实题材剧的身影。
业界甚至将今年称之为“现实题材的回归之年”。不仅播出的现实题材剧呈井喷之势,备案的剧中,现实题材剧也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今年备案的现实题材剧共有754部,28725集,占到了备案总部数和集数的64%和61%,达到了历年来的一个峰值。
不仅今年如此,未来四年的电视荧屏上恐怕都将是现实题材剧的天下,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建国70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未来四年都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周年纪念,可以预见的是,这也将是现实题材剧集中爆发的年份。
前段时间,五大卫视公布了2019年的电视剧片单,只有五部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明皇妃》《大宋少年志》《大宋宫词》和《庆余年》出现在了片单上,相比去年《扶摇》《赢天下》《如懿传》《天盛长歌》《凤囚凰》《武动乾坤》霸占卫视头部项目的盛景,古装剧显得萧条不少。
其实回望今年的电视荧屏就不难发现,电视台早已是现实题材剧的天下,从开年至今,只有《香蜜沉沉烬如霜》和《天盛长歌》两部古装剧上线一线卫视黄金档,这跟政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今年广电总局明文规定大力扶持现实题材剧,现实题材剧不但可以享受提前过审,提前备案的福利,有的项目还会有资金股利。甚至广电总局还规定卫视方完善电视剧播出机制,严格执行黄金时段现实题材播出比例要求,确保主流题材创作占据主导地位。
特殊时间节点又受政策引导,现实题材剧的爆发自然也就不意外。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截止10月中旬,电视荧屏自开年至今,竟然没有一部现实题材剧能够像去年播出的《人民的名义》一样,创下收视奇迹的同时带来话题热度,也没有一部剧能够像《白鹿原》一样,成为品质顶尖的高口碑之作。
现实题材剧剧情“悬浮”成常态原因在于缺乏生活
前不久,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在拿下了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之后备受争议,这部豆瓣评分只有3.3分的翻拍剧,因为不接地气的剧情和演员做作又浮夸的表演,难以让观众买账。
跟该剧一样受到质疑的还有正在播出的由黄轩和杨颖主演的电视剧《创业时代》,观众原本以为作者想要讲述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史,重现互联网崛起中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却没料到该剧开播之后BUG频出,明明主人公都用上美图手机了,却还在叫嚣着要开发跟微信一样的APP,看上去像是在讲述另一个次元的故事。剧中所谓的创业在真正的创业者看来更像是一个笑话,只是换了个背景板谈恋爱罢了。
总而言之,《漂亮的李慧珍》和《创业时代》虽然打着现实题材剧的旗号,但是充其量只能算是脱离实际、凭空杜撰的“悬浮剧”。不幸的是,现在国产电视剧中,诸如此类的“悬浮剧”越来越多,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从年初由黄子韬和杨幂主演的《谈判官》到《一路繁花相送》《南方有乔木》《温暖的弦》再到最近刚刚播完的《橙红年代》等,都是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假现实题材剧”。
人设单一,剧情单薄,脱离现实,毫无创新……是这些剧所共有的特点。
为何政策红利下,“伪现实题材剧”却大行其道,这跟影视行业的浮躁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电视剧制作者拿到一个IP稍加改编项目就匆忙上马,或者签到了流量演员就以为万事大吉,只在版权购买和艺人片酬上花了大价钱,却在剧本创作上不愿意花功夫,甚至找枪手代笔完成剧本,其故事品质可想而知。
回看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无一不是编剧深入生活的结果。高满堂写《老农民》之前,用5年时间跑了6个省,走访200多位农民。筹备《鸡毛飞上天》时,编剧申捷用6年时间八入义乌,同义乌商人们同吃同住,跟着他们进货练摊。
刘和平历经7年,克服重重困难,才创作出了《北平无战事》。而现如今大部分的国产剧,在资本的推动下,急于赚钱回款,创作者根本静不下心来。前段时间,郭靖宇爆出天价购买收视率的内幕,更是揭开了电视剧背后触目惊心的利益链条,如果收视率可以通过作假轻而易举的得到,品质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就变得无足轻重。
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主义比题材的回归更重要
回望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史,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不乏少数,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蹉跎岁月》《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到进入21世纪后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国式离婚》《温州一家人》,再到最近几年的《欢乐颂》《小别离》《鸡毛飞上天》等,几乎每一时段都会有爆款的现实题材剧出现。跟那些悬浮剧相比,这些作品都有个共性:抓住了现实主义的内核。
很多创作者经常将“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混淆,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实题材是一种题材,就中国电视剧大的类型划分而言,现实题材是历史题材、革命题材之外的一个补集。而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表现风格。
著名导演郑晓龙曾说:“现实主义创作和现实题材不是一回事,现实主义是一个手法,是一个创作的态度。现实主义的东西是要了解生活并且去体会生活。不是只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才坚持现实主义,古装戏也可以坚持现实主义。”
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也认为,“现实主义”并非要求创作者死守“现实题材”,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戏,都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的社会最隐秘的痛点和人们最迫切的焦虑,甚至在有些时候,古装戏可能是更为迫近现实的一种艰难选择。
现阶段很多低口碑的电视剧作品,看似打着现实题材剧的旗号,但事实上跟现实主义没有半点关系,所以业界更应该呼吁的是现实主义的回归,而非现实题材的回归。对于创作者而言,要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必须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创作。否则,即便上了卫视的黄金档,也难逃高开低走,虎头蛇尾的命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