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后汉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有什么关系?

2019-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定都开封)和北汉政权(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定都太原)从时间上来看前后相连,从定都地点来看,却相去甚远.那么,这两个政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实际情况是:后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刘知远和北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刘崇是亲兄弟,可以说这两个政权是前后相继的关系.五代十国后汉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有什么关系?公元947年正月,后晋政权被契丹灭掉,后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契丹军队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纵容下"分番剽掠","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于沟壑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定都开封)和北汉政权(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定都太原)从时间上来看前后相连,从定都地点来看,却相去甚远。那么,这两个政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情况是:后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刘知远和北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刘崇是亲兄弟,可以说这两个政权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五代十国后汉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有什么关系?

公元947年正月,后晋政权被契丹灭掉,后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契丹军队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纵容下“分番剽掠”,“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于沟壑……数百里间,财畜殆尽。”在这种形势下,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开始筹备起兵。二月,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位,当时没有改国号,也没有用后晋出帝的年号,而是继续用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天福,称天福十二年。

五代十国后汉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有什么关系?

图注:刘知远画像

刘知远虽然称帝,却并不急于抗击契丹军队,而是等待时机。三月,耶律德光决定北归,四月,病死于北归途中。中原地区无主,刘知远进军中原的时机成熟了。经过商议,刘知远于五月十二日率军从太原出发,留下弟弟刘崇任太原府尹兼北京(当时称太原为北京)留守。

五代十国后汉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有什么关系?

六月,刘知远抵达开封(后晋政权的国都),原来隶属后晋政权的藩镇纷纷表示归顺。几天以后,刘知远宣布改国号为汉,仍建都于开封,用天福年号,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后晋。同时,任命刘崇为河东节度使。后汉政权正式建立。

图注:刘崇画像

半年多以后,刘知远病死。公元950年冬,后汉政权内乱,后汉隐帝刘承祐(刘知远之子)被杀,皇太后和大臣们拟立刘崇的长子刘赟为皇帝。刘崇十分高兴。但是,就在迎接刘赟进京的路上,郭威在澶州发动兵变,取代后汉,建立了后周政权。后来,郭威把刘赟幽禁至死。

在太原的刘崇得知郭威建立后周,并把自己的儿子害死之后,即在太原称帝,仍然使用后汉隐帝的年号乾祐。这就是北汉政权。北汉与契丹结盟,共同与后周为敌。郭威建立后周后,不久即病死,养子柴荣即位。刘崇趁柴荣即位之初立足不稳的时候,发动高平之战。

虽然有契丹协助,北汉还是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刘崇忧郁成病,第二年病死,次子刘承钧继位。此后,北汉政权就局限在太原一隅。虽然北宋取代后周之后,刘承钧一度试图与赵匡胤交锋,但终归不是对手。公元979年,太原被北宋军队攻克,北汉政权灭亡。

大标识Created with Sketch.

图注:北汉与后周对峙形势图

综上所述,北汉政权虽然从血缘上说是后汉政权的延续,但由于不是建立在中原地区的王朝,因而没有被列入五代之内,而是被列为十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