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什么意思 《go west》这首歌在《山河故人》里有什么隐喻含义吗?

2018-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贾樟柯电影的乡土情怀如故,电影"花招"细节不断,如果单从情节上,这部电影未必得到好评,这也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毕竟,情节并没有大惊喜,而所表现的故事脉络和情节设置,按我和朋友的评价:更像一部电视剧.山河故人什么意思 <go west>这首歌在<山河故人>里有什么隐喻含义吗?这是褒奖,真的.电视剧长而不腻,比电影优越在,它足够细腻.哪怕情节波澜不惊,却丝毫不乏味.我细节评述之前,我先反对两种看法.我不同意这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电影.难道不悲剧吗?有悲剧,在我看来体

贾樟柯电影的乡土情怀如故,电影“花招”细节不断,如果单从情节上,这部电影未必得到好评,这也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毕竟,情节并没有大惊喜,而所表现的故事脉络和情节设置,按我和朋友的评价:更像一部电视剧。

山河故人什么意思 《go west》这首歌在《山河故人》里有什么隐喻含义吗?

这是褒奖,真的。电视剧长而不腻,比电影优越在,它足够细腻。哪怕情节波澜不惊,却丝毫不乏味。我细节评述之前,我先反对两种看法。我不同意这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电影。难道不悲剧吗?有悲剧,在我看来体现在个体人物在时代洪流里被冲撞迷失的人生悲剧,而不是电影主题的悲剧。

山河故人什么意思 《go west》这首歌在《山河故人》里有什么隐喻含义吗?

第二我不同意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说实话,如果比情节的无聊,和之前那部片未上就夸口的《闯入者》来说,就故事情节编剧上,《山河故人》优太多。原谅我顺便踩了《闯入者》,相比夸口“我很用心”来说,贾樟柯这次倒是真的在电影的时长内,呈现了电视剧的起伏。只说明了一点,不怕故事梗概平实,只要描绘不乏味。

山河故人什么意思 《go west》这首歌在《山河故人》里有什么隐喻含义吗?

接下来写我个人的影评。

《山河故人》,很多人电影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估计都还和没进场的想法一样:这电影叫什么来着?直到电影慢慢推进,才突然醒悟,原来山河故人是此意。直观来说,说文解字,全片两个元素:山河和故人。时间的变迁为推动主线,从1999到2014再到2025。刚开始看到时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找“霸个”。关于时间的变化除了明晃晃的字幕之外,这有几个导演的小“花招”,不知道有多少人发现。

第一个细节,在于个别背景人物不同时间点的外形直观变化,一到要变身,不对,要变时间节点,要推进的时候,就有个人物在前后出现,没错,影片大量前后照应。比如1999到2014年出现的抗戏刀的男孩,其他还有类似的情节照应,比如飞机坠毁和后来在坠毁位置路祭烧纸的母子和时间前后市楼两边街道的变迁。

第二个是明摆的花招了,荧幕尺寸在三个时间节点不断变化,从老电视机4:3一样的尺寸到16:9再到最后的全屏画面,整个电影都在时间的变迁之中,可谓是潜意识引导观众的时间轴。

细说时间,三个时间点,看到2025年时似乎有些不知所以了,纳闷于这样的一部片子何必走向科幻?除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之外,对于电影主旨有重要作用,不到未来,你怎么知道不光过去会成为故人,现在也会成为故人,未来也终将成为故人呢?

《山河故人》中山河代表贾樟柯最本土的乡土情怀,山河是基底,是故人的依托,是情感的培养皿。影片中山河是汾阳文峰塔,是黄河,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是故国。而片中最重要的山河意象,就是汾阳文峰塔。文峰塔在时间轴的变迁下,欣然看到周遭环境的变化,土路到平整后的道路到最后沈涛(赵涛饰)跳舞时的背景,山河依旧在,只是故颜改。

而在贾樟柯的笔下,文峰塔又似乎没有被电影特效大刀阔斧的进行仿旧来凸显变化,我只是猜测,导演为了表达山河的永恒性和凸显个体命运在时间下的渺小。电影照进现实,山河可不是一直都在,不然,贾樟柯为何念念不忘他那一钵黄土地。

再说故人。影片中哪一个人不是故人?主线故人沈涛在儿子到乐即将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台词:每个人只能在你人生中陪你走一段路。我们终究感受到,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身边,生命中路过、生活过的每一个人都终将是故人。

影片后来Mia和到乐的对白也点破:“我要是二十岁我绝对不会劝你回去,可是她终究和你有血缘关系。”所以终究感慨的是故人关系,而不是那具体的一个人。而影片中有几段故人关系,的确可以拿来分析,先从短的关系说起。

爱情故人。90年代那段三角恋,中间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彼此的故人。

梁建军和沈涛。梁建军赌气离去,沈涛说,你连句再见也不说?梁建军病重归来,沈涛又说,回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有些感情,似乎只能“计较”于一句话,曾经的多少纠葛,到头来,昔人依旧,人还是那个人,关系却旧了。梁建军治病借钱第一个找的是曾经煤矿的朋友,发现朋友之间只剩了一句客套话“有什么困难和我说”。

梁建军又是多么男人的和妻子说,借钱这种事怎么能让你去。片子留了空白,我们不知道是梁妻自己偷偷去找已成为老板的沈涛借钱还是梁建军羞于自己亲去。

和随意进出沈涛家门和同碗吃饭的曾经来说,这显得是隔阂的故人关系。故人到什么程度,导演连梁建军后来如何都不说了,毕竟对沈涛而言,收回那封正儿八经尘封的请柬时,就收回了与梁建军的过去,后来如何,无非只是故人,更懒得一说了。这就是片中各种大环境下个体人物间故人关系的悲剧色彩,更残酷的还在后边。

张晋生和沈涛。有幸父亲与角色同名,从名字来讲,张晋生的命运始于“生于晋”,有一路不断“晋升”,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也造就了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小人物生于大环境似乎就只能被不断摧残,晋生刚出场时还带有着小城青年的活力与朴实,活脱有些可爱。

随着金钱的累积,欲望的膨胀靠着自信心冲击着个体命运,他开始耍心眼,买矿“劝退”梁建军,动了“杀心”,再到后来“休妻”在上海再娶,又迫于国内政治反腐压力“逃”到澳大利亚。

他的人生,看似一直在升,的确,生活质量一直在升。但最后让他心心念念的却是他的开始,他生于晋。乡音未改鬓毛衰是他人生悲剧的体现。“国内不让买枪,澳大利亚刚通过法律可以有枪,老子买了许多枪,可是自由呢?”他对儿子到乐的呐喊正道出了他人生悲剧的所在,儿子追求个体自由的脚步何曾相似。

晋生从追究生活自由,有钱买车肆意风流到爱情自由,为了爱情自由,不惜手段,再到有了更宽眼界,休妻再娶,人的肆意自由何尝不是欲望的无限增殖。

他画地为牢,他做了个人人生的皇帝,却发现一生都在给自己造一座坟,还是不能归去的异地坟。此刻又深刻同情了他对于儿子的愤怒和人生的可悲。而他与沈涛,像两条努力相交的平行线,费劲心力交点之后却又分道扬镳,越来越远。二者故人关系的疏离,在儿子到乐回乡探母中间发生的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两人的观念和思想越发的背离,最后冲突到节点,断掉,再无往来。这恐怕是最绝决的故人关系了。

Mia和到乐。不得不感叹,贾樟柯为这部电影增加了这么多感觉会宣兵夺主又过于画蛇添足的部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电影的效果,把握恰到好处。张艾嘉饰演的Mia作为到乐忘年恋的对象,正如电影中说,是老师?是朋友?还是大姐姐?Mia是到乐的人生导师,所谓人生导师,大概就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引导了,这时,反而更觉得Mia抽象了。

Mia对于到乐来讲是对于个体自由追求的象征,又是对山河故人依恋的侧面反映,实际来讲,Mia就是到乐人物的一部分,只是这部分想法得以独立为一个角色来对话对白,实则如神交,如翻译沟通,是他自身与外界、与父亲、与山河故人交流的中介,其实就是他自己。

实体化后的Mia增加了个人的故人故事,前夫那般可笑像极了晋生之于沈涛,对于母亲的担心与思念又像极了到乐,更实在的,Mia干脆就是到乐母亲一般的年纪,只是更理解他更接受他。

正如对白,“你到汾阳见到你的母亲又该怎么介绍我呢?”实则,是怎么介绍你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想法呢?毕竟当初就隔阂明显,终究是只是有血缘的故人。

在到乐为自己的沉默回答和Mia道歉时,Mia说:“没关系,自由么”。终究到乐的个人自由追求和父亲晋生一样,还是面临选择和失去,或许有种可能性,Mia未来也不过是故人而已。

Mia若真那么体贴理解到乐内心自由的定义,那么符合他的心意,那还不就是到乐本身吗?又何来又一个个体命运。在现实环境下,可能成为故人的不一定是人本身,而是曾经的一些思想和观念。Mia经历了太多,理解了太多,山河故人对她而言就是台词所讲,是爱的牵挂。没有牵挂的爱,那是绝对的自由,也就是影片中全部爱情悲剧关系的源头。

亲情故人。亲情的故人关系最为残酷,这个世界上比告诉你你父母将要提前你逝去更残忍的就是告诉你他们将成为你的故人,你有血缘的过客。

沈涛与沈父。这是我们传统意义的残忍,亲人的离去告诉我们,亲人终究只能存在于你生命的一段旅程,故去的亲人,就是那么突然的割裂感,就消失不见了。这是沈涛第二次流泪,第一次是爱情关系故去,这样比较看来,沈涛得到了成长。

沈涛和沈父的故事情节简单,似乎可以单独做一部类似《忠犬八公》的电影——就是沈父和沈涛去沙河探望战友。如此平常的生活在电影平实的故事中出现几次,大概观众权当是为了白描了,却猛然被打醒,这是分秒必争的电影啊,何来纯粹的白描。

结果沈父在最后一次去沙河给战友过寿时阖然长逝于沙河火车站候车室。值得提醒的是,这段僧侣在候车室安然超度沈父的情节取自真实发生在太原火车站的事件,似乎电影中的那位僧人就是新闻中的那一位。这样的情节取材,我不能说不好,只是有点出戏,倒是也能淡化感伤,大约能略微缓和的告诉我们,曾经我们觉得如此自然存在的人,终究突然就从我们的旅途中下车了。

晋生与儿子到乐。看似应该最长久的亲情关系,却破裂的最完全。在我看来,到乐和晋生本质是一个人,那如出一辙的对于个人自由的追寻,那又如出一辙的对于山河故人的执着挂念。晋生是自我改变的那么多次依旧放不下乡音,要让儿子说好中国话,闲聊也离不开故国。

就连穿着和使用,越老反而越传统了,这不妨是乡情的体现。儿子到乐缺是被动被“洗脑”的,从被新上海妈妈灌洋腔洋装(不知道有没有在讽刺上海人当时大环境下的崇洋心态)到在澳洲生活忘了汉语和具体的山河故人记忆,更被父亲的尴尬处境被迫不能对外提起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出身。

但是却时不时的déjà vu想起刻在骨子里的山河与故人,本质上看来,到乐自我自由的追求是来源于对山河故人的执着,这与他父亲的人生又何曾不是殊途同归。影片开放式结尾也对这对父子关系发展留了未可知的结局。

沈涛与儿子到乐。这是看似影片后半段最主要的故人关系,以至于观众会以为全片的故人指的就是沈涛一个人。沈涛与儿子到乐的母子关系在影片吃重没错,沈涛主要跨前两代,儿子到乐跨后两代,交接的那一代恰好是2014年那段重要讲述他俩母子关系的情节,连接全片。

也正是由于二者母子故人关系的温情性和一种客观理性的积极性,让我觉得,这片绝不悲剧色彩,反而足够理性积极。儿子的出生是沈涛夫妻关系的高潮,到乐的出生是夫妻关系变为故人关系的开始(从情节节点来说),再到后来到乐主要情节出现时,与母亲沈涛之间的生疏和意识形态的交战就感觉是一把一把的冷箭。

可能有人会说,只感觉到到乐这个小孩子如此懂事。正是如此,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个这样如此懂事却与母亲隔阂之深,能够接受母亲对自己的“指正”的同时却又切换自如的应对那边“侬好哇”的妈咪。

这都是一把把的冷刀子,越插越冷。两人在机场相见的场景,沈涛倒是真是像故人相见,到乐却更像对待陌生人,这也是大环境下小人物命运关系的悲剧。

至于后来在澳洲的情节,沈涛已经化作意象了,她仅仅是作为有血缘关系和乡土情怀根的所在存在与到乐潜意识的骨髓里。沈涛的确只陪伴了儿子一段旅程,电影把这段本该人生的旅程现实到了剧情中,也是沈涛作为一个母亲对与儿子关系的弥补,或者更像是埋下了根。“这趟车本来就是慢车,这样妈妈好多陪你一段时间。”

沈涛在视频中与晋生彻底决裂故人关系之后,与到乐开始了一段修复和升华之旅,其实是给观众看的。沈涛给儿子讲了人生与陪伴过客的话,带他在姥爷过世的地方冥想,叶倩文的《珍重》出现的时机太过于明显,导演没到一个关键时刻,就放歌告诉观众,请珍重生命的这个时刻。

《珍重》这首歌在沈涛和到乐的母子关系中出现两次,一次就是在姥爷过世的车站冥想时,珍重是对逝去的亲人,也是对现在的自己。而后歌曲出现在即将送走儿子的卧铺车厢中,除了表达对儿子的嘱托,在这里导演也送出了两个“《盗梦空间》陀螺”——家门钥匙和这首歌。

使得在第三节2025年的时候,这首歌首先唤起了到乐心底的山河故人记忆,又是那把钥匙给了他想要回去看看的初始推动力。

而更要骂贾樟柯“心机太重”的是,钥匙和歌曲是从第一节就埋下的串联伏笔。歌曲不必说,《珍重》第一次出现在三人三角恋冲突爆发的电器店内,此时歌曲的“珍重”值得把玩,不知道最该让谁珍重,似乎人人都需要珍重,每一段关系都需要在此刻留念定格。

而另一首歌曲《go west》才更叫人“可气”,片头是群舞到片尾是赵涛与文峰塔独舞此歌,而偏偏去到西方的是儿子到乐和晋生,而生命西去或者垂暮的,是沈父和身患重病的梁建军。可又偏偏沈涛的舞蹈由一开始如惊涛一般激动到最后波澜不惊的独舞,这种淡然,不知是对“逃”在西方的父子俩的嘲讽还是对生命的伟大赞歌。

至于钥匙,也过于明显,两把钥匙,同源。家门钥匙,一把是梁建军扔掉又被沈涛拾回又交回的钥匙,一把是沈涛为儿子准备的回家钥匙。意义深重又明显,回家。哪怕当初多么绝决的置气离去,哪怕当初多么可盼的逃离,最终回家是内心的归宿和解脱。

梁建军回家得到了生命的救赎,到乐回家可以得到心灵的救赎,可怜晋生,没有钥匙,只能眼巴巴的把玩自己曾经追求着的自由的代表——“枪”。多么讽刺,都怪编剧和导演太狠心,思乡最切的最后悔的是晋生,却唯独他画地为牢等待自戕,那把费尽心机追逐的“枪”又是多么残忍的暗示。

到影片结尾那意象化的场景,更多感受到的就是象征意义了。文峰塔或许修修补补还在,狗或许换了一条两条也还在,花白短发的沈涛也还在,那首歌那段舞也还在,历经多少变化,山河还是山河,故人还是故人,哪怕故人逝去,如沈父,或如可能去世的梁建军,也终究是故人,故人在于陪伴了你生命的一段旅程,除了山河,没人能够陪你走完人生。这独舞,是对山河故人的牵挂,是对生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