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段宝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大学不在于“大”而在特色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受访者小传  段宝岩,1977级考生,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与时代大背景相关,段宝岩早期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1973年,念完高中的他赶上知青潮,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回到农村,修水利.种庄稼.两年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回到高中母校做起教师,主讲物理,兼带体育,后来当上副校长.  上大学始终是段宝岩心中的愿望,但因姥姥家成分不好,推荐的机会从来与他无缘.  高考恢复的消息,他是从广播里听到的.段宝岩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正值数九寒冬,他冒着大雪骑自行车到20里地之外

受访者小传  段宝岩,1977级考生,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与时代大背景相关,段宝岩早期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1973年,念完高中的他赶上知青潮,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回到农村,修水利、种庄稼。

两年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回到高中母校做起教师,主讲物理,兼带体育,后来当上副校长。  上大学始终是段宝岩心中的愿望,但因姥姥家成分不好,推荐的机会从来与他无缘。  高考恢复的消息,他是从广播里听到的。

段宝岩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正值数九寒冬,他冒着大雪骑自行车到20里地之外赶考。一起参加考试的人很多,每个人都很兴奋,也很紧张。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读完了本科、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又师从著名天线结构专家叶尚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10月至1994年10月,他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4年,他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母校工作,2002年起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2006年夏,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简介有这样一行小字:学校现有教职工2860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8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建校76年来,功勋卓著,不仅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气象雷达、第一代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部数字式雷达信号处理机等一大批突出成果,还培养了10余万名高级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其中有100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0余名院士、数十位科研院所的所长和大学校长以及一大批IT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

  一方面是学校历史悠久,声名远播;一方面是现有的师资队伍相对年轻,肩负重任。二者之间的反差,成为我们与段宝岩校长交谈的兴趣点。  优秀的师资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一份看似普通的学校简介,为什么会将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作为一个特点突出加以介绍呢?  段宝岩:从某个角度讲,这客观反映了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主的重点大学,其学科专业设置顺应了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潮流,30年来,西电毕业生深受国有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国防重点单位和全球知名IT公司的欢迎。

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加之学校地处西部,这给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把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落到实处,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已经脱颖而出。  记者:在你心中,为什么把师资队伍建设看得如此重要?  段宝岩: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拥有一批公认的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原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也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大学要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教师队伍是最重要的基础,是决定性因素。  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使者,是大学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更是学校区别于他校的核心资源、无形资产和独特优势。我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树立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强化人才兴校的意识,才能真正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从而真正确立教师在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  青年教师培养要形成“火炉效应”  记者:这样一支以青年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是怎样形成的?  段宝岩: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及学科发展规划,我们在IT技术学科、电子科学技术学科、管理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学科等领域加快增长教师的数量,逐步形成我校独特的人力资源体系,构建区别其他高校的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

  在吸引优秀青年教师方面,我们确实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譬如举办基础学科师资班,充分利用每年本科、研究生招生的有利时机,吸引优秀学生作为师资进行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攻读学位,补充到基础学科的教师队伍中;抓住IT产业大调整时期,将名校的博士研究生作为新生力量补充进来;根据生物、环保、能源、新材料以及经济管理类学科与IT技术结合的趋势,有计划地吸纳新兴学科或新技术方向的人才群体,吸引在这些学科方向上有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加盟;实行“双聘教师”计划,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办学实体和工程硕士培养的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在著名企业、研究所、公司中供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

经过努力,我校的教师队伍终于由1999年以前的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教师的学历层次显著提高,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也趋向合理,为学校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记者:数量显然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质量。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你们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段宝岩: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与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形成“火炉效应”。

  所谓“火炉效应”,指的就是把一个煤球投入原本烧得很旺的火炉中,它能够很快被点燃;但如果要从头生火,就不那么容易了。严格严谨的教学风气,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良好的学术氛围,前沿的科研课题,就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旺火炉”。

  我想,首先要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刚刚毕业来的年轻人都非常优秀,但他们还缺乏教学经验。我们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用两周时间让他们了解西电历史,进行素质拓展,然后是试讲。

我们还十分重视发挥老教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学校很早就成立了教学督导团,让离退休教授随机去听青年教师的课,直接和青年教师探讨、研究教学方法。

我们还注意激发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的荣誉感,通过两年一次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设立精品课程带头人岗位等方式,促使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不能让青年教师成为游离的电子  记者:听说你有一句形象的话,青年教师不能成为游离的电子,怎么理解?  段宝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仅仅搞好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一开始就从事科研工作。

青年教师不能成为游离的电子,意思是指要给青年教师一定的项目和支持,他们很快就能成长起来,否则仅上几门课,没有经费,也不知道发展方向,自生自灭,几年就荒废掉了。

  纵向层面,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个人研究方向,让他们进入相关学科的科研团队,在一些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学科带头人和老教授的带动下出高水平的成果。

横向层面,我们成立了4个跨院系的研究中心,让不同学院、不同学科方向的青年教师一起工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在一个浓郁的合作研究氛围中拓展研究视野,启迪思维,凝练研究方向,促使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此,我们除了给每个青年教师常规的科研启动费外,还设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站,每年拿出一笔资金,支持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申报校内课题,进入工作站开展研究,帮助他们在科研工作中起好步。

并以此作为一个孵化基地,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研究课题。  可以说,我们已经建起了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旺火炉”。

  大学不在于“大”而在特色  记者:和许多综合型大学比起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显得“专业”了一些。在激烈的竞争中,你怎么来把握发展重点?  段宝岩: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都是综合型大学,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一流的学科。譬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原来以钢铁为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形势发展选择了IT技术方向作为重点,经过30年建设,IT学科达到美国大学前几名的水平。

这个学校规模并不大,但在学科方向上有自己的特色,在全世界数得着。再比如巴黎高师,每年从4000名考生中只录取200多人,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高精尖水平,它培养了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所以,我认为:第一,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第二,一流大学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学科;第三,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区分这两个问题?那就是要凝练学科方向,体现学科优势。

西电的特色和优势在于电子与信息技术学科。为此,学校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立志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