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堕泪碑 羊祜:“堕泪碑”上载民心

2019-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人孟浩然曾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感叹:"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令他感慨唏嘘的"羊公",是魏晋以清廉和德政名闻天下的羊祜.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郡南城人,魏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羊祜的故乡--新泰市羊流镇,随处能见到有关羊祜的事物,这里有以羊祜命名的羊祜塑像.羊祜学校和羊祜大街.羊流人说,羊祜"清廉简朴.忠信志诚"的精神对当代羊流人的气质有着深远影响.羊祜堕泪碑 羊祜:"堕泪碑"上载民心新

唐人孟浩然曾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感叹:“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令他感慨唏嘘的“羊公”,是魏晋以清廉和德政名闻天下的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郡南城人,魏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在羊祜的故乡——新泰市羊流镇,随处能见到有关羊祜的事物,这里有以羊祜命名的羊祜塑像、羊祜学校和羊祜大街。羊流人说,羊祜“清廉简朴、忠信志诚”的精神对当代羊流人的气质有着深远影响。

羊祜堕泪碑 羊祜:“堕泪碑”上载民心

新泰市民间艺术协会会长马东盈介绍说,羊祜的仁德精神绵延千年,从未被人民遗忘。不仅在他的故乡,在南方荆襄江浙一带,至今仍能见到许多供奉羊祜的庙宇。

世代清廉 功成不居

羊祜出生于官僚世族家庭,史书上说羊氏“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

羊祜堕泪碑 羊祜:“堕泪碑”上载民心

羊祜的祖父叫羊续,是汉末举世公认的廉吏,羊续做南阳太守时“悬鱼”以拒贿的故事流传至今。

羊续不仅以身作则,还特别重视言传身教,为后代子孙树立榜样。《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妻子曾携子前往郡署投靠羊续。但羊续却对妻子闭门不纳,只带着儿子“参观”他的全部家产。而羊续做官期间的财产唯有“布衾、敝袛禂,盐、麦数斛而已”。羊续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

羊祜堕泪碑 羊祜:“堕泪碑”上载民心

羊续的清廉之风,在羊氏家族一直传承。据羊祜自述,自己在能言之年便由父亲羊衜教授羊氏家风。到了九岁,羊衜又向他传授《诗》《书》等儒家经典。羊祜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孝思过礼”,哀伤悲痛的程度超过礼制规定。不久,“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羊祜)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羊祜因慕念母亲和兄长而形容憔悴,十余年以不涉官场的隐者自居,像一个虔诚的儒生。

父母过世后,叔父羊耽和叔母辛宪英负责照顾羊祜的生活。据史书记载,羊祜曾送锦被一条给叔母,但辛宪英认为被子太过华丽,便“覆而盖之”,令羊祜大受震动。

幼年浸润在清廉的家风中,优良的品性伴随羊祜的一生。

成年后的羊祜生得姿容端庄,同时还学识渊博,善于言谈,是闻名遐迩的年轻俊秀。泰山郡的将军夏侯威觉得羊祜德才兼备,就将哥哥夏侯霸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夏侯霸因司马氏的胁迫降蜀,他的朋友因担心遭司马氏家族的嫉恨,便和他的家族断绝了来往。只有羊祜不为所动,不仅拒绝和妻子离婚,甚至对待妻子比从前更体贴关怀。羊祜看到岳父的家属孤苦,便时常接济救助他们。

公元265年,司马炎受魏主禅让即位,随即加封有功的大臣。羊祜因为有辅晋建国的功勋,领中军将军头衔,加散骑常侍职位,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上表坚决辞让郡公的封号,请求仍保持原先的爵位。

皇帝不久又下诏将泰山郡的五县合并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属下设相国等官职,地位与郡公同等。羊祜再次上表辞让说:“昔日张良辞让三万户的封地,只接受留这个地方的一万户,汉高祖满足了他的愿望。臣才疏学浅,德行浅薄,在先帝时已接受了钜平这块封地,岂能再接受更显赫的封爵?”羊祜执意不接受这次加封,武帝无奈也就答应了。

每次被皇帝提拔和封赏,羊祜一直都保持恬淡退让的态度,谦逊的至诚之心被世人所知。

羊祜“志存公家,以死勤事”,深得晋武帝的信任。凡有重大的举措准备施行,司马炎都会向羊祜咨询可否。虽然位居机要,羊祜却从不以功劳自居。他所献上的计谋和议论,事后都会将底稿烧掉。凡是他所举荐提拔的人,往往最后都不知道荐拔人究竟是谁。

熟知内情的人以为羊祜如此谨慎有些不近人情,羊祜却反驳说:“在其位谋其政,我现在身居要位,如果不荐拔贤才奇人为国分忧,岂不是在举贤的问题上有愧吗?况且,被荐举的人在朝廷任公职,却到荐拔者的私门谢恩,这的确是我不愿意做的。”

羊祜的身份日益显赫,清廉节俭的作风却始终未变。史书记载,羊祜服饰简易朴实,俸禄都用来接济亲族、赏赐军士,家中连余财都没有。

女婿看到羊祜身居高位却如此清贫,就劝说他:“您应该趁现在购置点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做不也没什么不对吗?”羊祜一开始默然没回应,后来以此事告诫诸子:“这种说法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作为人臣,在公职之外经营私产就会耽误公事、贻害国家,这是不负责任的糊涂做法。你们应牢牢记住我说的这些话。”

羊祜还曾经给从弟羊琇写信说:“待东吴平定之后,我就会戴上隐士的角巾,向东回到故里,只经营一个能容棺材的坟墓就知足了。我一个贫寒之士如今身居重位,怎能不因势盛气满而受到旁人的指责呢?汉朝弃官归农的疏广就是我的好榜样。”

羊祜所仰慕的疏广,字仲翁,西汉人。疏广与其侄疏受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二人在职勤谨,多次受到皇帝赏赐,后辞官归乡,将朝廷的赏赐全部散惠乡里,不为子孙留存。疏广卒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为之筑台立碑,名曰“散金台”。

当时的西晋社会,奢侈之风盛行,特别是豪门贵族之间以此相夸,竞相攀比,更加败坏社会风气。羊祜出身于世家大族,能一直保有俭朴的品德实属难能可贵。

所以太原的郭奕见到羊祜后不禁夸奖他:“这真是当代的颜回啊!”

镇守荆州 德政爱民

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东吴的军事布置以外,还特地调羊祜任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自东汉末年,荆州屡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复。所以羊祜镇守荆州时,务求与民休息,以开办学校、安抚教化为主,所作所为深得江汉百姓的爱戴。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

当时荆州有一种风俗:一地的长官失职丢官后,继任此官的人如果不把旧官府拆掉重新营造,仕途就会受到前任诅咒。这令许多渴望在官场有作为的官员惊恐不已,荆州大兴土木的风气因此有增无减。羊祜上任后,认为人的兴衰荣辱都是命运使然,与房舍毫无关联。他随即下令在荆州地区全面禁止这种陋习,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江汉民众大为欣喜。

羊祜在守边期间,广施德政,和东吴人开诚布公,设法取得他们的信任。东吴来投降的人如果愿意离去,都听凭志愿不加强迫。吴人受此恩惠,一时间前来请降的人络绎不绝。

军中有人曾俘虏两个吴国小儿,羊祜专门派人护送他们回家,孩子的父亲大受感动。后来东吴将领夏详、邵顗投降的时候,这两个小儿的父亲便率领部属一起来请降。吴将陈尚、潘景屡屡侵犯边境,被羊祜率军追击所杀。羊祜非常赞赏二人能为国尽忠的气节,便让人厚礼入殓送还东吴。

吴将邓香曾率军到夏口抢掠,羊祜派人将他生擒,然后加以宽慰放回。邓香感激羊祜的恩德,便率领自己的军队降晋。有时晋军行军到吴国的境内,军队在田里割掉谷物作军粮,羊祜都会命人算出和谷的价值,派人送绢帛等物品给田家作赔偿。羊祜每次聚集众人在江汉一带的边境游猎,总不会随意地进入吴境。打猎时,如果有吴人射伤的禽兽逃到晋境又为晋人捕获的,羊祜都让人原样送还给吴人。

羊祜凭借高洁的品德,与东吴名将陆抗在对峙中结下情谊。羊祜与陆抗对垒期间,双方使者来往不断,互致问候。陆抗逢人便称赞羊祜德高望重,认为虽是乐毅和诸葛亮也不能相比。陆抗有一次患病卧床,羊祜知晓后立刻送去一剂药,陆抗毫无疑心就服下了。许多部下都劝说陆抗不要贸然服药,陆抗却说:“以羊叔子的品德,怎会用此计谋,用毒药害人呢?”当时人都以为这是春秋时敌国互信的华元、子反重见于世。

每次和吴人交战,双方总会事先约定好交战日期,从不搞突然袭击。属下将帅们如有献上狡诈计谋的,羊祜都会让他们先饮用醇酒,使之沉醉而不能言计。

羊祜的所作所为在东吴境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吴人心悦诚服,都向往在羊祜治下生活,竟都称呼羊祜为“羊公”,而不愿直呼其名。

和东吴保持和平的关系后,晋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裁减的士兵被羊祜安排用来垦荒,开垦了当地良田八百余顷,军队由此大获其利。

羊祜初到荆州时,军中无百日的余粮,常常靠征收百姓的粮食作为军粮。经过羊祜的屯田经营,到了他镇守荆州的后期,军队有了能供十年用的粮草积蓄。军队余粮充裕,需要向百姓征收的粮食自然少了许多,民众满心欢喜。

羊祜治理荆州数年,政绩卓然。晋武帝下诏褒奖他的功绩,加封他为车骑将军,开设官署,规模比于三公。羊祜上表以德行不够而坚意辞让。他向晋武帝请求,“决心守此臣节,不愿苟得高位。当今天下统一的道路尚未畅通,边陲战事时有发生,乞求保持原来的职务,使臣能迅速回到荆州屯垦戍边,不然的话,在京城留连日久,必然于对付敌国方面考虑不周。匹夫之志,有时也不可强夺。”

荆州的百姓感念羊祜的恩德,连说话聊天都会避讳羊祜的名字。当地的屋室都以“门”相称,改“户曹”为“辞曹”,只因为“屋”、“户”与“祜”近音而已。

羊祜卒后两年东吴平定,群臣向皇帝祝贺,晋武帝执爵流涕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荆州百姓,也一直追慕羊祜的恩德。

举才代己 贤名远播

羊祜在边境驻扎,德名日著。他多次向朝廷上奏,请求举兵伐吴。但因为羊祜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遭到朝中权臣荀勖、冯紞等人的忌恨。奏疏虽然得到了司马炎的肯定,却遭到了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两线作战。只有杜预、张华等少数人赞同羊祜的意见。

恰逢晋军在秦、凉屡有败绩,羊祜遂再次上表:“东吴平定,则胡人自然安定,当前只应迅速完成灭吴的大业。”但还是遭到朝中大部分人反对,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的事总是十有七八,目前有些人当断不断,当予不取,怎能不让以后的有识之士引为遗憾!”

羊祜终究没有等到平吴的那一天。

公元278年,羊祜患病,病情渐渐加重,就举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不久羊祜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晋武帝闻听噩耗,心如刀绞,亲自穿着孝服前来吊丧,哭泣之声中透着悲哀。当时的气候寒冷,武帝流下的泪水沾满了鬓须,凝结化为冰珠。

羊祜安葬时皇帝赐给棺椁一副、朝衣一套、钱三十万、布百匹,并下诏说:“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德行冲淡而朴素,心境纯洁而高远,始在宫内任职,值朕登位,视其为人至诚,命其决策王事,入朝总管国家机要,出外镇守一方山河,本当长久显赫,永辅朕位,而突然病逝,念之使人伤怀。现决定追赠为侍中、太傅,持节官衔如故。”

然而羊祜早已立下遗嘱,为自己身后事做了规划。他叮嘱丧礼不得奢华,一切从简,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棺椁,也不得修陵寝,只想和父母安葬在一起。但晋武帝感念羊祜的功绩,加羊祜谥号为“成”,执意要将离城十里靠近皇陵的一顷地赐给羊祜作墓地。“成”的谥号,彰显羊祜安民立政的显赫政绩。

羊祜去世的消息传入荆州,荆襄人正值集市日,市人无不痛哭,为之罢市三日以示哀悼,大街小巷哭声相接,东吴守边将士也为之哀泣。

羊祜生前极爱游览山水。有一次,他在岘山上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年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山也。”魂魄能留于岘山,是羊祜的一大心愿。

所以襄阳百姓便在岘山上建庙立碑,纪念羊祜,四时祭祀不断。人们看见这块石碑,想起羊祜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没有不落泪的,杜预因此将它取名为“堕泪碑”。

文为辞宗 行为世表

羊祜德行高蹈,韬略过人,才能卓绝。时人称其“文为辞宗,行为世表”,并有“轻裘绶带羊叔子,羽扇纶巾诸葛公”的美誉。同僚钦慕羊祜高洁的品德,称赞他:“至今海内渴伫,群俊望风。涉其门者,贪夫反廉,懦夫立志,虽夷惠之操,无以尚也。”能令贪夫反廉,懦夫立志,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羊祜的言传身教,为羊氏族人树立起标杆和规范。羊祜在《诫子书》中教诲子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谆谆言词之中,蕴含了羊祜对后辈的殷切冀望。

羊祜没有儿子,晋武帝便让羊祜哥哥羊发的儿子羊篇作他的后嗣。羊篇以嗣父为榜样,自律严格,为官清慎,成为西晋一代循吏。

史载,羊篇出任青州(今山东青州)刺史时,携一私牛赴任,后来此牛在官舍中产下一犊,羊篇迁官时,以为牛犊系在官舍所生,乃留置州中,后人称他为“留犊太守”。

羊发之孙羊曼自幼仰慕叔祖羊祜的品德。在平定苏峻之乱中,羊曼身先士卒,视死如归。《晋书·羊曼传》载:“苏峻作乱,(曼)加前将军,率文武守云龙门。王师不振,或劝曼避峻。曼曰:‘朝廷破败,吾安所求生?’勒众不动,为峻所害,年五十五。”

而“堕泪碑”也因羊祜的丰功伟绩,成为颂扬官吏德政的代名词。

自唐代以后的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如陈子昂、孟浩然、张九龄、宋之问、李白、杜甫、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都有登临岘山、讴歌羊祜的篇章。如陈子昂的《岘山怀古》云:“袜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恐卧龙图。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上》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李白先后三次写过堕泪碑,在诗中感慨:“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羊公祠碑几经败落,也几经修复。宋神宗熙宁年间重修岘山祠碑时,新建岘山亭一座,欧阳修撰《岘山亭记》,刻于亭上,文中说“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然而岘山却是荆州山丘中最为知名的,原因乃是因为羊祜和杜预的功绩。文章赞誉羊祜“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足以垂于不朽”。

马东盈说:“羊祜因为德政被百姓奉为神明,被民众赋予多方面的‘神通’,能抵御水旱、送子、医疗、江河湖海保护等等。例如在福建沿海,渔民就同时供奉妈祖和羊祜,祈求平安和幸福。”

近年,有来自各地的羊氏后人齐聚羊流镇,一同前往羊祜像下追慕先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