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评价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什么区别?

2018-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日本被列强打开大门,实行了变革,不久即开始了影响日本国运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迅速的崛起.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比日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列强眼里,日本跟中国的市场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列强更需要打开中国的国门.洋务运动评价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什么区别?在领教了工业革命成果的厉害之后,中国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同样的被震动了,也承认我们确实落后了,但是仅仅是承认洋人的洋枪洋炮厉害;毕竟我们被人家的打败了,事实就摆在

日本被列强打开大门,实行了变革,不久即开始了影响日本国运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迅速的崛起。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比日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列强眼里,日本跟中国的市场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列强更需要打开中国的国门。

洋务运动评价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什么区别?

在领教了工业革命成果的厉害之后,中国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同样的被震动了,也承认我们确实落后了,但是仅仅是承认洋人的洋枪洋炮厉害;毕竟我们被人家的打败了,事实就摆在眼前,总不能说刀枪剑戟比洋人的军舰大炮厉害吧,因此搞洋务,且搞的有声有色,洋人有的,我们也有了。

洋务运动评价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什么区别?

几乎是在与中国“洋务运动”同一时间,日本也开始了近代化变革的“明治维新”。那么,最后的结果哪国的改革更成功,在当初清国似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应该还是大清更成功,毕竟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可调动的资源不是岛国的日本可比,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有啥事干不成的?至于干的好不好,那也要看想不想干好,想要干好,还是能干好,不想干好就马马马虎虎的糊弄事吧!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清的洋务还是为老大帝国增添了不少光彩。

洋务运动评价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什么区别?

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是跟中国的“洋务运动”大不一样,不仅通过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改革及全盘西化,而且更主要的是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不仅是器物的引进和改进,还有摈弃陋习,改穿西服,留西式的分头等等,堪称日本版的“胡服骑射”,如此的移风易俗和全盘西化才算的上是“开化风气”,也正是这样脱胎换骨的改革才奠定了日本崛起的基础。

日本的变革如此的彻底,除了日本人有着比中国人更强烈的危机感外,更主要的还是在变革前,日本社会的国民启蒙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启蒙教育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日本教育的成功。

早在江户末期,日本就视教育为立国之本,在藩校或私塾也从来不拒绝西方的学科进入课堂,这就培育了日本民族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的精神和进取心,即使在闭关自守的漫长岁月里,日本人也不是完全禁止西方的学说,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学科限制。

甚至在幕府的封建统治时期,也不是只允许宋明理学传播,这时候的日本人也对西方有相当的了解,尤其通过向荷兰学习了解世界,以至于在日本形成了比较热门的“兰学”。

当初来往于日本和荷兰间的商人,将荷兰的书籍带到日本,再由日本人将之译成日文,因此日本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医学及天文学都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到了开始大力提倡“文明开化",日本社会已经养成了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大量翻译的西方著作,更是被日本的社会精英所信仰。

中国人魏源所著《海国图志》,全面系统的介绍西洋各国的情况,被日本人列为最重要的启蒙读物之一,但是在中国几乎要成为禁书。细节决定成败,是中国的军工业及经济等有限的改良变革成功,还是日本的全盘西化的明治维新成功?到了甲午年最后的答案揭晓了!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以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自上而下的变革;1868年4月6日发布了《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日本的近代化改革,正式启动。

翌年,日本中央政府实行“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的政策,大权集中到天皇手里,拥有足够的权力和绝对权威之后,明治政府先从社会方面开始改革,首先废除封建时代的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并通过赎买补偿等政策逐步收回日本大族的封建俸禄,同时还颁布《废刀令》及建立户籍制度。

同时大力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实行土地私有制,许可土地买卖。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打破行业垄断,大大激活了民间资本的发展。

根据东京商工的调查,82.8%的日本百年企业创建于明治时期。现在我们熟知的很多日本企业,无不是明治维新的产物。据统计,创业于明治元年至明治9年(1868年至1876年)、并传承至今的日本百年企业有2035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现在的日本NTT、1869年)、日本通运(1872年)、资生堂(1872年)、每日新闻社(1872年)、王子造纸(1873年)、第一银行(现在的瑞穗银行、1873年)、东芝(1875年)、大日本印刷(1876年)、三井物产(1876年)等。

中国洋务运动其实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一场将古老的农业中国带入近代化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成果就是建立起来了近代意义上的商业工业及军工业体系,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大清国的经济总量年增长超过了20%以上,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上升为工业国的行列,超过了日本许多。

繁华的大上海到今天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当初不过是个小渔村,在以皇太后为核心的洋务派领导下,被划为了经济特区后,转眼变成亚洲最璀璨的明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而此时大清国的军事力量随着北洋水师的发展,已经名列世界前茅,这又将日本甩开了几条街,而镇远号、定远号、济远号三艘铁甲舰在当时更是亚洲最庞大的舰队,没有之一,甚至可以说,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航母。

但是日本的企业屹立百年不倒,而我们的很多近代的成果不是昙花一现就是纸老虎,难道真是因为日本人种优良,我们天生败家吗?其实最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一直走着一条政企不分的经济发展邪路。从洋务运动一开始,中国就是走“国营官办”的路子,政治干预市场,官僚插手经济。

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办洋务的初衷就是维护大清的统治,不是发展国家的经济和改善民生,也就是那都是皇家生意,当然要皇家的人办了,非皇家的人,当然不能随便办,或者怎么办都是皇帝的圣旨说了算。

有利于市场发展和改善民生,但是如果不利于皇家和依附于皇家的官僚发财,那也是绝对不行的。不利于市场发展和民生改善,但是有利于权贵官僚升官发财那不仅是可以有,而且是必须的。何况你的钱,指不定哪天就不是你的了,全在掌握大权人物的一念之间!

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政策就完全一样,而企业发展基本上也都是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是很少的,除了在发展之初,国家办过几个模范企业外,其他的企业都是民办,而且国家政策大力鼓励,但是很少干预。

因此可以说明治时期是日本企业的爆发期,涌现出了岩崎弥太郎、大仓喜八郎、涩泽荣一等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三菱、东芝等日企日货到现在还在享誉全球。而洋务运动前后中国那些优秀的实业人才,如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张謇等,难道他们的企业或者他们本人真的比不上那些日本人和日本的企业吗?中国足够的大,但是中国的企业发展的空间有限,不做”红顶商人“啥事也别想干,不跟政治结合,一天也别想混,即便是跟官家结合,也不能保证你的企业永远不会由于各种不可描述的原因倒闭。

除了发展现代企业和改革经济制度,被日本视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明治政府不仅增加了教育设备和改善教育条件,而且兴办学校,改革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颁布的学制以“务期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为目标。

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这一年的就学率达90%。1907年义务教育改为6年制,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此时日本已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著名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都是明治维新的重大成果。此外还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在军事方面建立常备军,即我们最熟悉的“皇家”,并有了现代的警察制度,同时也建立起来了现代的司法体制,此外也开始学习英美等国允许自由的信仰宗教。而在政治体制上确立君主立宪制,自此日本的民主化开始起步,但是此时的民主改革还是很不彻底,尤其是忠君思想及固有的武士道教育,演变成了后来的军国主义,其为祸不小,将日本一步步导向了对外扩张的不归路,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