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指数 由辛普森案带来的一些思考

2019-05-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4年6月,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在美国轰动一时,是20世纪美国最具有轰动性的刑事大案.由于嫌疑犯是有色人种,又同时是体育巨星,所以这个案件涉及了种族政治.权利平等.明星虐妻.媒体审判.金钱正义.律师角色等一系列敏感话题,而从对辛普森的追捕的电视直播到上庭过程,更是被誉"世纪审判".辛普森指数 由辛普森案带来的一些思考如果你已经很清楚这个案子的始末,那么请跳过以下框线部分;如果你还不了解,请详细阅读如下故事始末: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二日深夜,洛杉矶西部一豪华住宅区里,一只小狗在不停地狂

1994年6月,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在美国轰动一时,是20世纪美国最具有轰动性的刑事大案。

由于嫌疑犯是有色人种,又同时是体育巨星,所以这个案件涉及了种族政治、权利平等、明星虐妻、媒体审判、金钱正义、律师角色等一系列敏感话题,而从对辛普森的追捕的电视直播到上庭过程,更是被誉“世纪审判”。

辛普森指数 由辛普森案带来的一些思考

如果你已经很清楚这个案子的始末,那么请跳过以下框线部分;如果你还不了解,请详细阅读如下故事始末:

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二日深夜,洛杉矶西部一豪华住宅区里,一只小狗在不停地狂吠,引起了邻居家的注意。人们在一住宅门前发现两具血淋淋的尸体。女死者后来证实是妮克·布朗·辛普森,而她身后是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人浑身血痕,而且被利器割断喉咙而死。死亡时间是晚上十点多。

辛普森指数 由辛普森案带来的一些思考

案发当晚黄昏,妮克同孩子到高曼所在的餐馆吃饭。离开后曾打电话说遗留下了一副太阳镜,高曼找到后对同事说下班送还给妮克。

案发后凌晨,四名警察部侦探来到死者前夫即著名的 黑人美式足球(橄榄球)明星辛普森住所,在门外发现其白色的福特野马型号汽车染有血迹,车道上也发现血迹。按铃无人回应,侦探爬墙而入,其中一个侦探福尔曼在后园找到一只染有血迹的手套和其它证据。

案件主要证人是当时住在客房的朋友基图,他作供说客房墙外有像地震一样的响声。此外一个被电话预约的接辛普森去机场的司机说:十时左右他到辛普森家按门铃无人回应,接近十一点时,发现一高大黑人(与辛普森相似)匆匆从街外跑回屋,按门铃后辛普森回应了,出来说他睡着了,然后坐车到机场去芝加哥。

辛普森斥巨资聘请了“梦之队”律师辩护团为其辩护。

在案件审理初期,检方占有压倒性优势。可以这么说:在诸多证据指向,且舆论倒向一边的形势下,给辛普森定罪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然而,该案审理一波三折,最后在检控方证据“铁证如山”的情况下,陪审团却在短短四小时内作出了无罪判决,辛普森得以在杀害前妻及其男友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无罪获释。

其导火索在于警方侦查取证过程中的一系列不规范行为,成为了未来影响案件整个进程的“定时炸弹”,致使辨方最终在证据链条中捕捉到了检方在证据上的漏洞。

其实本来就案情来说,结案的证据已经很充足了;但是警方就是想耍个小聪明。艾伦·德肖维茨在《合理的怀疑》一书中指出:那个时期的美国警方,非法取证和制作伪证,是一种惯常的手段。但是,在辛普森一案中这一问题的弊端被无限放大。

为了让案件显得更加“铁证如山”,警方愚蠢的在证据链条里则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在选择证人的方面也犯下了失误:让带有种族歧视的证人出席。正是因为这些瑕疵,扭转了案情的风向标,最终使得辛普森无罪获释。

做为警察,有时明明知道某个人就是犯人,却毫无办法,这对正义是一种打击;所以维护社会正义的警察居然靠撒谎来维持正义,而且通过做伪证来给犯罪嫌疑人定罪,这对美国的司法制度来说,颇有一种讽刺的意味。

美国司法的程序正义要求必须纠正此种潜规则;即使放纵“坏人”,也不能容忍警察系统滥用职权。所谓程序正义即更强调程序的重要性,美国司法体制非常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宁可放走三千,绝不错杀一人”。在辛普森案中,辛普森正是利用程序正义对于自身的保护被无罪释放。

实体正义可以被理解为“真相”,比如说在“辛普森案”中,实现实体正义就是要找到真正的凶手,并将其绳之于法,但这个实体正义并没有实现。

二者之间的博弈是辛普森案留给我们的第一重思考。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像美国这样的英美法系也好,还是像在咱们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也罢,实现真正的正义才应该是法律的最终目的。程序正义,顾名思义是一种程序,换言之也就是实现正义的手段。可是,当手段凌驾于目的之上,并最终影响裁决时,这的确发人深省,令人忧心忡忡。

说起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叫好者不在少数。事实上,这个制度也确实在美国运行的比较流畅,广泛的公众参与陪审团有效限制了法官的独断专行。可是,陪审团制度是否完美?这是这个辛普森案留给我们的第二重思考。

陪审团只解决了“辛普森是不是凶手”的问题,然而两个被残忍杀害的受害者仍旧没得到法律的保护,凶手依然逍遥法外,正义还是没有得到伸张。“世纪审判”以这样虎头蛇尾的方式收场,这不得不让民众质疑美国的司法制度。

矛盾却又合理的是: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辛普森杀了人,但同时却同意辛普森的不受制裁受到了公正审判。全美国人都在为自己的制度选择支付着精神上的代价。

“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也许美国人在个人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将是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永恒的问题; 在明确了代价之后,仍然选择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最高目标,这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辛普森案仅仅是一个特例,它让美国,也让世界对司法背后的意义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深思,并在不断摸索总结后进行改进与革新。

以上。

参考书目(排名不分先后):

1. 《合理的怀疑》,作者:艾伦·德肖维茨

2.《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

3.《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作者:任东达,陈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