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冯雪峰阅读答案 沪杭烽火奔走呼号: “七七事变”前后的冯雪峰

2019-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元宵节后,我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寄来的一份大礼———<冯雪峰全集>十二卷(下简称"全集").十分感谢冯雪峰的孙子冯烈.孙媳方馨未两位全集编委委员,因为他俩曾到我家,向我征集有关雪峰的资料.就是他俩,向人民文学出版社极力推荐,赠送我这个"大礼包".火冯雪峰阅读答案 沪杭烽火奔走呼号: "七七事变"前后的冯雪峰收到全集,如获至宝.我废寝忘食地逐卷阅读.摘记.今年上半年病魔缠身,先后两次住医院,将近两个月之久的治疗.特别是5月初,腹.背部

今年元宵节后,我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寄来的一份大礼———《冯雪峰全集》十二卷(下简称"全集")。十分感谢冯雪峰的孙子冯烈、孙媳方馨未两位全集编委委员,因为他俩曾到我家,向我征集有关雪峰的资料。就是他俩,向人民文学出版社极力推荐,赠送我这个"大礼包"。

火冯雪峰阅读答案 沪杭烽火奔走呼号: “七七事变”前后的冯雪峰

收到全集,如获至宝。我废寝忘食地逐卷阅读、摘记。今年上半年病魔缠身,先后两次住医院,将近两个月之久的治疗。特别是5月初,腹、背部突发大面积带状疱疹(金华土话叫"缠身龙"),几乎丧命,幸得及时抢救。在住院时,我还是带全集的若干卷,逐卷阅读,连输液时也坚持不懈。许多病友和医生、护士对我这种如饥似渴的读书精神频频点赞。近五个月来,阅读全集体会良多,特别是《冯雪峰年谱》,我认真地读了六七遍,感慨万千。

火冯雪峰阅读答案 沪杭烽火奔走呼号: “七七事变”前后的冯雪峰

今年是"七七事变"80周年,我写这篇拙文来纪念这个全民抗日的起点。同时,缅怀冯雪峰同志。

"七七事变"前后冯雪峰事略

冯雪峰为全民抗日做的几件要事:

首先,收集情报。情报之一:冯雪峰以李允生的化名致电张闻天、毛泽东,"西安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张"空气浓;美英报刊支持张学良,对蒋介石独裁批评与评论多多;点赞中共主张和平解决情况,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火冯雪峰阅读答案 沪杭烽火奔走呼号: “七七事变”前后的冯雪峰

情报之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李允生策反韩复榘有效果。要冯雪峰去四川,策反成都驻军首领刘湘,促刘湘通电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并要刘湘派代表到西安和我党联系,打通川陕的交通。

情报之三:冯雪峰致电中共中央,报告顾祝同将赴四川,以及西安行营主任发生变动等情况。

其次,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日寇一步步向苏浙的南京、杭州等地进犯。在此紧张的局势下,冯雪峰与茅盾、巴金等人商讨确定在沪的《文学》《中流》《文丛》《译文》四个刊物,以同仁的名义,创办适应全民抗日需要的文艺刊物,定名为《呐喊》。

再次,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命令冯雪峰随中共代表团,在沪和南京和国民党谈判,商议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寇的有关事宜。

还有,党中央指示冯雪峰,要雪峰指定王尧山、沙文汉、林枫在沪成立临时工作小组,负责上海的地下党组织联系工作,准备重建中共江苏省委,加强党对全民抗日的领导。

回家乡广泛开展全民抗日活动

1937年冬,冯雪峰就博古和国民党谈判中的一些做法,发生矛盾至激烈争吵。此后,他致信潘汉年,要请假回家治病,并请潘将信转给党中央领导。

冯雪峰在回家沿途,目睹日寇暴行,又听到不少中国守军和当地民众奋起抗击日寇的事迹。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冯雪峰在这年年底回到义乌县赤岸神坛村家乡,与上海"八一三"战事后带子女回家乡的妻子何爱玉团圆。

到义乌后,冯雪峰第二天就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由家乡中共党员蒋必成、吴壁章,介绍给中共金属特派员陈雨笠、国民党义乌县抗日模范县长吴山民。陈雨笠、吴山民久闻冯雪峰大名,尽情交谈整整一天。冯雪峰将手抄的《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交给陈雨笠。

没过几天,当地党组织派中共党员数人,将冯雪峰及家属送往金义交界处,现金东区让河街村何茂钟家居住。

冯雪峰与何茂钟

冯雪峰早在上世纪20年代,经中共义乌特支书记吴璋介绍,认识了金华东乡的开明进步人士何茂钟。1936年4月,冯雪峰由中共中央派往上海,任中共中央上海特派员时,与何茂钟有过几天的接触,并请何茂钟买金华火腿、围巾等,送往陕北。

这次冯回家乡,何茂钟敞开双臂热烈欢迎。冯雪峰在许多文章中提到"家乡人",这个"家乡人"就是何茂钟。

冯雪峰是让河街附近的范村何家的女婿。何茂钟家院大庭深,富甲一方,但他开明贤达,思想进步,在金东一带闻名遐迩。

冯雪峰夜里构思创作他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白天几乎每天都戴一顶凉帽,在赤岸周围村庄和义乌县城、佛堂等地宣传抗日,参加一些学校与茶店、市场的抗日活动。在写作之余,还与何茂钟长谈国事……

笔者根据对金华地方史的深入研究后认为,1942年5月19日至20日,陈雨笠在义乌柳村召开的紧急会议,发端于冯雪峰在金东让河街和义乌赤岸各地演说中的号召。1983年初,笔者在杭州访问老党员杜承钧时,杜曾说过这样的话:"1938年初我在让河街听过冯福春(雪峰家里的名字)说,当地的地下党应迅速组织起来,成立武装的游击队,抗击日寇的侵犯与暴行……"杜承钧回忆,我曾经几次向金属特派员陈雨笠汇报过,当时陈雨笠说:"这位红姓大人物冯福春也见过,并且听他说过组织游击队抗日斗争……"

冯雪峰一家人在何茂钟家一住就是半年之多。冯雪峰构思写作的50万字《卢代之死》的小说草稿后来丢失,至今仍下落不明。

1942年第八大队成立后,何茂钟每年为第八大队供应军粮几万斤,其中由何茂钟捐献购置枪支弹药、服装、军需物资的钱,占第八大队经费开支的1/3。1943年春,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政权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办事处,吴山民任主任,何茂钟任第一副主任。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朱育茂任中共金华县特派员,及解放初朱育茂任中共金华城工委主任时,也经常住在何茂钟家。

解放后,何茂钟当选为金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任金华县人民救济院院长。同年,何茂钟捐出银元1.4万元。金华县人民政府用这笔钱投资办了两家工厂。何茂钟1957年冬被错划为"右派",1965年逝世,1979年3月平反昭雪。如今让河街人民为纪念何茂钟,特地为其建堂塑像,表达崇敬之情。

在抗日临时中学上课

1938年春节后,冯雪峰动员进步人士朱祖芬、地下党员冯沾儒等人,在赤岸十八派朱大祠堂开办抗日补习班,吸收了40多名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国共合作,全民抗日。冯雪峰多次前往上课与演讲。

这个学习班后改为"抗战临时中学",冯雪峰任名誉校长,解放初任义乌县佛堂区委书记、现在93岁的王风就是该校学生,多次聆听冯雪峰的演讲。

赤岸地下党支部书记冯沾儒,以抗日临时中学总务为掩护,组织抗日活动,后被日本鬼子抓去,用烧开的滚水浇死,遗体安葬在神坛村后的山上。1956年,冯雪峰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回乡视察时,特地去冯沾儒战友的墓地祭扫,并看望、慰问烈士的家属。

题写"必胜亭",赠送抗日对联

在神坛村南的大路上,冯雪峰的爷爷冯汉才出资建过一个凉亭。冯雪峰大笔一挥,题写了"必胜亭"三个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题词勒石为匾后,镶嵌在凉亭门的上端,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心。现在仍激励后人。

冯雪峰书赠小舅父朱师德(老干部,画家、诗人朱荣林的父亲),"剑戟未云折,虎狼莫敢游"十个大字,抗战到底,日寇必败,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

现在,这副对联还挂在朱荣林老家的中堂,供众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