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渊与侄子 张茂渊与李开第:两个荷包 一世情缘

2019-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香港加多利山,一幢奶黄色的小楼里,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正苦恼着,怎么可以把这两件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张爱玲遗物处理掉.宋以朗是张爱玲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的儿子.张爱玲去世前三年,曾留下的遗嘱,其中涉及财产的内容是,"弃世后,所有财产将赠予宋淇先生夫妇".张茂渊与侄子 张茂渊与李开第:两个荷包 一世情缘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公寓逝世, 14箱诸如张爱玲与友人的书信.著作的手稿.衣物等遗物落入到香港宋淇夫妇手中,被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久,宋淇夫妇也辞世了,宋以朗成了法定的张爱玲遗产执行人,

香港加多利山,一幢奶黄色的小楼里,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正苦恼着,怎么可以把这两件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张爱玲遗物处理掉。宋以朗是张爱玲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的儿子。张爱玲去世前三年,曾留下的遗嘱,其中涉及财产的内容是,“弃世后,所有财产将赠予宋淇先生夫妇”。

张茂渊与侄子 张茂渊与李开第:两个荷包 一世情缘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公寓逝世, 14箱诸如张爱玲与友人的书信、著作的手稿、衣物等遗物落入到香港宋淇夫妇手中,被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久,宋淇夫妇也辞世了,宋以朗成了法定的张爱玲遗产执行人,遗物也传到宋以朗手中。

张茂渊与侄子 张茂渊与李开第:两个荷包 一世情缘

让宋以朗苦恼的是怎样处理这两个“害人的”东西。宋以朗认为,张爱玲遗留在世上的任一样东西,都会令无数“张迷”牵肠挂肚,更会牵起文学界的轩然大波。这“害人的”东西是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厚牛皮纸信封,里面各装有一通张爱玲亲笔信和一只小钱包,是张爱玲生前(注:可能是1994年)拟寄出的信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寄出。

张茂渊与侄子 张茂渊与李开第:两个荷包 一世情缘

张爱玲的这两封信都很短。署名为“煐”的信,是致“K.D.”的,只有两句话:“Uncle K.D.,您这一向好?我八月下旬的信想已收到。煐”;另一封署名“爱玲”的信,是致“斌”的,稍长些,在一张小小的、印着百合花的对折贺卡上,张爱玲用黑色水笔从右到左竖写着几排圆拙的字:“斌,路远迢迢寄这么个小钱包给个大音乐家,太可笑。

请原谅我心目中永远拿你当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给uncleK.D.买个小皮夹就顺便买个给你。祝近好爱玲”。

“煐”即是张爱玲的本名,那么,“K.D.”是谁?“斌”又是谁?

这两个跨越了一个世纪的荷包,埋藏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1“K.D.”与“斌”

第一次出现“K.D.”这个名字,是在1939年张爱玲入学香港大学的登记卡,上面“K.D.”的身份是“本地监护人”。

1938 年,李开第被安利洋行派往香港工作,遂偕同妻子女在香港生活。适逢18岁的张爱玲赴香港大学求学,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母亲黄逸梵委托好友李开第做其监护人。“现在有一部拍张爱玲自传的电影,其中讲李开第到码头接送张爱玲的一个片段,让我很生气,把我爸爸演得太难看了,随随便便一个角色,与开弟样貌相差甚远。

” 李开第的女儿李斌愤愤不平地说。当时,年仅36岁的李开第,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时常穿着一套棱角分明的西装,领带服贴,英姿飒爽。在李斌眼中,父亲说话时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快捷、豪爽,即使到了晚年,李开弟腰板也挺得特别直,特别健朗。

在张爱玲留学香港期间,李开弟对照顾张爱玲非常尽心尽力。张爱玲在学校、在生活上的事物,都由李开弟代为处理。由于李开弟的缘故,张爱玲在香港生活得相对安稳。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李开弟一家离开香港赴重庆,才改托他的一个朋友照应张爱玲。由于李开第曾作张爱玲的监护人,所以张爱玲称李开第为Uncle K.D.,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爱玲与李开第通信时,仍沿用这称呼。

“斌”是谁?这个问题刚开始让宋以朗颇疑惑。宋以朗翻看遗物中张爱玲与李开第的通信,才知道她的身份。她就是上文所提及的李斌——李开第与夏毓智所生的女儿。据宋以朗介绍,李开第育有一双儿女,儿子不幸死于“文革”中,而女儿李斌在广州工作,自幼拉小提琴,女婿张伟才则是大提琴家,夫妇俩都曾在广州交响乐团工作,后移居澳洲。

宋以朗希望南方都市报在出版张爱玲特刊《爱玲遗珍》之际,能帮助他完成张爱玲遗愿,联系到李斌,把这两个荷包(信件)物归原主。

记者拨通了澳洲的电话,电话那头,已经75岁的李斌激动万分,“我觉得很突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张爱玲居然还会想到我,还有礼物给我,真的很难得……我真的很感动。”已经从广州移居澳洲多年的李斌,并不曾想到,这个小时候只见过一面的阿姨,竟会给她留下这么一个跨越了时间的礼物。更没想到张爱玲到晚年还惦念他们父女俩。

李斌还记得,小时曾见过张爱玲见面一次,不过那时太年幼,只剩下模糊的印象,“偶尔看起她的书,脑海里才若隐若现地想起她的样子。”更多关于张爱玲的记忆,来自父亲李开弟、继母张茂渊——这两个张爱玲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在几十年后,K.D以另一个身份出现张爱玲的视野——张爱玲的姑丈。众人皆知,早年搬到美国的张爱玲,最牵挂的人是姑姑张茂渊。1938年-1952年,父母失和的张爱玲,一直尾随姑姑生活,视姑姑如母亲。“李开弟后来成为张爱玲的姑姑,三人关系自然密切。”宋以朗告诉记者。

2姑姑是研究张爱玲的‘宝库’

关于张茂渊与李开第相知、相交、相恋,坊间有几个故事版本,最广为流传的是:1925年,张爱玲姑姑张茂渊与李开弟在从上海驶向英国的轮船上一见钟情,无奈李开第已有婚约在身,只能分手作别。“真实的故事并非如此”,在李开弟逝世前常伴左右的孙媳妇龚女士,向记者讲述了真相。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是清朝重臣李鸿章之外孙女,其父张佩纶,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1925年,在张爱玲母亲黄逸梵陪同下,两人前往英国留学。而李开第是上海闵行人,1924年以电机专业第一名毕业于南洋公学(后称上海交通大学),顺理成章地获取了公费留学生的名额,前往英国曼彻斯特了。

李开第与张茂渊的真正结识,是在留学结束后。1927年底刚回到上海。李开第在英国人所创办的安利洋行工作。同时,张茂渊姑嫂也回到了上海。经朋友再三提及,李开第结识了张茂渊姑嫂。很快地,大家就成为了圈内的好朋友。

所谓三十而立,身为家中长子的李开第,担任起传宗接代的角色。因为家道中落,到父亲那代从商,生活才有起色。父母为其取名“开第”,希望其能令家族门第大开,无疑,李开第的婚姻成为父母终日的牵挂。1932年9月,经媒人介绍,考顺父母的李开第与同乡的富家女夏毓智结婚了,在大华饭店举办盛大婚宴。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张茂渊担任女傧相一角,在婚宴上忙里忙外地招呼外宾。

在李斌记忆中,父母相爱得很,张茂渊一直是他们家的好朋友,关系很好,甚至常与夏毓智的姐姐同进同出。“妈妈身体一直不好,张伯伯(张茂渊)有时还会陪我逛街买东西。”

在解放前后那几年,张爱玲、张茂渊与李开弟有过一段来往频密的愉快时光。同时,李斌也确认,信中张爱玲心目中“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就是“1946年到1947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一家回到上海后的事情。”张爱玲于1942年从香港辍学回到上海,搬到姑姑张茂渊静安寺常德公寓里住。

李开弟常去的常德公寓看望姑侄二人。每逢李开弟登门造访,张茂渊都让张爱玲出外买李开弟最喜欢的臭豆腐来招待,“当时李开弟与张爱玲、张茂渊关系很好,开弟有车、有司机,经常载着她们出去吃饭、喝咖啡,来往蛮频繁的。”龚女士描述道。

张茂渊50年未嫁,是不是因为暗恋李开第,在守候李开第?龚女士曾与晚年的李开第聊起这个问题,李开弟笑着说,“那就不知道了。可能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吧。”而龚女士认为,张茂渊一生都是围着李开第而转的,可能是因为在李开弟心中,一直隐隐存在梗塞——无论从家境、学识,都配不上茂渊。“张茂渊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条件好,住洋房,有俄国人的司机、俄国人的厨子。”

1952年,张爱玲离开大陆,1955年赴美国。在香港期间,张爱玲发表了《秧歌》、《赤地之恋》,成为“反共作家”,其时大陆已掀起过数次政治运动,为避祸,张爱玲与姑姑约定不再通讯。之后她俩20余年未联系,一直到1979年才重新联系上。一直到去世,张爱玲也未再见张茂渊、李开第一面。

“姑姑的爱情观,对张爱玲影响很大。姑姑早年英法留学学习美术、音乐,接受新事物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姑姑,就没有张爱玲。”龚女士说。而《张爱玲与赖雅》一书的作者、张爱玲研究者司马新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港大停办,张爱玲辍学返回上海与姑姑同住的十年(1942—1952),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盛期:“张茂渊曾与张爱玲同住十年,对张爱玲童年与成名时期之了解,比很多人都熟悉,对任何研究张爱玲生平学者来说,是最大的‘宝库’。

3“K.D.”与姑姑的爱情

1949年解放后,由于公私合营,李开第创办的安东洋行归并到上海军械进出口公司,他也从洋行行长摇身一变为普通员工,每个月领着496元。意料不到的是,妻子夏毓智于1965年撒手人寰,此时“文革”十年浩劫随即而来因曾担任过上海工部局的顾问,李开第扣上“帮助外国人经济侵略”的罪名,成为“反革命分子”被打成右派。

打压后,工资等什么都没有,抄家、批斗、下放劳动,房屋被人强占、家里字画祖传古董都被一扫而空。年近古稀的李开第遭遇了一重重打击。李开第自小生活优裕,结婚后有佣人照顾,种种劳改对他来说,都是件难事,加上妻子逝世,女儿身在广州,儿子“文革”自杀,身旁无人照顾,顿觉凄凉。

在那些日子里,李开第多亏有张茂渊无微不至的照顾,手把手地教他做家务,打扫厕所,打扫卫生等,加上女儿李斌变卖首饰、弟弟妹妹提供钱财,他才能熬过了恶梦般的日子。

1979年,李开弟平反,在李斌的极力支持下与张茂渊结婚。那年,张茂渊已经78岁了。登记后,他们在静安宾馆办了一桌酒席,与家人分享了喜悦。于李开第而言,结婚唯一改变的是,搬到张茂渊位于上海黃河路上的长江公寓里住了,正式成为张家的女婿。“他们住在一起,不是孤单单的老人了,有个伴能互相照顾,挺好的。”李斌说。

同年,张茂渊与张爱玲取得了联系,经常书信往来。后来因张茂渊身体不好,给张爱玲的信都由李开弟执笔。张爱玲将她的著作的国内版权委托给李开弟处置,所得稿酬也赠与二老,同时多次从美国汇款回来接济二老的生活。

张茂渊、李开弟婚后共同度过12年。1991年,张茂渊因乳腺癌扩散过世。李开第忍住悲伤,写信告知远远在美国的张爱玲。劈头第一句是“爱玲,请你镇静,不要激动,报告你一个坏消息。你与我所至爱的亲人已于6月13日晨7: 45分与世长辞。” 而信的结尾,李开弟不忘叮嘱侄女:“不要悲伤,身体保重。”此时李开弟已90高龄,张爱玲年过七旬。

记者曾拜访李斌儿子与儿媳妇位于广州沙河顶的家。李斌的儿媳妇拿出一本老相册不时向记者介绍照片中的李开第与张茂渊。其中,有张茂渊自己的独照,也有与丈夫的合影,也有与家人打麻将的合照。一张照片引起记者的关注,阳台周围种满了花草,张茂渊与开弟全家人手挽手,异常温馨,而张茂渊笑容可掬,精神抖擞,不减年轻时的风采。那是1989年春节时,李开弟携张茂渊到李斌家过年的情景。

 “不要看照片里张伯伯(张茂渊)的气色很好,她那时已经身患绝症了。”根据李斌的回忆,张茂渊已经带病多年,在1989年2月时,家人还急促地把她送进暨南大学的医学院。当时医生已宣告无法治疗,“少则三个月,多则七个月,无请医治。”后来茂渊能带病延年了二年三个多月,全靠李开第尽心服侍。李开第请相熟的医生以蛇毒给药,每日给她换膏药和按摩, 心理上多给安慰,多讲些笑话引她开心发笑。

李开第与张茂渊生前约定死后不开追悼会不要骨灰。张茂渊死后,开弟完全尊重她要求连骨灰都没领。李开第死后,李家人不忍心还是买了骨灰盒领了骨灰,“但没几天我们还是遵从老人要求把其骨灰洒在了老家闵行边的黄浦江里”,龚女士回忆着,“因此,他俩现在都不留一点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