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近人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一书介绍

2019-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修辞学发凡>,近人陈望道著.成书於一九三二年.上海大江书铺一九三二年出版,一九五〇年以后分别由开明书店.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多次再版.陈望道生平事跡见"中国文法革新论丛"条.<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重要里程碑.全书共十二篇,第一.二.三.十篇为修辞学理论,包括修辞释义.修辞和语辞的关係.修辞和题旨情境.修辞的任务和功用.修辞的两大分野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修辞现象的变化统一等.第四篇为消极修辞.第五至九篇为积

《修辞学发凡》,近人陈望道著。成书於一九三二年。上海大江书铺一九三二年出版,一九五〇年以后分别由开明书店、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多次再版。

陈望道生平事跡见"中国文法革新论丛"条。

《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重要里程碑。全书共十二篇,第一、二、三、十篇为修辞学理论,包括修辞释义、修辞和语辞的关係、修辞和题旨情境、修辞的任务和功用、修辞的两大分野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修辞现象的变化统一等。

第四篇为消极修辞。第五至九篇为积极修辞,分辞格和辞趣两大部分。第十一篇为文体风格。第十二篇为修辞学小史及结语。此书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和外国修辞理论的精华,并以汉语修辞现象为基础,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化的科学的修辞学体系。这个体系的价值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的修辞理论

(一)调整语辞说。指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强调修辞是为"达意传情"服务的一种手段,因而要认清两点:a.是调整适用而不仅是修饰。因为把修辞仅仅理解成修饰,很可能离开情和意,片面追求形式,容易导致以辞害意;b.

是语辞而不仅是文辞。过去的学者往往只重视书面语修辞(即"文辞"),不重视口语修辞(即"语辞")。此书认为修辞应该包括书面语修辞和口语修辞,两者不可偏废。调整语辞说对明确修辞学的对象、目的和范围都有一定作用。

(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説。语辞的形成可以分为收集材料、剪裁配置、写说发表三个阶段,而修辞现象產生於第三阶段。"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於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论长短都是"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修辞现象,而修辞现象就是修辞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这一论点对明确修辞学的对象,处理好修辞过程中读听者、写说者和作为"传达中介"的语辞这三种"要素"的关係等,都是有益的。

(三)"以语言为本位"説。全书贯串着"以语言为本位"的思想,这是一大特色。如第二篇中汲取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和西方文字学、语音学、语法学等学科的理论,阐述了语言的性质、构成要素、声音语和文字语的关係等问题。

这些论述的目的,乃是帮助读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认识修辞同语言、同语言文字的形音义中固有因素、临时因素的关係。这一理论,不见於前人的修辞论析。五十年代以后有些修辞学著作很重视修辞与语言、词匯、语法三要素的关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四)"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説。"题旨"和"情境"是此书首创的术语。所谓"题旨",就是二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所谓"情境",就是写说的对象、目的、时间、环境、条件、上下文等因素。本书主张研究修辞不能脱离内容,形式主义地单纯讲修辞技巧,必须强调对题旨情境的适应,并且把它放在"第一义"的位置上。

人们在运用修辞技巧时,"临时大概必要心眼中只有题旨情境才好。而平时又当两面并重"。语言文字本身没有什么美丑,它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

"题旨情境"说与前人相比,不同之处有三:一是内涵比前人全面,不仅由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它们的内部又各自包含若干子系统。二是把对题旨情境的适应,作为"修辞的标准、依据",并进而把它提到"第一义"的高度,使这一论点成为一切修辞原则中的总原则。

三是运用"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并使它成为修辞研究的总纲领。"题旨"和"情境"的论点是对修辞理论的一大创新,已成为我国修辞学的宝贵遗產之一。

二、科学的修辞手法规律系统

《发凡》的修辞规律体系主要由两大分野组成。全书把修辞手法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

(一)消极修辞。认为凡能使修辞呈现明白、清晰情貌的,称为消极修辞。消极修辞只要求明白精确地表述概念,使人易於"理会",它的特点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其运用都要合乎客观的常规,即"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係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逻辑的关係为常轨"。它要求遵守文法和逻辑上的一切规则,只求实用,不计华巧。所用词语质朴而平凡,使听读者从辞面上就能理解清楚,因此辞面和辞里繁密结合。

具体说来,《发凡》提出消极修辞的纲领有四点:a.意义明确。即把意思分明地显现在语言文字上,毫不含混,絶无歧解。指出应该使用意义分明的词、使词和词的关係分明、用词应分清宾主。b.伦次通顺。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的语句,称为伦次通顺。c.词句平匀。选词造句以平匀为标准,即要求平匀而没有怪词僻句,匀称而没有驳杂的弊病。d.安排稳密。要求注意词句的安排,要切合内容的需要,要有切境切机的稳和不盈不缩的密。

(二)积极修辞。

a.辞格论。该书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辞格系统。首先对辞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即根据辞格的构造和功能,分为材料上、意境上、词语上、章句上四大类三十八格。其次,提出系统研究辞格的理论,即既要研究"每式之内的系统",又要研究"各式之间的系统"。

同时提出对修辞方式应从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探讨,即要研究修辞方式的构成、变化、分佈、功能以及各种修辞方式的相互关係。还提出辞格的四大效用,即应具有指导实践、帮助写说与听读等方面的效用。再次,该书对汉语特有辞格的深入总结,引人注目。它第一个将析字格设为独立的辞格,参考古代有关论说,系统地总结了该格的具体规律。同时还对回文、藏词等辞格作了系统而详尽的研究。

b.辞趣论。辞趣就是关於语感的利用、关於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利用各个语言文字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并分辞的意味、辞的音调、辞的形貌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

三、"文体或辞体"论

"文体或辞体"论即"语文的体式"论,论及语言风格的问题。语文的体式是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表现。作者归纳了"语文体式"八个方面的分类,即:a.地域的分类,b.时代的分类,c.对象或方式上的分类,d.目的任务上的分类,e.

语言的成色特徵上的分类,f.语言的排列声律上的分类,g.表现上的分类,h.写说者个人语言风格的分类。这可说包举了语文体式各个角度的分类法,比较全面而科学。《发凡》第十一篇重点对第七种分类即"表现上的分类",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为四组八种:a.

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和繁丰;b.由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分为刚健和柔婉;c.由於话裹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和绚烂;d.由於检点工夫的多少,分为谨严和疏放。

这四组八种的分类,力图以语言材料、表现方法等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为依据,使语体类型的区分和特点的说明,表现出一种可以从物质标志上加以把握的特性。这是《发凡》与当时某些修辞学著作的不同之处,避免了古代和现代修辞某些一论著採用含混说法的弊端。

四、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

陈望道的研究方法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表现在: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统一。归纳法是《发凡》大量运用的方法之一。作者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劳动,搜集了大量材料,从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精选出八百多个例句,再对它们进行观察研究,从中分门别类地概括出规律来。例如"借代",作者就先把它们分析归纳成旁借和对代两类,其中旁借又归为四式,对代又归为南式,各式之中又概括出特点。

与此同时,作者又运用了演绎法。例如"藏词",被分为藏头、歇后、藏腰三种。其中"藏腰"手法是作者根据演绎法推断出来的,到了晚年才找到了适例,在一九七九年的新版本中,终於把这一佳例补充了进去。

(二)分析法和综合法相统一。《发凡》中总结的每一种修辞手法,几乎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的辩证统一。例如"析字",《发凡》顺着"字有形、音、义"三方面去逐个分析它们的矛盾,於是把析字格分为化形析字等三类,再根据字形等变化特点,又把每类分为三式。这三式合起莱是析字格的一部分,而这三类综合起来又成为完整的析字格。一个辞格的形式是如此,一个具体修辞现象的剖析是如此,整个体系的建立也是如此。

此外,《发凡》还运用了逻辑和歷史相统一的方法、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的方法和比较方法。上述这些一研究方法,当时有些修辞学著作虽然也不同程度地採用,但却没有《发凡》用得全面而彻底,联係汉语修辞现象实际也没有《发凡》那样深刻。

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被多所高等学校用作教材。刘大白在《序》中称讚此书为"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书"。后出的不少修辞学著作如陈介白《修辞学》、徐梗生《修辞学教程》、章衣萍《修辞学讲话》等,都曾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这本著作。五十年代以后的不少修辞学专著(包括在臺湾出版的),或在全书的体例上,或在辞格的分析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此书的影响。

有关该书的研究著作主要有復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的《〈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復日一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