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在忙什么?

2018-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学社社长 蒋翊武(左)/ 共进会会长 孙武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及追随他的众多革命党人,虽然与活动于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多有联系,但是并没有在湖北一带直接领导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在忙什么?不选择湖北,孙中山等人是有自己理由的.早在1898年,孙中山在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出,他认为起义成功需要三个要素,分别是方便聚集力量.方便海外提供军火物资经费和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战果.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

文学社社长 蒋翊武(左)/ 共进会会长 孙武

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及追随他的众多革命党人,虽然与活动于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多有联系,但是并没有在湖北一带直接领导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

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在忙什么?

不选择湖北,孙中山等人是有自己理由的。早在1898年,孙中山在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出,他认为起义成功需要三个要素,分别是方便聚集力量、方便海外提供军火物资经费和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战果。

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在忙什么?

1898年11月,孙中山(后排右三)与宫崎寅藏(后排左三)等日本友人在横滨合影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积极筹划武装起义,孙中山等人专门讨论过革命在北京、武汉、南京和广州四个地方发动的可行性问题,结论是在广州发动起义最为理想。

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在忙什么?

孙中山这么决策,是有自己考虑的,比如广州背靠香港、澳门,便于革命的重要赞助者——华侨——运输军火粮饷,广州较早接触西方,因此革命性远远比内地要高涨,而且孙中山等同盟会武装起义的主要骨干和依靠力量大部分都来自两广及云南。

这种判断,在事实上也能找到依据。在武昌起义前,由孙中山同盟会主持发动的十次武装起义,在广东发动了八次,广西和云南各一次。而在广东发动的八次起义中,有四次都把攻占目标定在了广州。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进入1911年6月,距离武昌起义爆发还有4个月的关头,四川因为保路运动的兴起,大量四川当地民众加入抵抗清廷的队伍,此举引发四川省内形势骤然紧张,清政府被迫将临近的驻扎湖北的新军主力调往四川妄图镇压,结果客观上造成了武昌等地防务空虚,为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意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在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的局面之下,1911年9月14日,孙中山给同盟会员萧汉卫的信中说,目前四川民众已经动手抗清,如果成功,国内将有九个省会发生后续革命行动,需要紧急的经费支援。而孙中山在此处列出的九个可能爆发革命需要增援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和浙江。

孙中山写这封信的时候,距离武昌起义爆发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在武昌起义即将发动之时,孙中山正在北美依托洪门兄弟在当地华侨中筹款。这个洪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江湖组织,起源于清朝,我们在港台影视剧中经常遇到的熟人方世玉、洪熙官,韦小宝天地会以及新少林五祖等等,都与洪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学者的考据,190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正式加入洪门,成为洪门大哥之一的“洪棍”(这一职务大致可以认为是洪门中掌管刑罚的主要头目之一)。

1911年 孙中山与温哥华洪门成员合影

1911年9月下旬,孙中山在北美洪门大哥黄三德等人的支持下,准备前往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等地进行革命经费的筹集活动。而就在同一时期,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革命党人们已经确定了武装起义的具体时间和计划。

1911年10月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报纸刊登了一条讲演广告,内容就是旧金山洪门特派大哥孙文(即孙中山)等人来此讲演。比较有趣的是,这条广告上面用的标语就是清政府当时悬赏10万美金要孙中山的人头。下方还有一个注释说,如果未来起义能够成功,孙中山就是未来中国的第一任总统。

关于武昌起义当天孙中山的行踪,由于资料匮乏,历史学家们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扰了长达一百年之久。直到2010年,美国华人招思虹女士等人在丹佛市一家酒店里找到了当年孙中山在1911年10月10日入住该酒店的相关记录。我们这才能够确认,武昌起义发生之际,孙中山正在丹佛发表演讲筹集经费。

而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孙中山终于得到黄兴等人的通报,决定游说欧美等国,为革命争取列强的外交支持。与此同时,国内革命形势一日千里,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统治终结在即。1911年11月间,独立的各省纷纷邀请孙中山回国主持大局,11月底,孙中山终于赶回中国。

孙中山从欧洲回国途经香港时,与廖仲恺(前排右起第二人)等在轮船上合影

关于孙中山这次归国,洪门大哥黄三德的《洪门革命史》还有一个记载:

黄三德说,当时孙中山在回国前曾对国内革命者通报,说将带回从英国借得之贷款三千万元,军舰二十艘。回国后,原来的清朝江苏巡抚、现在的民国江苏都督程德全就问孙中山,英国的借款和军舰在哪里?孙中山回答说:都没有,我带回来的只有一夹袋革命精神。

“洪门大佬” 黄三德

不过,由于这个故事的唯一证人黄三德,因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拒绝将洪门在国内合法化以及未能全部偿还洪门华侨对革命的资助款等问题,在辛亥革命后不久就与孙中山发生龃龉,因此,他的这一条记录具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基本无法确认真实性,在此只能当成一个传说或是段子,供诸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