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现代画技法 “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当代艺术大师刘国松回故乡青州办画展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当代艺术大师刘国松回故乡青州举办画展□赵京桥 陈磊4月29日至5月28日,有"台湾现代水墨之父"之称的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携其多年创作的66幅作品,在山东青州博物馆开始了"情系故里--刘国松八十回眸现代水墨作品展".刘国松,这位从大陆走出的国画大师,现已届八十岁高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引领了中国的水墨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画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刘国松在座谈会上发言青州之行青州是刘国松先生的祖籍,尽管未曾在这里出生.生活,但故

“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当代艺术大师刘国松回故乡青州举办画展

□赵京桥 陈磊

4月29日至5月28日,有“台湾现代水墨之父”之称的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携其多年创作的66幅作品,在山东青州博物馆开始了“情系故里——刘国松八十回眸现代水墨作品展”。

刘国松,这位从大陆走出的国画大师,现已届八十岁高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引领了中国的水墨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画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刘国松在座谈会上发言

青州之行

青州是刘国松先生的祖籍,尽管未曾在这里出生、生活,但故乡仍在刘国松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据青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青州市对此次画展极为重视,为了促成这位当代水墨巨匠回故乡,有关部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对接、筹备。当全部作品运抵青州时,博物馆方面特别加强了戒备和安保措施,确保这批价值不菲的作品不出意外。

“刘先生特别和蔼,一点没有大师架子。画展开幕前,他亲自到博物馆来,指导调整作品次序,以使展览更成体系,更加便于观众观看。”博物馆展览科负责人说。透过这些细节,足见刘国松本人对这次在故乡举办展览的重视。

刘国松先生的朋友、青州书画艺术城现代潮画廊总经理李国红告诉记者,刘国松先生已经多次回到山东、青州,也曾走访过家乡亲人,幸运的是,还有一些乡邻与刘家有亲缘关系,或者知道刘国松和他的父母情况。因为这种家乡情结,刘先生还在山东资助了贫困学生,到青州来之前,他先去看望了那些学生。

刘国松的父亲刘仲起,山东青州人,曾参与国民革命军北伐,升任连长。1937年在上海保卫战中,刘仲起因耳朵受伤,奉命撤退至湖北襄樊整编,刘国松和母亲就跟随他住在襄樊。

刘国松和父亲在一起的记忆不多,因为在襄樊住了不久,父亲就在保卫大武汉的对日战争中不幸阵亡。此后,刘国松跟随母亲,带着出世不久的妹妹,开始流亡于湖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1948年,受战争影响,刘国松所在的“遗族学校”迁移到广州,最后落户台湾。台湾生活,是刘国松这些从苦难中出来的大陆青年,新生命的开端。

刘国松向家乡青州捐赠作品

正视传统 开宗立派

1951年,19岁的刘国松进入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在这里,曾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国画大师黄君璧先生担任系主任,日后蜚声世界成为抒情抽象主义绘画大师的朱德群先生担任刘国松的导师。

熟悉刘国松的人都知道“五月画会”,这个画会是1956年刘国松和他几位同学发起的,后来成了蜚声国际的现代艺术组织。

当时的刘国松,手里拿的是西画的笔,心里向往的是巴黎的“五月沙龙”,因为受到赵无极等一批在法国开创抽象艺术模式的大家影响,绘画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反叛”。他采用一种用石膏在画布上打底的办法,获得了水墨在宣纸上的效果,他在这条道路上已然取得了相当大的建树,引起了画坛的高度关注。

然而,就在大家认为刘国松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时,他却选择了改变。1961年底,发生在中原大学建筑系内的一场对话,对刘国松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与启发。

“建筑作为艺术的形式之一,不管采用什么样式,都应忠实于对材料本身原有的特性。”“艺术的感动来自材料本身特性的掌握与发挥。”“不应该拿一种材料去模拟或表现另一种材料的特性。水泥有水泥的特性,用钢筋水泥去做成木质斗拱的屋架构形式,本身是一种作伪。这样的做法,既没有机能,也没有意义。”

建筑系同仁的热烈讨论,彻底打动了刘国松的心弦,“要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的美学境界,为什么不直接用纸和墨来创作呢?”

从此,刘国松重新拿起纸和笔,开始了水、墨、纸的研究与试验,开始了对中国独有的材料本质和特性的掌握与发挥。

因为对毛笔和用笔方法的研究,他发现用部队中擦拭砲管的“砲刷子”独具美感,可弥补一般毛笔没有笔触的缺陷,由此他开启了“大笔触”和“草书入画”时代;

因为对各种宣纸的研究,他发现一种有很多纸筋的“灯笼纸”,去除纸筋后能够呈现一种律动的变化,有传统“皴法”所不具备的自然之美,由此他发明了“国松纸”,以及被业内称为“抽筋扒皮皴”的独特皴法;

因为对传统“笔墨”的研究,他体会到所谓“笔”其实就是“点和线”,所谓“墨”就是“色和面”;也因为对传统笔墨中存在的各种程式化的描写不满,他开始进行拓印、水印、拼贴等各种技法的创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刘国松画法和天人合一的意象表现----

他提出“革中锋的命”,进而提出“革笔的命”,成为中国画改革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他认识到“中锋不过是用笔技法中的一种,而笔不过是众多工具中的一种,因此既不必被中锋所限,更不必被笔所限”,这一观念既破除了无数人对毛笔和中锋的盲目迷信,更给中国画继承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他从具象到抽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艺术发展之路,真正承袭了中国的“写意”精神,跳出了“山、水、树、人”的形象藩篱,走向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空间,背负青天,飘然出尘,给中国带入了哲学和宇宙内涵。

正因为他一系列既反叛传统,又与古人精神高度一致的观念和创新,也因为他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和作品,艾青、江丰、吴冠中、黄苗子等众多现当代艺术大师都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