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保的前妻 记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的西部梦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王黎.钱荣) 45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为了支持西部教育发展,两年前到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的青海大学做校长.一次,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到西宁去看他,关切地询问:"感觉怎么样?苦不苦?"李建保听后乐了,像个20出头的小伙子,深情地唱起歌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牧羊--".他对这位教授说:"你退休了,和我一起来西部追梦吧."掀开新的一页2002年5月,李建保生平第一次踏上青海这片土地.在此之前,他曾

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王黎、钱荣) 45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为了支持西部教育发展,两年前到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的青海大学做校长。

一次,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到西宁去看他,关切地询问:“感觉怎么样?苦不苦?”

李建保听后乐了,像个20出头的小伙子,深情地唱起歌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牧羊……”。他对这位教授说:“你退休了,和我一起来西部追梦吧。”

掀开新的一页

2002年5月,李建保生平第一次踏上青海这片土地。在此之前,他曾上网查询青海大学的资料。但让他纳闷的是,一所有着45年历史的大学竟然在网上找不到任何资料。

青海大学学科设置陈旧,科研力量薄弱,虽然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大学,但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老师只管给学生上上课的中等教育阶段。如何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李建保久久地思索……调研、座谈、讨论……一次次的观念碰撞,一次次的研究分析,在与学校老师坦诚的交流讨论中,李建保的办学思想日益明晰。他明确提出,结合青海经济、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强化学校的科研功能

不同的声音出来了:老师搞科研,哪还有精力教书啊?搞科研就要建实验室,得花多少钱啊?青海大学的条件根本申请不到科研项目和经费?李建保把有想法的教师找来,一点一点地分析问题。他说,大学是学术与思想的前沿,决不能把门关起来,必须关注社会问题、社会发展。

光说不行。为了让老师把科研的眼光关注青藏高原的实际需要,李建保克服高原低压缺氧的身体不适,分期分批地带领学术骨干深入到冶金水电行业的工矿企业,深入到养殖牦牛、藏羚羊的高原农牧实验场,深入到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的施工工地,陡峭的祁连山麓、雄伟的昆仑山口、宽广的玉树果洛大草原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党委书记刘树仁心疼地说,我在青海工作30多年了,李校长去过的高原丛岭,比我都多啊!

为了解决科研资金,不论在北京开会,还是到国外讲学,李建保抓住一切机会宣传青海大学,谈学校的建设规划。财政部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来了;宋庆龄基金会专门设立了青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香港、日本也纷纷捐资助学。在李建保校长的带领下,青海大学两年来投资8千万元,基础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农林科研楼、工科实验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6幢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

一些老师有了搞科研的念头,但又不知从何下手。李建保就手把手地帮助教师进行科研项目选定、申报、立项、组织和实施,提供项目咨询服务,甚至亲手帮教师撰写立项申请书。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清华的教授团来了一批又一批;留日同窗好友带来了“青海大学留日博士专家支援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也来了……

边学边干,日夜奔忙。李建保的梦想开始成真:“高原生物技术”“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等一批代表青海大学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的重点实验室纷纷建立起来,盐湖化工、遗传育种、水利水电3个实验室正在筹建中。科研人员有原来的几十人到数百人。从2002年至2004年,青海大学批准立项科研项目155项,其中有3项被列为国家863项目,科研经费由过去的每年不足300万元达到现在的1600多万元。

两年多来,李建保一直致力于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他主持制订了青海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待遇暂行办法,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学位攻读与单科进修、“永久牌”兼职与“候鸟型”、“遥控式”指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目前,培养选拔了22名学科带头人、13名访问学者和30名研究生指导老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2002年的1人增加到2004年的8人。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陆续来校从教工作。青海大学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了59名教师和10名优秀学生到清华、浙江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8名优秀教师赴日本研修……

西部高原上的青海大学,正在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跨越……

“飞行校长”的引力

李建保已过不惑之年,但他的身上仍洋溢着几分淳朴和率真。他身材不高,面容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柔和,西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在他白皙的脸庞上留下了淡淡的褐斑和细碎的皱纹。他说话的语速很快,眼睛里闪耀着自信的光芒。

有人开玩笑地说,李建保是坐着飞机上班的。李建保兼任青海大学校长,但并没有离开清华大学,因此经常往返于西宁与北京两地。他的名片是两面的:白底黑字的一面写着“青海大学校长”;绿底黑字的一面写着“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性能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

无论是呆在青海大学,还是走进清华园,很多人都会谈起李建保。他身上有种特殊的引力,有关他的议论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

——当年,他在日本山口大学攻读矿物结晶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时,发现新型材料是对国家发展大有用处的新兴科学,便决定冒险去报考当时国际材料科学界最著名的专家之一——东京大学柳田博明教授的博士生。他的决定连他的硕士导师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导师拒绝给他写推荐信,害怕李建保不能考取反而丢了自己的脸面。李建保就用当时还不太流利的日语给柳田教授写了一封4000字的长信,表达了一个青年想为报效祖国学习实用的科学技术的迫切心情。最终,柳田教授给了他参加考试的机会。3年后,柳田教授作为李建保的导师,很想挽留住这位执着而充满冒险精神的学生。但李建保还是在同一批留学生中第一个回国了。留日同窗好友吴智深说,他的胆子大,大多数人看来不能实现的事情,他总要去试一试。

——李建保在研究科学定律的同时,还经常琢磨一些成才理论,学生表示很受启发的有两条“西部成才论”。理论一,落差论: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会产生“势能”。西部地势高而社会发展“地势”低,从东部到西部的巨大落差,能使每个人蕴涵的势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落差,又能积蓄巨大能量激发年轻人快速成长。理论二,正面思维论:人要做点事,总会遇到挫折。面对新的问题,不谈困难,只想自己能做什么;付出不一定立即就有收获,但不付出你将一无所有。不要对别人说,西部有多苦,要说西部有多美,有多大的空间可创业。

人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王黎、钱荣)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在科研事业蒸蒸日上时,毅然投身于西部教育事业,担任青海大学校长,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观念带入西部,使青海大学焕发出新的面貌。李建保是众多献身西部开发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是新时期知识分子为国奉献的典范。他的事迹再次印证一个真理:个人的命运只有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才会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报效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知识才干,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到新时期的罗健夫、蒋筑英、王启民……都用自己不懈的奋斗,谱写出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民族的召唤,是时代的召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仍需要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努力践行。

占我国国土面积71.1%的西部地区,长期被贫穷和落后困扰。为让西部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总量的20.4%,高级专业人才仅占13.6%,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要。广阔的西部人才稀缺,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