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土乡艺术—大通皮影戏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皮影戏,也叫"灯影戏",是以板腔为主的地方戏.是傀儡戏的一种,是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它是由演员操纵皮制影人,伴以音乐唱腔,借助光影效果在

皮影戏,也叫“灯影戏”,是以板腔为主的地方戏。是傀儡戏的一种,是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它是由演员操纵皮制影人,伴以音乐唱腔,借助光影效果在屏幕(俗称亮子)上表演各种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其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喜爱。早期用纸质材料制作影人,后来逐渐改用为皮质材料,有利于保存,而且不易损坏。而且皮质薄而透明,光照效果比较好,雕镂成形比纸质影人更加精美。皮影戏在我国各地的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叫“驴皮戏”、“牛皮影”,青海省的群众叫它为“灯影戏”,“影子”。

明末,皮影从陕西传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如今,皮影艺术已成为青海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精品,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的青睐。2008年,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内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有10个灯影班子,120多名皮影艺人,每年平均演出1300多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一位日本的民间艺术研究者深有感慨地说,青海皮影戏的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民间艺人们在融合其他地区皮影戏装饰特色的同时,根据青海各民族群众的审美习惯,从民间刺绣、剪纸、油漆装饰画以及宗教装饰画中吸收了丰富的养料。而青海大通的皮影戏在造型、纹样装饰、色彩装饰方面,都带有质朴、纯正、粗犷的高原乡土色彩,也凝聚着高原民族的感情气质……

道具主要有“皮娃娃”、“亮子”、“灯盏”等。其中“皮娃娃”就是皮影戏的角色,多由牛皮雕刻、彩绘而成,制作方法和“剪纸”的制作方法类似;“亮子”相当于电影院的银幕;“灯盏”主要用来提供光源。

乐器主要有:四胡、三弦、曲笛、唢呐、长杆喇叭、小战鼓、干鼓、大钩锣、铰子、梆子、盏儿等。

皮影子演出时,“亮子”的前面是观众,后面是演绎室,“亮子”的正后方是“灯盏”,“皮娃娃”在“灯盏”和“亮子”之间而且贴在“亮子”上,“皮娃娃”在“亮子”的投影就是“剧情”。

其中的演唱者叫做“把式”,生、净、丑、旦、打、念、唱、做等技艺均由“把式”完成。演奏者由“上手”、“中手”、“下手”以及敲梆子的“梆手”等四人组成,分别操作管弦、打击乐器以及喊段儿帮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