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小军 奶西村少年称不敢跟北京小孩说话:他们眼神很傲

2017-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日前发生的"3名光背青年暴力殴打一少年"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移民二代"的关注.所谓"移民二代",是指随父母移居新城市的被动移民者,他们或出生在城市或很小就跟随父母来到这里,耳濡目染着城市的繁华,并渴望融入其中.然而,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一再提醒他们:他们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家乡.于是,问题频现.在北京,非京籍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所涉及的犯罪,包括故意伤害.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移民二代"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城

编者按:日前发生的"3名光背青年暴力殴打一少年"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移民二代"的关注。

所谓"移民二代",是指随父母移居新城市的被动移民者,他们或出生在城市或很小就跟随父母来到这里,耳濡目染着城市的繁华,并渴望融入其中。

然而,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一再提醒他们:他们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家乡。于是,问题频现。在北京,非京籍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所涉及的犯罪,包括故意伤害、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

"移民二代"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移民二代"的问题将更加凸显。这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他们随着父母来到新城市,渴望融入其中。然而,不一样的背景,以及教育和家庭关爱的缺失,让更多这样的孩子难以融进当地生活,甚至问题少年的比例日益增高

文/图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5月29日,北京。

尘土飞扬的马路上,又一辆渣土车呼啸而过,没有斑马线和信号灯,刘梦熟练地看了看来往的车辆,迅速地从马路一边跑到另外一边。

烧饼、米粉、火锅、凉皮,唯一的一条柏油路旁散布着各种小吃店,刘梦在考虑吃点什么。

路边的冰点摊上咕噜、咕噜翻腾着两箱冰水,黄色是柠檬味,粉色是草莓味,混合了色素和冰块。40摄氏度的高温,让这家冰点摊异常火爆,正值中午12点,放学的孩子们蜂拥涌向这里。

刘梦买了一杯草莓味的冰水,五毛钱,父母给的零花钱还剩下14元5角,刘梦决定买一份凉皮做午餐。而晚餐,要等到七八点钟打工的爸妈下班回家一起吃。

这是北京城中村——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西村的一景。

奶西村,距离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京东北部最繁华的居住社区仅有不到5公里的路程。这里,因为不久前3名光背青年暴力殴打一少年之事,迅速成为京城若干个农民工聚居区中的焦点。

在北京这座城市的边缘,有很多这样的人口聚集区:白天,喧嚣的村子里只剩下上学或辍学的孩子;晚上,他们的父母拖着疲惫的脚步从各个城区赶回村里。

这些孩子被称为"移民二代"。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处在进入"移民二代"高速增长的时期。

他们随着父母来到新城市,与父辈的谨慎、胆小不同,出生在城市或在很小的时候就来到城市的他们,耳濡目染着城市的繁华,并渴望融入其中。

然而,不一样的背景,以及教育和家庭关爱的缺失,让更多这样的孩子难以融进当地的生活,甚至问题少年的比例日益增高。

别人的城市

5月29日当天,北京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按照防御指南,高温时段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和户外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在高温时段停课休息。

刘梦的父母并没有因此停止工作回家,刘梦的学校也没有停课,她吃了碗凉皮后,和小伙伴们晃到了学校。

"家里没有人,在学校还能和同学们玩一会。"刘梦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于这个从8岁就随父母闯荡北京的邯郸女孩来说,12岁的她已基本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8岁以前,这个农村女孩脑海里的首都只停留在课本和电视上;8岁以后,她开始在首都生活,4年过去了,却仍然感觉首都离她如此遥远。

奶西村的家,出门就是一个诺大的垃圾场,一到夏天,臭味难闻。而心目中北京的高楼大厦,她也只有偶尔坐公交车时路过过。

遇见北京市同龄的孩子,刘梦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讲话,"总觉得他们的眼神很傲气。"刘梦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做了一个"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课题研究,其中有一项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对北京态度的调查。

在回答"你羡慕北京的孩子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有42.1%的流动人口子女答"羡慕",57.9%答"不羡慕"。

"羡慕"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因为他们住着高楼,我们住的都是自己搭建的房屋;他们都很快乐,也不干活;因为北京孩子在环境优美的学校里学习;因为他们家庭很富裕;因为他们家有电脑、有课外书;因为我们太穷。

"不羡慕"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和我都生活在中国,都是中国人;因为北京孩子太傲了;因为北京小孩子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因为人家说外地人不如北京人;因为他们看不起乡下人,我们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北京孩子现在虽然幸福,但长大了就不一定,除非靠知识才能过得幸福等。

从"羡慕"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羡慕北京孩子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羡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城里孩子优越感和歧视态度的一种抵触。

显然,这些外来的孩子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同时在城市壁垒面前这种差别又很难逾越,城市的"精彩"似乎只是属于别人的,自己只能处于边缘的地位。

上初中的张玲玲每天6点30分就起床了,因为父母要坐早班车到市里上班,她也随着他们一起起床。

吃过早餐,走20分钟到民办中学上学;中午12点准时回家做饭;下午1点30分,她赶往学校上课;下午5点再赶回家,买菜、做饭、洗衣物、打扫卫生,晚上得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温习功课……这就是张玲玲日复一日的生活写照。

"与老家的孩子相比,我觉得已经不错了!"尽管每个日子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自己的"娱乐空间",但张玲玲还是感到很满足,在这里,有比老家更多的东西吸引着她。

一份调查显示,90%以上的务工人员都表示将来要回到家乡去,然而70%的农民工子女都明确表示出了不愿再过父辈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在父母难得的休息日里,也会带张玲玲去朝阳公园玩。不过,让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她还没有去过欢乐谷,上百元的门票让父母觉得有些心疼。

"新留守儿童"

"我就是北京人。"王小军斩钉截铁地说,13岁的他出生在北京,虽然来自河南信阳,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很难听出他是哪里人。

王小军的爸爸,今年38岁的王刚,15年前经老乡介绍来到北京,从盖房子、卖家具,最后开渣土车,换了几份工作。收入在日益增高,但他们的生活质量没有什么改善,他们在奶西村的家,依然是租住每个月几百元的低矮平房。

不过,王小军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还是满意的,但他也时常担心着——他不知道这样的"城市生活"到底能持续多久。因为他的父母时常表示,也许他们还得回到家乡去,他很担心这样的"新生活"有朝一日得而复失。

每年过年回家,王小军都是那些留守在家里的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他也会拿着爸爸的手机让朋友们看他去鸟巢和水立方拍的照片。

奶西村开超市的何美华说,孩子留在老家就是留守儿童,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由于看管不当、留守儿童溺水的新闻让她胆战心惊,就算来北京过得苦一点,她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然而,带在身边并不能解决本来就存在的问题。

正常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失,是导致"移民二代"沦为"新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

王小军的爸爸是开渣土车的司机,妈妈在商店里卖衣服,与本地孩子不同,王小军从没有接触过任何课外兴趣班。

王小军梦想成为一名兵乓球运动员,他有时也会和小伙伴在村里的水泥台子上过几招,但是父母舍不得给他买专业的球拍,更别提送他到兴趣班里学习。

和何美华一样,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摆脱了留守造成的问题,但是工作的繁忙,很多人忽略了跟孩子在心理上进行沟通和疏导,孩子只能去建立自己的交往圈子。

王小军的伙伴们来自河南、河北和山东,课间时分,他们有时会说自己的家乡话让别人猜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的特殊游戏。

生活的压力,碾压了精神上的需求。社会转型使大多数父母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特别是那些在大城市从事重体力、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来人口,更无暇照顾跟随他们来到大城市的孩子。

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备受关注的施暴事件的3个光背男孩几乎都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施暴少年郭某的邻居周先生表示,郭某经常深夜才回家,父母与他很少交流。只要出了问题,就是一顿暴打。

如果不是视频曝光,被打者高某的母亲,甚至不知道孩子遭受了暴行。因为自己在北四环一家服装店上班,她平均一周只有一天能陪在孩子身边。

有专家表示,由于身边多是异地孩子,年龄、性格、教育状况多有明显差异,这类儿童聚在一起缺少监管,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社会人士影响,成长环境更趋复杂,因此往往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

人与环境的矛盾

面积3.5平方公里的奶西村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村。

它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因为北京城市圈不断外延,从2002年起,这里逐渐成为了外来人口的聚集地。目前该村有流动人口3万多人,是该村原有居民的13倍多。

人口膨胀带来的是当地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公共资源也远远跟不上人口速度。

当地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全村有40多个垃圾池,平均每天要清理100多吨垃圾。当地村民相当不满,有人说空气都难闻。

在村里,在垃圾堆旁玩耍的外乡儿童随处可见。而即便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也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

奶西村负责文教工作的李秀英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和本地孩子的比例能达到十比一甚至更多,这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难题。

"上学是最主要的问题,公办学校资源的稀缺和外来学龄儿童的增加,始终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李秀英说。

奶西实验小学已经是刘梦换的第三个学校,前两个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说没有就没有了"。那时候和同桌的感情很好,学校散了之后他们被父母分别送去了不同的学校,为了这件事情,刘梦伤心了一个星期。

第二个学校解散后,刘梦说她已经适应这种节奏了,"现在的这个学校也可能随时会拆,我已经习惯了"。

刘梦的耳朵上戴着两个银色的耳钉,那是她来北京之前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的耳洞,北京的孩子没有打耳洞的,有时候想摘下来,又舍不得,"其实我们还是不一样的。"刘梦说。

在北京4年,回到家乡,刘梦的河南话已经不那么标准,伙伴们会嘲笑她,她也会不好意思,不过好在过完年没多久,父母就带着她匆匆地赶回北京。

对于这些"移民二代"来说,教育是根本,很多省市的教材不同,学习进度不同,这也增大了他们的升学压力。

留在城市,因为户籍、学籍的问题,难以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回到原籍,教材考试内容又不一样,张玲玲说过两年初中毕业她也不想上学了,她也想像父母一样在北京谋个工作。

在奶西村,大多数未成年的孩子,都对于五环路的另一边充满了渴望。他们想融入这繁华的城市,他们知道城里人生活的模样,他们也知道自己并不那么被里面的繁华所需要。

"那是另一种压力。"有心理专家表示,学校归属感、家庭归属感以及城市归属感的缺失,是造成城乡接合部青少年暴力现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