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林打人 新疆画家陈少林:画笔下呈现西部军人的坚定

2017-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疆画家陈少林:画笔下呈现西部军人的坚定文化新闻画家陈少林,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一个字:人!凡是生活在新疆的人,不管哪个民族,他都关注.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关注他们的心灵向往,关注他们的精神面貌等.他将所关注的一切用画笔尽情地描绘下来,开辟了一条新疆水墨人物画的新路子.形象丰富和性格鲜明,是陈少林人物画的特点,大器厚重.粗犷饱满,是陈少林人物画的风格.擅长水墨人物画的陈少林,这些年不停地画着西部军人的戍边生活,画着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表现出来,

新疆画家陈少林:画笔下呈现西部军人的坚定

文化新闻

画家陈少林,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一个字:人!凡是生活在新疆的人,不管哪个民族,他都关注。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关注他们的心灵向往,关注他们的精神面貌等。他将所关注的一切用画笔尽情地描绘下来,开辟了一条新疆水墨人物画的新路子。

形象丰富和性格鲜明,是陈少林人物画的特点,大器厚重、粗犷饱满,是陈少林人物画的风格。擅长水墨人物画的陈少林,这些年不停地画着西部军人的戍边生活,画着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表现出来,作品在全国、全军和新疆举办的美展中多次获奖。

《驼铃》、《高原之舟》入选全军第十届美展,《同心协力》入选第六届中国·体育美展,《收》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展,《塔吉克少女》入选全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画展。还有部分作品被编入《世界书画家名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美术作品集》、《新疆美术作品展作品集》以及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并被总政治部、解放军艺术学院、新疆美术馆和四川美术馆以及5个国家元首收藏。

但是,如果你只看到画,没见到他本人,你一定想象不出,那些大器、厚重、粗犷、饱满的人物形象,出自于陈少林这样一个身材清瘦、温文尔雅的南方人之手。

这就是陈少林对新疆人多年观察和积累的结果,也是他将自己所有学养储备挥洒出对新疆人的理解。

陈少林出生在四川宜宾,少时就喜欢画画。每天上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层层相连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翠玉铺满大地,挂满露珠的水稻被阳光一照,折射出七彩光芒,像是绿色项链上璀璨晶莹的钻石,简直太美了。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家乡的山、水和放学归来的学童,荣获了四川省“少年书画展”三等奖,他成了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的小画家。

1982年10月,陈少林怀揣着当画家的高远理想,参军入了伍,从青山绿水的秀美江南来到茫茫戈壁的伊犁某边防团,成了一位边防战士。远离了江南山清水秀的迷人风景,眼前是艰难枯燥的边防生活,似乎少了很多绘画创作素材,但陈少林没有灰心。

居住在这块荒凉土地上的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他们身上的那种淳厚朴实感染着他。特别是在寒风中,一位位边防军人被狂风撕扯着的古铜色的脸;高原上,一位位战士缺氧形成的紫色的嘴唇;烈日下,一名名战士被汗渍绘成“地图”的军装。

千里边防、人迹罕至、孤独寂寞,白天,战士们和太阳一起巡逻放哨;晚上,与星星一起诉说衷肠。每逢中秋、春节到来,千家万户团圆,而他们却紧紧握着五尺钢枪,与雪山为伴,与苍狼共舞。他们苦在天涯,乐在天涯,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强烈地震撼着陈少林的心,使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去颂扬它,表现它。

他喜欢边陲的戈壁、高原等风景,更痴迷于常年坚守哨卡的边防军人和各族群众。他用画笔尽情描绘着他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描绘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当满怀壮志的陈少林完成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业,正在反复思考毕业作品时,想到了自己17年边防生活的特殊经历,想创作一幅反映戍边军人生活的作品。可是,他多次提笔,都没有找到灵感和激情。“边防军人,我心中的边防军人在伊犁呀。

”想到这里,他立即买了返回伊犁的机票。站在伊犁河边,朝霞晕染过的伊犁河水,清澈而又明亮,他仿佛看到一队边防战士骑着黑骏马,正走向苍茫的雪域高原,他将自己对边防军人的深刻理解,全部融入到他的作品《驼铃》中。

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得面庞黝黑,被高寒缺氧折磨得嘴唇黑紫肿胀,眼神里透着撼人心魄的坚定和执著。他笔下的作品《驼铃》,整个画面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传递着强烈的不屈精神,得到了两位指导教师和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的高度评价。而为了这幅作品,他每天走出画室时,浑身湿透,头昏目眩,原本清瘦的他,简直脱了形,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毕业后,当很多画家纷纷想办法到大城市,而陈少林又放弃了机会,重新回到了新疆。在他看来,雪峰选择了远离喧嚣,才成就了圣洁与高远,真正的画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画出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灵魂。他的选择,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位清瘦的军人身上,蕴藏着一种天山般坚毅圣洁的艺术追求。

他继续用心,细细体会着边防军人的生命状态,眼含热泪用画笔勾勒他们在恶劣环境中那呆痴、执著的眼神,那皴裂、憨厚的嘴唇。他的作品《高原之舟》讲述了红其拉甫边防站官兵骑着牦牛在海拔5700余米的“生命禁区”巡逻的情景,成了他对边防军人深刻理解的一幅代表之作。

现在,陈少林已从部队转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疆画院画家。每年,他依然走入戈壁大漠、冰峰雪岭和巍巍高原,住在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静静地听满脸皱纹的哈萨克族老阿达,弹着心爱的冬不拉,唱起悠扬古老的歌谣,看着头裹艳丽丝巾的老阿娜虔诚地祈祷。

在昏暗的油灯光底下,他和各个民族同胞一起喝酒,吃手抓羊肉,和孩子们一起去山脚下用刺骨的雪水洗脚,在伊犁河边听着那淌于雪山峡谷之中的河流传出或激越或隐约的涛声,用心感受着他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常年对人的关注,使得陈少林对新疆人的生活状态越来越了解,感悟越来越深,也使他的灵魂在新疆这块土地找到了归宿,其人生目标正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延伸。

他一直关注人,关注他人,也在完善和提高自己。在他看来,画家最难画的,就是人。画好人,才是一个画家的本事。(记者张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