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和“胸有成竹”成语故事中的主人翁是谁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来源于凿壁借光这个故事的成语出自凿壁借光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从墙壁上凿个洞偷光.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奋学习.(用四字短语作答)其他回答(2)1.凿壁借光;2.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3.勤学苦读.凿壁借光西汉人匡衡典故:凿壁借光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白话]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胸有成竹宋朝画家文同典故:宋朝画家文

来源于凿壁借光这个故事的成语出自凿壁借光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从墙壁上凿个洞偷光.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奋学习。(用四字短语作答)其他回答(2)1.凿壁借光;2.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3.

勤学苦读。凿壁借光西汉人匡衡
典故:
凿壁借光
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
[白话]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

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胸有成竹宋朝画家文同
典故:
宋朝画家文同,特别喜欢画竹子。他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竹子,经常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在晴天,雨后以及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下竹子的各种形态,对竹子有了较深切的了解。

一旦到他提别绘画时,他的胸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所以总是能够把竹子画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胸有成竹用来比喻在做事情以前,已经有了充分成熟的考虑,因而成功的把握很大
2014-10-1513:24

胸有成竹,三令五中。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谁
【满意答案】胸有成竹的主人公: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三令五申的主人公:孙武。是孙武训练吴王阖闾的美女而得名的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晋景公。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

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

”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现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的感言:你太有才了
其他回答(2)
华佗胸有成竹(文与可)三令五申(张良)病入膏肓(晋景公)
三令五中
这个词新鲜,三令五中都是古代的官职,在秦朝就开始设立了,但不全,到了唐朝才有了“郎中令”,所以它不是涉及一个人物的。另外,三令五申的人物应该是孙武,不是张良。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了。
2014-10-1513:24

谁知道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满意答案】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

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

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

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其他回答(2)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胸有成竹》文言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HavingHadReadyPlansOrDesingnsInOnesMind
InthesongDynasty(960-1279),therewasascholarwhosenamewasWenTongandwhostyledhimselfYuke.

Hewasnotonlyadmiredbyothersforhisgreatlearning,butalsoenjoyedwidespreadrenownforhisbamboodrawing.

Everydaytherewerealwaysquiteafewpeoplywhocalledathishousetoaskforoneofhisbamboodrawings.
Asamatteroffact,therewerequiteafewpainterscontemporarywithhimwhocoulddrawbamboosfairlywell.

ButhowdidithappenthatWenTongdrewbetterthananybodyelse?OfthispointSuShiandChaoBuzhi,buthofwhomwereWenTongsgoodfriends,gavevividexplanationsintheirrespectivepoeticandproseworks.


Actually,WenTonglovedbamboossomuchthathehadgrownvariousbambooseverywherearoundhishouse.Nomatterwhatseasonitwasandnomatterwhetheritwassunnyorrainy,heusedtogotothebambooforesttoobservehowtheyweregrowing.


2014-10-1513:24

谁知道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2012-3-15
【最佳答案】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2012-3-15荐
成语故事
【其他答案】
中华成语大词典胸有成竹
【拼音】:xiōngyǒuchéngzhú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近义词】:成竹在胸、心中有数
【反义词】:心中无数、茫无头绪
【歇后语】:心口窝生笋子;肚脐眼上长竹子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同“成竹在胸”
【英文】:tohaveawell-thought-outplanbeforehand
【日文】:胸(むね)に成算(せいさん)がある
【法文】:avoirunplanbienarrêté
【德文】:füretwasschoneinKonzepthaben
【成语故事】: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

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2012-3-15
胸有成竹的故事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

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

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2012-10-15

成语故事中的主角四面楚歌,初出茅庐,入木三分,煮豆燃萁,破釜沉舟,纸上谈兵,背水一战,指鹿为马,闻魏救赵,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图穷匕见这些成语中的主角分别是谁
2011-7-22
【最佳答案】
四面楚歌项羽
初出茅庐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煮豆燃萁曹植曹丕
破釜沉舟赵括
纸上谈兵韩信
背水一战韩信
指鹿为马赵高
闻魏救赵孙膑
草船借箭诸葛亮
完璧归赵蔺相如
卧薪尝胆勾践
负荆请罪廉颇
毛遂自荐毛遂
闻鸡起舞祖逖刘琨
三顾茅庐刘备
望梅止渴曹操
图穷匕见荆轲
2011-7-22荐
成语故事
【其他答案】
四面楚歌—项羽;初出茅庐—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煮豆燃萁—曹植;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围魏救赵—孙膑;草船借箭—诸葛亮;完璧归赵—蔺相如;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毛遂自荐—毛遂;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刘备;望梅止渴—曹操;图穷匕见—荆轲;
2011-7-22
四面楚歌—项羽;初出茅庐—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煮豆燃萁—曹植;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围魏救赵—孙膑;草船借箭—诸葛亮;完璧归赵—蔺相如;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毛遂自荐—毛遂;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刘备;望梅止渴—曹操;图穷匕见—荆轲;
热心网友 2011-8-1
破三顾茅庐釜沉舟__项羽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__刘备
2011-7-22
项羽;诸葛亮;王羲之;曹植;项羽;赵括;韩信;赵高;孙膑;诸葛亮;蔺相如;勾践;廉颇;毛遂;祖逖;刘备;曹操,最后一个不知道
热心网友 2011-7-22
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闻鸡起舞(祖逖)凿壁借光(匡衡)负荆请罪(廉颇)完壁归赵(蔺相如)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入木三分(王羲之)图穷匕现(荆轲)三顾茅庐(刘备)杀妻求将(吴起)四面楚歌(项羽)煮豆燃萁(曹植)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叶公好龙(叶公)精忠报国(岳飞)铁杵成针(李白)精兵简政(李鼎铭)南柯一梦(淳子棼)东施效颦(东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赴汤蹈火(晁错)江郎才尽(江郎)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投笔从戎(班超)鹤立鸡群(嵇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1)四面楚歌:项羽(2)破釜沉舟:项羽(3)约法三章:刘邦(4)项庄舞剑:刘邦(5)一饭千金:韩信(6)胯下之辱:韩信(7)运筹帷幄:张良(8)借箸代寿:张良(9)才高八斗:曹植(10)煮豆燃萁:曹植(11)洛阳纸贵:左思(12)断虀画粥:范仲淹(13)韦编三绝:孔子(14)一字千金:吕不韦(15)东床坦腹:王羲之(16)学富五车:惠施(17)一毛不拔:杨朱(18)一箭双雕:长孙晟(19)小时了了:孔融(20)不求甚解:陶潜(21)如鱼得水:诸葛亮(22)江郎才尽:江淹(23)投笔从戎:班超(24)刮目相看:吕蒙(25)卧薪尝胆:勾践(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27)杀彘教子:曾参(28)割席绝交:管宁(29)图穷匕见:荆轲(30)呕心沥血:李贺(31)扑朔迷离:花木兰(32)举案齐眉:梁鸿(33)咏絮之才:谢道韫(.

.....
2012-4-3

哪些成语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什么?

回答(6)
四面楚歌项羽
初出茅庐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项羽
纸上谈兵赵括
胸有成竹宋朝画家文同
围魏救赵庞涓成语三顾茅庐、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诸葛亮
闻鸡起舞祖逖
凿壁借光匡衡
望梅止渴——曹操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
2014-10-1513:24